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3年鐵道遊擊隊秀才樓突圍

1943年鐵道遊擊隊秀才樓突圍
1943年鐵道遊擊隊秀才樓突圍
1943年鐵道遊擊隊秀才樓突圍

圖文 山歌

清末王章己善經營,會理财,靠運糧河上的船隻發家,後添辦磚窯、焦廠、面坊等置業。大兒子學安娶妻張氏,婚後不幾天因與村人打賭搶(掀)碌碡,硬硬地努起碌碡,卻口吐鮮血,家中躺了幾日,一命嗚呼。

媳婦一直未改嫁,王家朱橋給她立了貞節牌坊。學安媳婦守寡的時日,公爹又喪妻,眼見公爹六七十歲的人啦,還能将百十斤的高粱袋從曬糧場扛到糧倉,就想張羅着給公爹提親。

不久,王章己婚娶二十多歲的褚氏,生一男嬰,取“天增歲月人增壽”中的兩字,名天增,字學增。學增天資聰慧,不到二十歲就考得院試第一名,中了秀才。

秀才當家作主的時候,王家有耕地29頃,15畝宅基地,其中菜園2畝、收糧場5畝,三進院落,樓房33間,院牆還建起3座炮樓。大院坐落京杭大運河之泇河段上遊岸堤上,是銅沛閘一帶首屈一指的富戶。

抗日戰争期間,這座宅院成為鐵道遊擊隊流動的家,它距離臨城6公裡、沙溝7.5公裡。農忙時節,遊擊隊幫助收割莊稼、曬糧食,平時“晝住夜出”,活動在津浦鐵路線上。

1943年農曆五月十三,即鄉村民俗所稱的“五月十三關公磨大刀”“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之日,魯南獨立支隊決定在秀才樓召開各大隊、武工隊負責人會議。鐵道遊擊隊大隊長劉金山、副大隊長王志勝到會,短、長槍各抽一個中隊二十多名隊員擔任警戒。

據沛滕邊縣大隊王墨山回憶,臨城的鬼子日酋岩下剛上任,我方就給他來個下馬威。岩下竟讓“兩面派”保長給我方送信,内容是雙方休戰,并且大大的友好。

邊縣大隊經上級準許,彼此“講和”了一段時間,這次開會的布置與警衛也都稍顯松弛。由于叛徒告密,本來午飯後1點多鐘繼續開會,岩下帶着百餘名日僞軍,乘汽車從北至南,又由南向北,悄悄包抄過來。

哨兵首先發現了敵人,中隊長徐廣田正坐在大門口過道上,一聽有鬼子,迅速掏出手槍沖出門外,朝正在堤壩上架機槍的鬼子兵還擊,當場撂倒好幾個。

此時,東、西、南三面受敵,鐵道遊擊隊兩挺機槍扼守大門。戰鬥持續1個多小時,敵人用小鋼炮往院子裡轟。劉金山果斷決定,讓徐廣田帶領8名隊員翻後牆,再翻越幾家院牆,往西北方向的青紗帳突擊,消滅敵人,吸引火力。他們向着迎面的敵人猛撲過去,日僞軍以為是全部人員,窮追猛打,與會人員趁機翻牆北撤。

分隊長李文生冒着密集的子彈,掩護撤出來的幹部安全轉移,向着敵人的機槍,将最後一顆手榴彈擲中敵人時,倒在血泊中。機槍組張建富死守大門口之後,在胡同口阻擊敵人時犧牲。射擊手張福賢身負重傷,被日本兵連刺12刀。緊鄰秀才樓的曹氏循得槍響,把朝西的門才打開半扇,就被埋伏的鬼子兵開槍射殺。

當夜,魯南獨立支隊決定發動沙溝西的群衆,在沙溝站以南,扒了很長很長的一段鐵軌。

我的老家離秀才樓不足兩裡路,常常耳聞遊擊隊殺敵本領。有一年我回老家,巧遇原生産隊隊長徐相钊。他說起這件事,“秀才樓那次打仗,我才十來歲,站在咱村高高的沙堤頭,都能聽得見槍炮聲,看得見火光。到了天快傍黑的時候,徐廣田領着一個隊員,手裡還提着槍來我家住。看到徐廣田的頭上胳膊上仍舊流着血,我倒是有點驚悚,不過,他們那種勇敢和頑強的性格,我始終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