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大咖說主創團
來源 | 國學大咖說
最近,河南一家教育基地沖上了熱搜。
這家名為“雅聖思”的教育基地以拯救網瘾、自閉、叛逆的孩子為己任,接收來自天南地北的孩子。
有網友發帖稱:“該學校的生活費十分昂貴,共計四萬八千多。采用軍事化全封閉管理,每天什麼也不幹就是訓練。”
可所謂的訓練,卻是教官用皮帶抽人、讓孩子背輪胎跑步,學生稍有不順從,就會被随意打罵、噴辣椒水。
在這裡,學生上廁所和喝水都要按秒計時,一旦超過了規定時間就要加訓200個蹲起。
在學校裡,還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而處在最底層的自然就是家長眼中無可救藥的孩子。他們隻能被迫遵守校規,毫無人權可言。
此事一出,很快引起了社會多方的關注。
很多從雅聖思“畢業”的學生也都紛紛現身控訴學校的種種惡行:
練蹲姿導緻膝蓋受損、被噴辣椒水導緻眼睛發炎、吃飯限時限量導緻胃病,因為遭受非人的待遇,很多學生還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看到這,大家是否感到似曾相識?這所學校的所作所為,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當初的豫章書院!
讓我們回顧一下豫章書院事件。
2017年10月26日,一名網名叫“溫柔”的貼吧網友釋出了一篇名為《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的文章,在文章中揭露了豫章書院虐待學生的暴力行為,這名網友用視訊和文字向我們揭露了一所“地獄”式的魔鬼學校。
在豫章書院,孩子第一關是被送進一個名叫“煩悶解脫室”的小黑屋。小黑屋幾乎全封閉,隻有兩個比礦泉水瓶蓋稍大的小孔用來透氣,屋裡隻有一個尿盆、一個潮濕的床墊和一個破舊枕頭。
因為沒有紙,孩子大便隻能用手擦,然後抹到牆上。
到了用餐時間,送飯的人會像動物飼養員一樣,把飯放在送飯口。
而孩子會在這裡被關上七天七夜,隻有老鼠、蟑螂和四處亂飛的蟲子陪伴他們。而豫章書院則是美其名曰:“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以此達到“苦其心志”的目的。
好不容易從小黑屋熬出來,等待孩子又是無休止的體罰:
小罰是用戒尺抽打孩子的手掌,5個起步上不封頂,有時教官甚至能把鋼尺抽歪。
除此之外,還有大刑打龍鞭,“幾個人死死按住孩子的雙手雙腳,扒掉孩子的褲子,拿“龍鞭”往孩子屁股上抽打。”,而所謂的“龍鞭”,是一種用小拇指粗的鋼筋做成的鞭子。
當初,這個事件震驚了整個社會,本以為經過社會多方的努力和法律的限制,這類學校已經無影無蹤了。
沒想到,“豫章書院”并沒有從我們生活中消失,而是隐藏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
雅聖思特訓學校的出現再次觸動了我們的神經。為何法律和社會力量無法将這種“人間地獄”徹底鏟除?
豫章書院,全名豫章修身教育專修學院,于2013年5月成立,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羅家鎮濡溪村,從市區開車到書院僅需40分鐘。
豫章書院非常神秘,大門天天都關着,就連附近的村民都不清楚學校是幹什麼的。
在豫章書院的官網介紹中提到了學院的招生類型:沉迷網絡遊戲、厭學辍學、離家出走、早戀叛逆、習慣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傾向、心理偏差等家長和傳統學校難以教育和引導的一般不良青少年行為。
憑借着國學育人的口号,豫章書院還曾多次以正面形象登上了央視等多家媒體。
直到2017年,這所學校隐藏的惡行被曝光後,豫章書院才被要求停止辦學。同年12月7日,在多名學生聯和報案下,豫章書院被正式立案調查,最終書院創始人吳軍豹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
但是,當初豫章書院被曝光後,卻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媒體人在豫章書院采訪時,遭到了學生家長的圍攻:
“你們這些無良媒體,為何要抹黑豫章書院,你親眼看到老師打人了嗎?”
