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作者:冰雅憶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瘟疫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會出現的生理性災難,是被大多數古人視為滅頂之災的社會現象。在中國古代,瘟疫出現的次數并不少,每一次瘟疫都會伴随着大量的人員死亡。

不管是上層統治階級還是底層群眾,對于瘟疫都是談之色變。在醫療條件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于瘟疫的應對措施也是非常有限的。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古人常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當一場重大的自然災害爆發之後,古人便會将之視為瘟疫的警示和前兆。

在環境惡劣的古代社會,人們也隻能依靠僅有的手段去防治疫病。為什麼瘟疫往往是伴随着重大自然災害而出現的呢?

古人在面對瘟疫的時候,又會采取哪些措施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國有這樣一句古話,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是以,每當地震、洪水、幹旱等自然災害發生之後,人們就總是會擔心随之而來的種種生理性疾病現象。而古代漫長的發展曆程也告訴我們,先輩們的古話是不無道理的。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災難會帶來瘟疫,這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實際上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災害的爆發頻率其實并不低。雖然那個時候環境尚未被過度開發,資源也未得到過分的損耗,生态環境也沒有被嚴重破壞,但是人類的社會活動必然會導緻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隻要有人存在,災難就無可避免。

而當災難發生之後,社會環境相對落後的古人能夠采取的應對措施是非常有限的。

就拿洪水來舉例,古代社會并沒有那麼多的水利工程和設施,救水和治水的種種科學舉措也十分缺失。洪災爆發以後,中央朝廷能做的事情,除了赈災之外,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

而洪水必然會帶來大量水生生物,以及種種細菌和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被洪水帶到地表,又會通過陽光和氧氣的作用而大量繁殖。

微生物本身并不存在于陸地的生态環境當中,是以對于社會中的人們來說,這屬于是其他生态環境對陸地生态環境的入侵。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于是,種種微生物和細菌可能通過各種生活管道入侵到人體當中。人的免疫系統能夠承載的能力是有限的,是以當大規模外界襲擊來臨時,疾病的發生是必然的結果。

而在古代社會,人們的醫療認知水準相對低下,是以對于疾病的防控并沒有一個明确的概念。

當這類疾病具備相當強烈的傳染性時,瘟疫也就随之而産生了。

明朝末年的幹旱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時明朝社會上爆發的瘟疫,險些斷了皇帝統治的最後一口氣。

當時,社會上迎來了一場将近四年的特大旱災。前兩年的幹旱本沒有讓人們引起重視,社會層面上儲存的糧食還能夠維持大家的基本生存條件。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但是随着幹旱的時間增長,糧食的損耗不斷增多,農作物的生産和種植就成為了困擾在人們心中最大的問題。

沒有水就沒有農業發展,沒有農業發展就沒有糧食産出,那麼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必然會受到沖擊。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社會層面上爆發的種種問題。

由于缺少糧食,人們不得不開始四處尋找能夠果腹的東西。豬牛羊等常見的動物成為了非常稀缺的社會資源,底層老百姓的餐桌上也沒有辦法再出現肉類。

為了維持溫飽,大家隻能把目光投向最便宜的肉類,或者說壓根不需要成本的肉類,那就是老鼠。

老鼠這種生物本來就是四害之一,身上也有着數不清的細菌和病毒。平時誰家出現老鼠,人人都得喊打。可是在特殊時期,人們不得不将之作為食物。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可以想象,老鼠身上的種種病毒進入到人體之後會産生什麼樣的反應。人類必然會受到影響,許多人身上出現了腫包,以及上吐下瀉之類的症狀。

一開始,大家并沒有意識到這種症狀的嚴重性。有人甚至隻是單純認為,這可能是病人吃壞了肚子。

可即便是經過郎中的治療,大家的身體情況也并沒能好轉,有人甚至沒能熬兩天就撒手人寰。于是,大家隻能将他草草下葬。

古時候是沒有火葬一類的說法的,是以土葬又成為了傳播病毒的一個重要途徑。病毒沒有被完全消滅,反而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而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傳播鍊。

最後,感染上這個病毒的人越來越多,鼠疫也就這樣爆發了。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瘟疫,一般來說,隻要兩個人之間有過近距離的接觸,病毒都可以在二人之間形成傳播。而針對這一瘟疫的治療手段,卻始終是有限的。

上層統治階級能夠做的,隻有禱告上天這一類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而祈求上天的庇護,也隻能夠尋求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慰,并不能實際解決社會上廣泛流傳的疾病傳播問題。

到最後,瘟疫也隻能靠人們硬生生扛過去。死在這場疾病當中的人數不勝數,人們采用的也隻是單純粗暴的封城政策。一座被封控起來的城市,也可能是以而喪失生機。

隻有當這座城市當中的人被徹底消滅,這場疾病才會喪失掉傳染的源頭。到最後,經過幾年的時間,瘟疫也才能夠完全從社會層面上消失。

可以看出,古人的治療條件和防治措施都是非常有限的。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的情況下,社會群眾的醫療認知也普遍不足。面對瘟疫,人們能夠戰勝的辦法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硬生生地扛。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扛到封城結束,大家大概就迎來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除了明朝末年的這次災難之外,大多數時候出現的瘟疫,都是靠這樣原始而簡單的方式來解決的。那些被犧牲掉的人,也隻能感歎一句命途不公罷了。

