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螺蛳粉在台灣“越禁越要吃”,這些重口食物兩岸都愛!

作者:光明網

上月,台當局說印有土味情話的大陸螺蛳粉是違禁流入的“統戰工具”,要求線上線下全面下架,結果引發島内螺蛳粉“囤貨潮”。近幾天台媒又發現台灣夜市上很多攤販開始賣螺蛳粉,實在令人感慨真是好吃就要吃,“越禁越要吃”啊!這種酸、辣、臭的奇味小吃席卷大江南北後,果然也征服了海峽對岸的中國胃!

螺蛳粉在台灣“越禁越要吃”,這些重口食物兩岸都愛!

資料圖:配料衆多,令人垂涎欲滴的螺蛳粉。

說來,在喜歡重口怪怪美食這點上,兩岸确有不少共通之處。

這些,越臭越香!

說到臭味食物,兩岸群眾有不少同款心頭愛,除螺蛳粉外,首推臭豆腐。

或土黃或黝黑的油炸臭豆腐,常令外國遊客面露難色。但中華兒女似乎對這種臭味具備更強的識别力,能發現臭中之香。在大陸,“正宗長沙臭豆腐”幾乎是所有美食街的必備檔口;在台灣,臭豆腐也是夜市、街邊的人氣王。稍有不同的是,台灣臭豆腐常搭配清爽酸甜的泡菜一起吃,中和油膩,讓人大快朵頤;此外也有點綴毛豆、香菇等蔬菜的蒸臭豆腐吃法。

螺蛳粉在台灣“越禁越要吃”,這些重口食物兩岸都愛!

資料圖:即将出鍋的臭豆腐。

由于台灣群眾太愛臭豆腐,必勝客還曾因地制宜推出“黃金臭豆腐披薩”,據介紹是将台式泡菜、芝士與臭豆腐一起烘烤,再加入蒜蓉醬油提味,并且還與榴蓮披薩同步販售。這個搭配,意大利人贊不贊成不知道,反正大陸同胞表示想點到辦公室吃。

另外,台北有一家“戴記獨臭之家臭豆腐專賣店”,被外國媒體稱為“發臭的神殿”,竟提供不同臭度等級的臭豆腐!

當然,除了臭豆腐,中華美食中還有徽州臭鳜魚、武漢臭面筋、甯波臭冬瓜……我們期待有更多臭臭美食在台灣流行起來!

懂的都懂,就愛内髒!

衆所周知,許多國家的飲食習慣中,偏好吃整塊、完整的肉,不愛啃骨頭,更極少吃動物内髒。但善于調味的中華民族,早早就克服了下水令人不悅的氣味,變其為肥美柔嫩的佳肴。從北數到南,單一個肥腸就有溜肥腸、鹵煮、九轉大腸、紅燒肥腸、幹煸肥腸、肥腸煲等等做法,燒烤中有重口味首屈一指的大腰子,湯品中有醇厚羊雜湯豬肚雞,火鍋中有沸騰的鴨腸毛肚……如此不起眼的雜碎食材,竟能被中華美食玩得這麼花!

螺蛳粉在台灣“越禁越要吃”,這些重口食物兩岸都愛!

資料圖:火鍋店内食客正在燙毛肚片。

隔海相望,台灣群眾對内髒的喜愛同樣熾烈,單肥腸就可尋見各種花樣。京味鹵煮肥腸、川味麻辣肥腸在台灣街頭同樣受歡迎,極具特色的花生糯米腸也好吃到嘴巴掉下來。讓遊客摸不着頭腦的“黑話”台灣小吃“黑白切”,是由店家從不同的内髒部位與肉類中随意切取,組成一個拼盤給食客。“黑白”一詞就取自閩南語“烏白”,意指“随意”。

“黑白切”能成為經典,可見台灣群眾對内髒的歡迎态度。再配上一份麻油腰花、來上一碟豬血糕,如此一餐,會令兩岸的内髒美食愛好者都倍感滿足。

臭臭怪怪終極對決!

也許,重口美食愛好者會覺得上述菜品都還不夠刺激。的确,兩岸美食圈都還有更臭臭怪怪的殺手锏!

讓我們隆重請出台灣臭臭鍋!

臭臭鍋,是将臭豆腐和豬大腸煮入湯底的火鍋。有人評價,前者人工臭,後者天然臭,臭上加臭,吃起來卻很香。鍋中通常還煮入豬肉片、豬血糕、鹌鹑蛋、金針菇、白菜等配料,湯汁濃郁、熱氣騰騰、用料豐富,吃一身大汗淋漓,十分過瘾。但是到底有多臭,問,就是真的不臭(狗頭)。

暫時吃不到台式臭臭鍋的大陸同胞不必捶胸頓足,因為近來大陸已經出現了一種似乎更為厲害的搭配,叫作螺蛳粉肥腸臭豆腐鍋。

黑金油炸臭豆腐、肥膩膩的大肥腸、滿當當的螺蛳粉……加入螺蛳粉的湯汁再開個火,真是想想都讓人覺得受不了啊!不知道開始囤積螺蛳粉的台灣同胞會不會也喜歡螺蛳粉肥腸臭豆腐鍋呢?

說起來,盡管上述中華美食聽上去如此黑暗,當不少外國朋友帶着“來都來了的勇氣”、捏着鼻子冒死一搏之後,竟然都覺得“吃起來還不錯”。網上有不少外國up主勇猛錄制的視訊為證。

這,大概就是中華美食的力量吧!

作者 米妮

來源: 中新社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