『此文為小編對《甄嬛傳》電視劇人物、劇情的解讀,每一期涉及不同的人物與劇情,如果喜歡的話,請右上角點關注』
文接上回。
作為一部宮廷劇,《甄嬛傳》講述了後宮女人在各種宮鬥中的成長和興衰變換,但有一個女人卻在明争暗鬥中堅持到了最後,這個人就是敬妃娘娘。
01不争不搶,精準定位,隻求自保
華妃說:她蠢得可以,連賬都算不明白。
甄嬛說:她隐藏了鋒芒。
不管别人對她的評價是怎樣的,敬妃有着清楚的自我定位。
她原本是華妃宮中的人,知道自己是皇帝制衡皇後和華妃的一枚棋子。
皇後是誰?六宮之主,除了有得力的娘家,背後還有太後撐腰。
華妃是誰?唯一敢和皇後抗衡的人,因着哥哥年羹堯的功績,在後宮中能橫行霸道的人,還是一個醋壇子。
為了平衡自己這個中間人的尴尬身份,她不邀寵,不争權,本本分分地過着自己的日子,盡量展示自己“透明人”的特性。
對于皇帝,她從不抱有希望,對于到手的“協理六宮”的權勢,她盡力裝傻忽略,至于那些賞賜的身外之物,她更是有眼力的謝絕拒收。
在後宮的争鬥中,論心計,她比不過皇後和甄嬛,論家世,她比不上華妃有哥哥撐腰,是以更多的時候,敬妃選擇忍氣吞聲。
正是她的這種不争不搶的性格,讓皇帝即使不喜歡她,也會尊重禮遇三分。
02明争暗鬥的激流中,她廣于結交,依舊保持的一顆善良的心
敬妃是一個善良的人,在那個為恩寵争得你死我活的圈子裡,她沒有攻擊性,保持着一顆善心,在别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她會力所能及的伸出援手。
當甄嬛與四阿哥親近的時候,敬妃會委婉地提醒她皇帝對四阿哥的不喜歡。
當沈眉莊因為假孕被禁足的時候,隻有敬妃在竭力調查真相,還主動報給皇帝。
她也曾在衆人都默不作聲的時候,為得罪皇後的貴人求情解圍。
從這一點看,敬妃不是個暗藏心機的人,心存善念,願結善緣,這也許是甄嬛願意和她深交的原因吧。
03 無欲無求,卻也逃不過為母則剛的定律
甄嬛即将被冊封為妃,因為被陷害,導緻錯穿冠服,引起皇帝大怒,這也讓甄嬛以為的愛情瞬間崩塌。
傷心欲絕的甄嬛在生下女兒胧月忍痛割舍,前往甘露寺代發修行,以緻母女分離。
離開之際,甄嬛選擇的養育胧月之人就是敬妃。
先前,皇帝為了遏制華妃,使用歡宜香,使得華妃喪失了生育能力。而與華妃生活在一起的敬妃,也慘受牽連,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她沒有自己的孩子,在宮中的地位很高,又是一個懂得隐忍的人,皇帝對她心存愧疚,也是尊重有加。
敬妃無疑就是最佳的人選。
胧月的到來,讓敬妃無欲無求的平淡日子掀起了浪花,孤獨寂寞的日子不再靠着撫摸宮中的磚石消磨,養育胧月,凡事她都是親力親為。就像敬妃自己所說“胧月啊,你是額娘的孩子,更是額娘的生命”,“若無胧月,我這後半生,便是再無半點歡愉了”。
俗話說由簡入奢難,由奢入簡更難,擁有了又怎麼能輕易的放棄呢?
懷着這樣患得患失的心情,敬妃對皇帝多次試探,試探皇帝對甄嬛的态度,試探自己與胧月的母女情能維持多久。
她的試探存着私心,因為她不想甄嬛太早的出現,不想她要走自己視作珍寶的女兒。
但甄嬛的回宮勢不可擋,她的回歸也讓敬妃開始了寝食難安的日子。
“甄嬛回宮了,她一回來就想親近我的胧月”。
她怕甄嬛把她一直寶貝的孩子搶走,怕再此回到那種空虛孤寂的日子。
胧月是敬妃人生中的唯一軟肋,她與胧月的母女深情蒙蔽了她的雙眼,她的憂心被皇後所利用,成為了對付甄嬛的一個棋子,這也是敬妃唯一一次“害人”的經曆。
面對“犯錯”的敬妃,甄嬛給予了充分的了解和包容。
當兩個惺惺相惜的女人坦誠相告之後,甄嬛的話讓敬妃心中大定,胧月将是自己永遠不會失去的寶貝。
也是因為這件事,為了胧月,讓敬妃死心塌地地成為甄嬛黨地一員,盡心盡力地幫着甄嬛對付皇後。
在争芳鬥豔的後宮,敬妃的大智若愚讓她笑到了最後,看遍滄海桑田,最終求仁得仁。
敬妃在生活中的韬光養晦,在自己世界裡的明哲保身,遇到事情淡然處之的态度,這何嘗不是人生的大智慧。
今天的解讀就講到這裡,更多精彩可見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