不過,中國曆史上還是出現過一個案例,以人力來對抗瘟疫類流行病的,這個案例就是康熙皇帝。

  • 隔離醫治,最終痊愈

康熙皇帝的故事,相信許多朋友都并不陌生。他在少年時代曾經感染過天花,差一點一命嗚呼。

因為陰差陽錯的原因,康熙皇帝作為上層階級,也感染上了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按理來說,皇宮當中應該凝聚了天下最有能力的醫生。但是,當時的太醫們面對這種情況也束手無策。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大家隻能選擇用最名貴的藥材吊着康熙皇帝的命,可經過多次商讨,醫生也始終無法給出一個具體且明确的治療方案。

這種結果落在孝莊太皇太後的眼裡,也就隻剩下了聽天由命四個字。不過,蘇麻喇姑卻并不信命。她親自來到康熙皇帝的身邊,衣不解帶地照顧他。

那時候,不少宮中的奴仆都想盡辦法,盡可能離康熙皇帝遠一點。雖然這裡住着的是一位貴人,但人人還是以自己的生命安全為先,是以都會在不違背上級指令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保全自己。

據說,當時皇宮中專門為了康熙皇帝的病情而研究出了一套治療的方法。至于這種方法,則是從人體的身上試驗出來的。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太醫院專門招了一批宮女,讓她們分批次去接近康熙皇帝。由于距離被拉近,是以宮女身上會不約而同地出現天花的症狀。這群宮女就成為了醫生的小白鼠,所有的藥品都要先從她們身上來做實驗。

部分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人,在第一次感染天花之後,不久就去世了。而一部分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在接受了太醫院的幹預治療之後,身體有所好轉,種種天花症狀也有所減輕。

她們的任務并沒有就此完結,而是需要再次去接近康熙皇帝,再次被查驗是否還會感染上天花。

這次的結果讓不少醫生都為之振奮,因為他們發現,一部分早前感染過天花的宮女在痊愈之後,即便是再次去接觸天花病人,二次感染的可能性都會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身在病中的康熙皇帝,隻要能夠熬過這一劫,那他就終身都不會再被天花這一種傳染病所困擾。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這個發現讓太醫院信心倍增,大家也抓緊時間研制出了相對應的解藥。盡管由于當時的科技條件有限,社會上并沒能産出專門根治天花的藥品,但康熙皇帝還是挺過來了,隻是身上留下了許多疤痕。

從這批宮女身上所做的實驗,其實就反映了現代醫療技術在治療病毒性傳染病時的一個基本原理,那就是接種預防疫苗。第一批感染過的宮女,身體裡其實已經形成了抗體,是以她們才不會再次被影響。

這一說法,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于現代醫療技術的一些初步性探索。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古人對待瘟疫的處理方式是在随着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的。

  • 做好防護,為己負責

瘟疫确實可怕,但是在醫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今天,它遠遠不會有古代社會那麼可怕。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在條件落後,環境惡劣的古代社會中,人們尚且能夠通過個人意志和種種智慧來對抗瘟疫,甚至戰勝瘟疫,那麼在現代社會,我們同樣可以做到戰勝這類疾病。

從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來看,人們已經逐漸掌握了防治瘟疫的幾個要點。首先,要從源頭上進行幹預,已經感染病毒的人,就不能再像普通人一樣自由行走在社會當中,而是要堅持對個人健康和他人健康負責,做好自我防護。

另外,傳播鍊條的切斷也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措施。隻要社會層面内不會形成大規模且相對完整的傳播鍊條,那麼瘟疫一定是可以控制的。

我們對未來也應該充滿信心,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疫苗,醫療事業的從業者們也從未停止過對疾病的研究。

隻要時代在發展,醫療在進步,人類總是能夠戰勝來自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切天災人禍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運動是絕對的,社會發展和前進同樣也是絕對的。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漫談古人是如何戰勝瘟疫的

是以,從古代社會的應對措施當中汲取經驗教訓,再從現代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當中去選擇合适的幹預措施,這才是最為合理的途徑。

大災之後,大疫可能會出現,但不可能永遠存在于我們的生存環境當中。古代社會尚且如此,現代社會又何足為懼?

結語: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古人根據若幹年的生活實際情況而總結出來的智慧和經驗。

不管是明朝末年的那次旱災,還是其他朝代中發生的種種天災,都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

而人們的應對措施從最初的被動到後來的逐漸轉變為主動,也能展現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瘟疫固然可怕,但絕非不可戰勝。對于這一點,我們要充滿信心。

參考資料:

1.《瘟疫論》

2.《老鼠虱子和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