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家“雙碳”戰略目标及汽車“新四化”浪潮的推動下,大陸商用車新能源化程序不斷加快。2022年,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爆發趨勢更加明晰,以33.8萬輛、同比增長78.9%的銷售成績收官,成為提振市場“大盤”的重要力量。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服務市場也随之升溫,成為各路玩家搶跑布局的重點領域。
各路玩家布局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服務
目前來看,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已突破10%的關鍵節點,參照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曆程,行業即将進入市場需求爆發期,加之“雙碳”目标的深入推進,路權放開以及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的啟動,無疑為新能源商用車發展開辟了新空間。
業内對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樂觀預期,帶動了汽車金融向該領域加速拓展。同時,政策層面也給予了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有利的支援。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就明确提出,要落實新能源汽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務等措施。
2022年8月底,銀保監會辦公廳釋出《關于鼓勵非銀機構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導汽車金融公司、企業集團财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機構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
《通知》明确,全力支援新能源汽車銷售,提升新能源汽車金融服務可得性;鼓勵非銀機構開發設計符合新能源汽車特點的專屬金融産品和服務,降低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購置、使用和保有環節的成本,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包括商業銀行、融資租賃和廠商金融公司均開始“掘金”新能源商用車金融領域,探尋可行性的金融支援路徑。
其中,廠商系汽車金融公司與整車企業深度捆綁,獲得車企貼息政策支援,推出零首付産品,利率低至4%~6%。另外,也有不少整車企業與零部件廠商合作開發金融産品。例如,福田汽車在2021年與甯德時代子公司甯普時代就新能源商用車電池金融及創新業務模式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随後,又于2022年宣布,與甯德時代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開展新能源電池經營性租賃業務,共同開拓新能源場景營運市場。
新能源商用車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也吸引了融資租賃公司的積極布局。其中,中信金租于2022年落地首筆車輛零售融資租賃業務,其布局的新能源物流車規模已超2000餘輛;興業金租、廣州越秀租賃有限公司與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等整車企業達成合作,聚焦新能源商用車金融全産業鍊,在車輛銷售、換電站建設營運、生産基地建設、數組風控、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做出嘗試;獅橋租賃自2017年就開始布局新能源商用車金融行業,目前已累計投放3.2萬輛共計34.8億元的新能源商用車;國能融資租賃、中國康富等公司在換電重卡租賃細分領域均有所布局。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車已被正式納入《綠色産業支援目錄》,發展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業務,已成為不少商業銀行綠色轉型、尋找新增量的重要抓手。
發展向好 仍存現實難題
毋庸置疑,國内新能源商用車高速增長的态勢,為商用車金融市場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特别是充電樁、換電站等汽車售後和衍生消費,将成為新能源商用車金融的主要增長點。然而,在産業進階發展的背後,現實難題同樣不容忽視。
有業内人士指出,雖然新能源商用車金融市場吸引了不少玩家湧入,但目前該領域的金融機構數量、規模還遠遠不夠。另外,由于近年來國内公路運輸市場持續低迷,行業逾期壞賬較多,是以一些金融機構開始對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提高利率、加強風控、嚴格審批、謹慎放款、延長放款期,甚至不予放款,這也導緻很多采購方找不到合适的融資管道。
“相較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商用車産業鍊上的參與者痛點更為明顯。比如,整車企業需要全款采購電池,面臨的資金壓力較大;在銷售環節,由于新能源商用車的售價較高、使用場景有限、二手車殘值較低,導緻終端司機對車輛的認知和購買意願不強,毀約或斷供的機率相對較大。另外,在新能源商用車保值率不确定的前提下,融資租賃公司控制風險的難度較高。”融和電科汽車金融中心總監劉程表示,由于新能源商用車的應用場景、生産銷售模式與傳統燃油車有着明顯差別,這給整個汽車産業鍊體系帶來了巨大沖擊,若汽車金融公司依然按照過去的金融模式開展業務,将會引發更多的沖突和問題。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商用車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鐘渭平則認為,新能源商用車金融市場雖參與者衆多,但大部分企業尚處于摸索階段,還未形成标準化、統一化的風控模型。此外,新能源商用車金融行業的門檻較高,面對的絕大多數是大客戶,他們屬于重資産營運模式,不僅需要金融機構在購買環節提供服務,還需重點關注充電換電以及電池租賃等方面,這也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探索創新性服務與管理模式
有業内專家認為,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服務需結合行業現狀,以及車輛的應用場景、客戶特點、車型特點,在業務模式、資産管理與處置模式上有所創新。具體而言,在業務模式創新方面,針對固定場景,金融機構可以試行以租代購、先租後買、經營租賃等模式;在産業鍊營運管理方面,應圍繞營運場景和貨源提供商尋找突破點,圍繞充電、換電場景配套服務創造突破點,同時需要解決無動力車身貶值率低、電池租賃難等問題。
劉程也指出,汽車金融公司應認真研究新能源商用車産業消費趨勢的變化,精準挖掘産業鍊上下遊細分市場需求,開展多點盈利的産業鍊金融。比如,針對挂靠模式,相關機構可以在直租、金融租賃等方面進行嘗試,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能確定自身的資産安全;加強與産業的共生能力,參與到新能源車輛銷售、營運、貸後等各個環節,把控整個供應鍊,做到“一魚多吃”;在銷售後端,對于退回、逾期車輛不進行折價處理或銷售,而是讓車輛營運起來,做到精租、直租、轉租,進而減少風險敞口;此外,還需監控平台車輛的狀态,避免二次抵押騙貸等情況。
“新能源商用車金融正處于‘群雄割據’的時代,若要在競争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發展,如聯合整車企業或改裝廠在經營租賃、置換業務、車輛維修等方面進行深耕;聯合合作夥伴開展二手車庫融、交易租賃、二手車交易等業務。但與此同時,各參與方也需審時度勢,根據自身的資源禀賦與市場發展現狀進行決策,不能過于冒進,否則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是被市場淘汰出局。”鐘渭平最後說道。
文:李亞楠 編輯:孫偉川 版式:趙方婷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