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宜信普惠為你解析企業使用資料庫的12種姿勢

作者:熱聞觀察

在數字化時代,很多企業都沒有充分利用資料庫,實際上,資料庫是企業實作創新的重要引擎,做好資料庫管理能夠快速提取具備價值的資料,以助力新應用開發、改變客戶體驗,并獲得深刻洞察,進而幫助企業上司者确立業務定位,開拓充滿機遇的全新市場。

那麼你知道企業如何使用資料庫嗎?宜信普惠來幫你解析一下。

方式1:商業資料庫 + 商業服務

這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方式。企業購買大型商業資料庫軟體,并對應購買服務支援工作。在過去三、四十年裡,這是主流的一種使用方式。可以說也很好地滿足了各類企業的快速發展。隻是随着近二十年來,網際網路化的變革,對此種方式産生了不小的沖擊。

這種方式适合傳統企業,對資料庫要求較高,自有技術能力有限,未來發展相對固定的情況,未來發展随着商業資料庫的發展而變化,從總體來看,未來雲化的需求對其沖擊較大。此外,在國産化、自主可控化等要求下,也會對這個模式影響較大。

方式2:商業資料庫 + 自主服務

這一方式也較為常見。在前一方式中,随着企業使用商業軟體的深入,自有服務需求就變得迫切起來。通過建立自有服務體系,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自身需求。這種方式,适合有一定技術積累的傳統企業。未來發展随着商業資料庫的發展而變化,總體相對穩定。

方式3:開源資料庫 + 商業服務

随着開源資料庫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開源資料庫。但相較于商業資料庫,開源方案對企業自有技術能力要求較高。是以,很多考慮搭上開源浪潮的企業,采用這種方式。适用于轉型中的企業,從商業走向開源,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但一般為過渡階段,長期來看還是要培養企業自有的服務能力。

方式4:開源資料庫 + 自主服務

這是典型的“網際網路”玩法,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适用于規模較大,企業定制化要求較高的場景。發展成熟可考慮向企業内部私有雲或資料庫産品、方案方向發展,甚至對外賦能。

方式5:開源定制資料庫 + 商業服務

這是方案3的一種特殊情況。企業不是使用原生開源産品,而是使用第三方公司定制開源方案,可能是純軟體,也可能是軟硬一體式。這類方式,會針對開源軟體的不足,做定制化改進,滿足企業級軟體的需求。

但這種方式一般企業無法自己獨立運維,需要借助第三方公司的商業支援。對資料庫的企業級特性有較高要求,但原生開源資料庫又無法滿足的情況。對于短期内有去除商業資料庫的需求場景,非常适合。随着國内對開源資料庫使用水準不斷深入,有越來越多的此類初創型企業出現。非常看好這種模式的未來發展。

方式6:私有雲 + 雲化服務

最後一種企業私有化部署方案,是一種雲化折中方案。受限于一些特殊國情,有些企業無法直接使用公有雲,但又急需類似公有雲的平台能力。是以,某些雲廠商或資料庫廠商提供了一種私有雲化部署方案。可簡單了解為将雲搬回家。

過去有種說法,說私有雲會逐漸萎縮,公有雲會一統天下。但從近兩年的國内雲市場發展來看,私有雲的發展速度某些名額甚至超過公有雲。當我們現在大談”toB”市場成為下一個藍海時,這種模式也是toB服務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式,适合于大型企業,長期看好。

方式7:裸雲 + 開源資料庫 + 自主服務

這是一種上雲使用的初級階段,企業僅使用雲的Iaas部分,其餘均自建。這種方式可充分利用公有雲帶來的彈性優勢,将企業原有的技術積累延續到雲端。對于企業來說,這種方式也是最為“平滑”的,甚至應用可以不做更多感覺,仍然像使用企業内部IT資源一樣,使用公有雲資源。很适合于有多雲、跨雲需求的場合。但缺點是無法利用雲廠商技術能力帶來的附加值。

方式8:裸雲 + 商業資料庫 + 第三方服務/自主服務

這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情況。企業選擇将商業資料庫,建構在公有雲上。但其沒有選擇雲廠商提供的,而是自主建構或選擇第三方廠商協助完成。這往往是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其規模不足以支援私有化部署,而應用又依賴于商業資料庫産品。企業想要充分利用雲的彈性,是以組合出這種使用方式。

方式9:雲資料庫(開源) + 雲平台服務

這是雲廠商推出的最為“傳統”的資料庫服務,也是目前最多的一種選擇。雲廠商基于開源的資料庫版本+自有的平台服務,建構其資料庫産品。其核心的資料庫與開源的版本,是完全一緻的,各家比拼的更多是平台服務能力。這種方式對于企業的運維要求很低,基本可以依賴于雲廠商提供的能力(除了個别高可用、容災需求外)。這一方案比較适合于初期上雲企業,可逐漸摸索雲與原有方式的差別。

方式10:雲資料庫(開源定制) + 雲平台服務

雲廠商除了提供與開源一緻版本外,一般還提供私有定制版本。它往往是基于某開源資料庫某一版本的深度定制,針對某些特性做了加強。當然有些以回報社群的方式,回饋給開源(可能未來會merge入新版),但很多僅存在在”雲私有DB”。如企業有針對某一特殊場景(如秒殺)或其他方面(如金融級資料同步)的強需求,可考慮使用此方案。當

然使用也意味着與雲廠商深度綁定。此外,在平台服務方面,與上面情況類似。這種方案比較适合于對資料庫有一定要求,而原生開源版本又不支援的情況。

方式11:雲原生資料庫(自研) + 雲平台服務

某些大的雲廠商,除了上述兩種外,可通過自研資料庫方式,增加未來的産品競争力。從最新的Gather報告來看,更多的雲廠商加入進來,這也給資料庫整體市場帶來了活力。從預測來看,均一緻看好雲原生資料庫的未來發展。相較于前兩種方式,這類資料庫更是誕生于雲,從設計之初就更多考慮了雲化環境特點,是以極具競争力。

當然,從目前來看,現有雲原生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在解決了更大規模擴充性、多讀多寫能力等後,其将真正進入井噴式發展。現有各大廠,在這一領域紛紛重點布局,加大投入。對企業而言,無疑又多了一種選擇,特别是某些場景(如海量資料等),原生開源、擴充開源産品均無法滿足。

方式12:雲資料庫(自研) + 雲服務 + 雲托管平台

這是一類小衆的方案,其背景是緣起于資料庫廠商與雲廠商的蛋糕劃分問題。有些資料庫廠商(如MongoDB)不希望将雲資料庫市場由雲廠商主導,而是希望可由自身主導,建構不依賴于雲廠商的獨立生态。目前這種方式國内見得不多,此處暫不評論了。

以上就是宜信普惠為你帶來的企業使用資料庫的12種姿勢,想要了解更多,歡迎咨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