“快滾,你們害得豫章書院關門,我們的小孩沒地方去,他到社會上殺人放火,你管嗎?”
這些父母即便知道自己孩子的遭遇後,依舊選擇為豫章書院辯解。
《新聞調查》的記者也曾問過家長:“你為什麼還要讓孩子留在這裡?”
家長理直氣壯地回答:“管他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
家長們甚至還組成了“别動隊”,一旦發現有孩子逃走,不管天涯海角都要把孩子抓回去繼續治療。
至此可以看出,為什麼這些教育基地會生生不息了,因為父母就是它們最大的保護傘。
中國新聞周刊曾報道,“堅信孩子有問題,就送往豫章書院這樣的教育專修學校,在中國已經形成了價值400億的灰色市場。”
不要覺得400億很誇張。
法制晚報早在2014年就曾報道,豫章書院的學費一人一年為44550元,其中還不包括3萬多的學雜費。
根據豫章書院官網的資訊,這所學校至少收了三千多名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3年以上的時間,其中利潤可想而知。
而這些“地獄”的産生,正是源于父母對責任的推卸和功利性的思想。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往往不懂如何跟他們相處,僅僅是抱有着極端自私的思想認為“我的孩子就應該聽從我的一切”,在這樣的觀念指引下,他們和孩子缺乏溝通,并喜歡用語言或者行為折磨、打壓孩子,混亂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心靈的傷害是巨大的。
作為孩子如果有選擇的權力的話,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可能是不會被選擇的。
也許,在中國最需要教育的并不是孩子。
當然存在即合理,“豫章書院”們必然是因為滿足了某些需求而出現的。
在其背後,是農村教育的落後、父母責任的推卸、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思想導緻的。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199.2萬留守兒童,其中國小777.93萬人,國中421.27萬人。
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落後,父母為了生活隻能抛棄孩子去城裡打工賺錢,留下來的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能依靠的隻有年邁的爺爺奶奶。
在這樣長期缺乏家庭溫暖的生活環境中,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而年邁的爺爺奶奶又沒有教育的能力,是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例如逃課、自閉、沉迷網絡、早戀、有暴力傾向等。
而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從自身尋找原因,認為孩子的缺點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依靠強大的外力才能糾正,将暴力當成了唯一的教育手段。是以,即便是知道學校的行為過分,父母也會将孩子送進去,希望孩子的問題在裡面能得到改善。
但是這種錯誤的做法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的,孩子缺少的是愛、陪伴和關心。
暴力隻會導緻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2016年9月,在黑龍江肇東市一棟居民樓裡,38歲的李梅被綁在一個椅子上,可捆住李梅的不是暴徒綁匪,而是她16歲的親生女兒陳欣然。
李梅流着眼淚求女兒放過自己,然而陳欣然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她坐在李梅的對面,不停地拿電棒和銳器往李梅身上砸。9天後李梅離開人世,法醫解剖時她滿身是傷,胃裡空無一物。
最終,陳欣然因為尚未成年,被判7年有期徒刑。
陳欣然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她曾被父母兩次騙到網戒學校。用陳欣然的話說,她要把自己過去遭受到的虐待還給父母。
當然,陳欣然隻是極端的個案,但她的背後,卻是被困在“豫章書院”的幾千個孩子。
調查顯示很多孩子離開學校後都會出現抑郁、狂躁等心理問題,同時會伴有自殺現象,難道這就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嗎?
時代的快速發展與經濟社會的不斷膨脹,讓農村父母不得以為了擷取金錢而背井離鄉,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後和教育環境的惡劣讓未成年的孩子享受不到該有的溫暖,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該有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
而作為老一代的父母,教育思想也是落後的,一度希望借助簡單的“棍棒教育”就能讓孩子走向正途,恢複所謂的“正常”狀态,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對孩子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也讓各種披着“特訓教育”外衣的非法暴力教育機構有機可乘,并達到了屢禁不止的地步。
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需要的是反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就形成的,那為什麼要求他在幾個月内就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