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回調 生産企業醞釀降價?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段思瑤 裴健如

锂電上遊材料價格的全線下降,讓下遊企業的敏感神經再次被挑起。“大部分動力電池廠已經在春節前完成原材料補庫,是以從目前來看,采購的需求都不高,前來詢價的也很少,再加上電池級碳酸锂等材料的價格仍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下遊企業都在觀望中,隻有極少部分散單降價成交。”國内某锂電正極材料企業内部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根據2月15日最新報價,電池級碳酸锂漲當日跌2500元/噸,均價報44.9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锂下跌2000元/噸,均價報41.9萬元/噸;氫氧化锂每噸下跌1000元至2500元。相比電池級碳酸锂市場2022年11月中旬的均價高點(59萬元/噸),2月15日的價格已下跌14.1萬元/噸,跌幅超過23%。

從60萬元/噸高點,一路下降至44.9萬元/噸,以電池級碳酸锂為代表的锂電上遊原材料經曆身價暴漲暴跌,隻用了3個月。對以年、季度為采購周期的下遊企業來說,這種經曆無疑是坐上“過山車”。

動力電池企業醞釀降價?

不隻是電池級碳酸锂,鎳、钴、磷等動力電池原料價格近期也在走跌。相較于去年12月,中高鎳三元材料降價3%左右,部分負極材料降價5%,電解液降價4%~7%,六氟磷酸锂降價20%。

上遊原材料價格走低,帶動電芯成本同步降低。有機構資料顯示,2月中旬大陸電力儲能方型電芯報價約為0.89元/Wh,較年初已下降5.6%;戶用儲能方型電芯報價0.92元/Wh,較年初已下降4.3%。另外,磷酸鐵锂電芯成本回落至0.53元/KWh,三元電芯成本回落至0.73元/KWh以下。

對于今年碳酸锂價格持續走低,鹽湖股份(SZ000792,股價25.3元,市值1375億元)表示,雖然近期價格有所回落,但整體仍處于曆史高位,碳酸锂供給或仍保持緊平衡狀态。事實上,盡管從今年年初起碳酸锂價格一再下探,但相較于青海鹽湖提锂每噸3萬多元的完全成本,碳酸锂生意依舊享受着高回報空間。

但對下遊動力電池企業而言,上遊原材料價格集體下跌,可使電池成本壓力稍獲緩解。近期,有消息稱,包括甯德時代在内的頭部電池廠商,以及部分二線動力電池廠商正在醞釀降價。對此,記者向國内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進行求證,得到的回複大多都是,“價格是企業的核心資訊,(我們)沒有更多資訊可以公布。”

“锂電從原材料價格下跌傳導至動力電池具有一定滞後性,一般有2~3個月的時間差,且議價過程也需要一定周期落地。另外,目前國内頭部電池廠商尚未開啟大規模的采購計劃,是以短期内電池降價的可能性不大。”一位锂業分析師表示。

整車企業欲重新談判

與動力電池企業相比,整車企業雖處在整個産業鍊的更下遊,但也已敏銳地感覺到了锂電上遊材料價格全線下降所帶來的變化。

“一般而言,車企采購電池會提前半年下訂單,但由于2022年锂電上遊原材料價格的暴漲,部分電池企業改變了價格談判規則,價格每季度談定。”據某自主車企内部人員透露,考慮到上遊原材料報價的不斷走低,其所在車企内部正在對動力電池的采購量、價格進行重新考量和談判。

記者注意到,由于電池級碳酸锂等降價趨勢明顯,部分汽車廠商已經“明裡暗裡”下調終端售價。自今年1月特斯拉中國宣布對Model 3、Model Y下調售價後,小鵬汽車、問界、零跑、飛凡汽車等品牌也已官宣下調旗下部分車型售價。據不完全統計,此輪調價整體降幅達2萬~3萬元,部分車企綜合降價近10萬元。

東吳證券分析師黃細裡認為,相比2020~2022年,2023年新能源汽車産業鍊将進入以價換量階段。以此輪特斯拉降價為例,将導緻其他車企2023年或采用市場定價政策,被動跟随降價,首先将傳導至純電動品牌,再到混動品牌,進而傳遞給燃油車品牌。

對于新能源汽車價格的走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則認為,“這是市場供需所決定的問題,很難作出具體判斷,但是随着上遊制造成本下降、産量放量,部分企業可能會采取降價措施,但産量不高的企業降價可能性很小,研發費用和制造成本非常高,産業不太可能無序競争。”

産業鍊生産節奏打亂

目前,行業對電池級碳酸锂等上遊原材料價格何時見底,尚未有明确的時間點。但連續不斷的價格走低,仍影響了産業鍊上下遊企業的生産節奏。

受春節、下遊去庫以及原材料降價的疊加影響,今年1月,電池、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主流企業排産環比分别下降了28%、32%、17%、9%和25%。

另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釋出的2023年1月動力電池月度資料,今年1月,大陸動力電池産量共計28.2GWh,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46.3%;裝車量為16.1GWh,同比下降0.3%,環比下降55.4%。從往年同期的情況來看,通常在1月份,國内動力電池的産裝量呈現出同比大增、環比小幅回調的情況,而在今年1月,單月同環比均下降的情況還是曆史上首次出現。

從終端需求來看,2023年1月,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也首次出現了同環比都下滑的情況。當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42.5萬輛和40.8萬輛,環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場滲透率達到24.7%,同環比下滑幅度均超過曆史同期。乘聯會方面認為,近期碳酸锂降價趨勢明顯,部分廠商1月産銷主動減速。

有分析認為,從短期看,受益于上遊锂電材料價格下滑,産業鍊利潤配置設定有望重構,中下遊或會迎來利潤修複;但從中長期看,随着價格傳導機制的落地,各環節的利潤空間将重歸穩定,企業能否在其中賺取增額利潤,最終仍取決于成本管控及供應鍊管理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