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毅達資本應文祿:投資沒有永恒之城,要在混沌中尋找未來之光

作者:王琦 785

5月13日,在第十五屆中國投資年會暨年度峰會上,億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以"投資沒有永恒之城,在混亂中尋找未來之光"為主題,總結了影響投資的四大宏觀變量及其對未來發展的三大期待。

應文祿認為,投資沒有永恒之城,很多不可預測的事故,其實是曆史的常态。這些小機率事件會突然導緻模式的重塑,資源的重新配置設定。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大國關系發生變化,全球産業鍊分工調整,全球資源競争加劇。審視認知的黑暗領域,把危機轉化為機遇,把握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發展機遇,是投資機構的必修課。

應文祿總結了目前影響投資的四大宏觀變量。首先,疫情遠未進入"後"時代,長期與世隔絕将帶動生産和生活方式的持續變化。全球範圍的橫向分工将走向區域化、垂直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将成為新常态。

其次,在疫情加速催化下,振興實體經濟已成為各國的迫切需要。我國自身産業體系的完善,産業鍊的配套工作做了健全多彩,人才越來越多,産業在中國的回歸、轉移。市場在資源配置上做出了合理的選擇。

第三,進口通脹和流動性平衡緊張構成雙重壓力,投資空間被壓縮。進口通貨膨脹導緻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利潤率降低,對業務營運和現金流管理的要求更高。

第四,全面實施登記制度不僅是市場化的方向,更是國際慣例的規律,而且更多時候已經寫入中央政府的有關檔案,這是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目前,我國工業正處于轉型更新的關鍵時期,這應該對文祿未來發展提出一些期待。首先,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完整的工業體系,越來越好的經營環境,有一大批創業企業家,國内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産業體系将得到全面更新,緊箍咒的環節終将得到克服,弱短闆也将通過鍊條、強鍊條有待完善。

其次,中國應該建立一個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工業體系。不僅需要産業巨頭,還需要培養一批科技含量,單打冠軍還有成長空間。針對文祿的建議,風險投資機構要有使命感,真正投入到國家短闆産業體系中,實作進口替代。

此外,如今的創業模式從過去的模式範疇迅速轉向技術創新和硬科技創新軌道,創業者從年輕的"追風青年"到具有深厚産業積累的"科技精英"。

"在投資實踐中,我們發現科技行業的這群創業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科技創業者需要更深層次的産業傳承,這群人在創業的最初十年裡,大多是在摸索、學習、積累的過程中,很多創業者在345年甚至50、60歲的時候創業。"應文祿說。

目前,我國工業正處于轉型更新的關鍵時期。社會對科技、人才和企業家的尊重,進一步激發了科技創新和創業的積極性,資金在加速科技創新領域聚集。雖然GDP增長已經進入中低速軌道成為新常态,近期資本市場波動性也存在一些擔憂,但我相信,強勁健康的中國資本市場更值得期待,中國的崛起不容忽視。

"新秩序的時代即将到來,但大多數人可能仍然意識到這一點。在混亂的狀态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打開天窗,以便更好地看到方向。"應文祿說。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