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四大奇案之張汶祥刺馬新贻

清同治9年,即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贻在南京督署門前被張汶祥刺死。一百多年來,這件奇案衆說紛纭,為案件的真相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這年8月29日的上午,在江甯(南京)大街上、随着一聲鑼響,街角拐彎處出現了全副儀仗,在儀仗隊的後面,閃出一頂八擡大轎,轎中坐着的是正要前往校場檢閱軍隊的兩江頭号人物——兩江總督馬新贻。儀仗隊伍經過督署便門前時,突然一個頭頂狀紙的老頭沖了出來,跪在道路中間,攔轎喊冤。馬新贻命人呈上狀紙,就在他接過狀紙時,突然,人群中黑影一閃、一條三十多歲的精壯漢子餓狼般撲到了轎前,弓身從便靴中抽出一柄四寸長的匕首,寒光一閃,匕首已插入馬新贻胸膛,刀沒及入柄。馬新贻慘叫一聲,仰倒在了轎裡。

清末四大奇案之張汶祥刺馬新贻

八擡大轎(圖文無關)

“來人,快來人,總督大人被刺了!”街上頓時大亂。兵卒一時慌了手腳,但那行刺的壯漢并不逃走,挺身站立在轎前,仰天哈哈大笑道:“與他人不相幹,好漢作事好漢當,殺人者是我張汶祥!”倒在轎中的馬新贻似乎聽到“張汶祥”三個字,哀歎一聲:“是你…”便斷氣了。此案件非同尋常,畢竟是正二品封疆大臣遇刺。江甯(南京)布政司梅啟照立即升堂,審問刺客。衙役們堂威震天,張汶祥卻冷笑連聲,挺立不跪,還幹脆盤腳坐地,如同那道士打坐一般,向座上的人喝道:“你們這些芝麻小官不配問我,若想要我招供,叫你們将軍來!”梅啟照一番手段過後還是沒能得到一詞半句,無法,隻好速請将軍大人。

清末四大奇案之張汶祥刺馬新贻

審問(圖文無關)

提督是帶将軍銜的旗人魁玉,他問道:“你為何刺殺馬大人?是受了他人指使,還是挾仇報複?”張汶祥傲然冷笑道:“什麼馬大人?他是我結義的兄弟!”魁玉吓了一跳,一下子反應過來覺得事出蹊跷,忙吩咐将人帶到後廳審理。這時督署内有人報告:“三姨太上吊自殺了!”張汶祥聽了消息,虎目含淚,歎了一聲:“弟媳,你和二虎兄弟一樣,死得好苦!”然後不慌不忙說出一番話來。原來,張汶樣乃是台肥人,家道貧寒,生得威武有力,胸懷壯志。十八歲那年,太平軍攻克合肥,他毅然投軍,自此轉戰大江南北,與同伴曹二虎、石錦标同為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部下的駝将。天京陷落,天王洪秀全自殺之後,張汶祥帶領曹、石二人投奔了撚軍首領張宗禹,當了個小頭領,經常與當過合肥知府的馬新贻的部下作戰。

一次,他巧計擒獲了馬新贻。馬新贻憑着花言巧語,說動了張汶祥和曹、石三人歸向朝廷。為了解除張汶祥等人心中顧慮,馬新贻與三人飲血為盟,結為兄弟,對天起誓:“自結義之日起,各不相負,誰若相負,白刃貫胸而死。”

馬新贻見張文祥文武兼備,想着一時迷惑住他們而已,哪裡是什麼真心結拜。後來,馬新贻見曹二虎妻子十分美豔,強行将其奸占,并設計将曹二虎殺死。此時,馬新贻早已居高臨下,張汶樣對馬新贻不敢虎口撚須,遂另投他處。張汶樣心中不甘,一心想為兄弟報仇,特意找來精鋼制作了兩把匕首,并且每日用毒藥煎煮,終于煉成見血封喉利器。為以防萬一,張汶樣又将四五張牛皮疊在一起,用匕首猛刺,起初隻能穿二三層,練到後來腕力越來越強,一刀下去,四五層牛皮洞穿。是以馬新贻雖穿厚實衣服,也能一刀沒柄,做到“白刃貫胸而死”。

張汶祥揭露的事實,涉及封疆大吏的隐私,官府不敢公之于衆,便捏造供詞,說成是浙江海盜挾仇報複,即日處決。當時,馬新贻的四弟馬新謀任江甯縣令,充任斬官。同治10年(1871年)2月15日早晨,江甯城萬人空巷,張汶樣被五花大綁押向法場。他臉無懼色,時而揭席馬新贻殺夫占婦的罪行,時而怒氣沖天,罵不絕口。監刑官惱羞成怒,命劊子手割他的舌頭。法場周圍群衆一片怒吼:“不許割,讓他說下去!”有的甚至沖上來,抓住劊子手的胳膊,劊子手也感到為難,讓他說完才割他舌頭。張汶祥滿嘴含血,狂笑不止。馬新謀又命劊子手用小刀割開他的肌肉,一刀一刀地割,然後剖開肚子,挖出心肝。

清末四大奇案之張汶祥刺馬新贻

刑場(圖文無關)

衆人怒不可遏,高呼:“這是代友報仇的義士,萬人同敬!”當中有個舉人當即跑進附近一家茶館,寫成一篇祭文,并當場高聲通讀:“為友報仇,俠骨熱腸,觥觥奇男,義薄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