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在《踏血尋梅》橫掃衆多影展獎項之後,導演翁子光的身影就漸漸淡去,電影《風再起時》也慢慢成了他最受關注的新作。

到今年開春,《風再起時》上映,翁子光為之所做将近七年的努力也總算是有始有終。

早在2016年,《風再起時》的籌備工作就開始了。為求在劇作和美術置景多個方面做到準确、還原香港的老靈魂,翁子光和團隊夥伴曾經用兩年時間走訪調研。此外,翁子光還請來郭富城、梁朝偉、杜鵑同台,甚至邀請了許冠文、金燕玲、謝君豪等老戲骨,想從口音、氣質到表演把屬于20世紀中葉的時代腔調與韻味做足。

幕後用功,排面豪華,為造就《風再起時》,當時的翁子光傾盡所有。

為什麼要這麼拼?

他說,因為有的故事,一輩子隻能拍一次。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01

香港往事,紙短情長

幾年前,香港TVB的一檔欄目《東張西望》走訪了一位老人玉姐。

丈夫基伯離世之後,玉姐繼續做着基伯做了一輩子的事情,斜挎一個橄榄形狀的桶包,沿街售賣“飛機榄”,一種果餞小吃。橄榄果經過甘草、陳皮腌制後,吃起來甘甜可口,有潤喉功效,而它的曆史與香港同歲。

“飛機榄”的得名,源于它的售賣形式。沿街叫賣,再把橄榄“掟上樓”,也就是讓橄榄像乘飛機一樣向上飛到買家手裡。TVB記者報道說,哪怕是八層樓,一樣能飛得到,但這個香港土著才會記得的“飛機榄”,現在已經絕迹了。

在導演翁子光的新作《風再起時》裡,有“飛機榄”的身影。那場講男女主歡天喜地談戀愛的歌舞段落裡,售賣“飛機榄”的人在20世紀50年代香港街區一閃而過,鑲嵌在短短幾分鐘裡夢幻般的老香港街景。綢緞行,米糧店,街邊水喉邊上洗澡的小孩子,魚貫而行的唱詩班,老街坊與字花檔,小吃攤上的雲吞面,等等。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我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拍那時候的百貨商場,老香港的商場非常漂亮。”翁子光說《風再起時》是他寫給香港的一封情書,當時他在制作過程裡很希望自己百歲的奶奶能有機會進影院看到這部片。“可惜奶奶已經走了,我當然想她能活到一百二十歲、一百三十歲。”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因為電影裡的時間跨度,正好相當于老人家在香港度過的一生。

去年出版的《豹迹》以“回憶”入題,其作者、著名藝術史學家巫鴻先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對往昔的複述隻能是重構,而重構必然是當下的行為,投下的是當下的影子。”

如果翁子光可以早一點告訴所有人,他想講的是一段回憶,一場香港舊夢,一個當代人投向往昔一系列瞬間的影子,他的作品會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喜愛嗎?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格紋西裝上衣,格紋西褲 均來自 Bottega Veneta

《風再起時》的主人公脫胎于真實存在過的“四大探長”,在影片裡,呂樂稱“磊樂”,藍剛稱“南江”,顔雄稱“嚴洪”,隐約來自粵語諧音,而韓森探長以及重要人物“豬油仔”則沿用了他們各自的花名。翁子光在2016年籌備這部影片的時候,十分了解“四大探長”這個香港警匪片裡面經久不衰的母題。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也正是由于“四大探長”及那個時代的變化對如今香港社會形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相關影片一拍再拍,不僅有劉德華領銜的《五億探長雷洛傳》兩部,還有向華強領銜的《藍江傳之反飛組風雲》。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五億探長雷洛傳》系列劇照

這兩套作品在演員卡司上有關聯,可以看成一整個系列,也可從“純屬巧合”的杜撰裡輕易發現“四大探長”四人之間的密切聯系。後來還有《四大探長》《O記三合會檔案》,以及與這四人有關的人物演繹,如《跛豪》《金錢帝國》《追虎擒龍》《追龍》等。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四大探長》海報

珠玉在前,翁子光決意做一版不一樣角度的往昔重構,而合作過《踏血尋梅》成為朋友的郭富城,以及他心中的頂配卡司之一梁朝偉,就早早定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扮演“磊樂”的郭富城,恰好是《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裡雷洛雷老虎之子雷用賢的扮演者,其身份設定是廉政公署ICAC的首批成員之一。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從母題選擇到演員安排,再到具體的藝術風格,翁子光的“迷影”情結顯露無疑。有人說《風再起時》有王家衛的味道,對此,翁子光當着記者的面歪倒在沙發上,頑皮道:“我當然受了很多電影的影響,香港新浪潮、王家衛,确實是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作品啊。”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明線有警匪類型片的外皮,暗線則是新浪潮電影的技法、人文關懷,藝術電影的光影,所講述的又是從抗戰、暴動、警署貪腐到廉政公署成立的半個世紀。翁子光把自己作為一個香港社會史和香港電影史的親曆者所能見證的一切,濃縮在了全片143分鐘的時長裡,這可能真如他所說,是“一封情書”,甚至是對香港電影創作集體的緻敬。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02

沒有套路,全是感情

翁子光于1979年出生在一個寒微之家,與20世紀80年代有一年時差,但他自稱是個“80後”。

“80後”“90後”這個标簽的産生,在内地的語境裡與社會改革不無關聯,不少人認為,從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結束,二十年間出現的兩撥當代人會因社會改革階段不同,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觀念。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格紋西裝上衣 Bottega Veneta

但出生成長在香港的翁子光對“80後”的自我認同,其實是與香港的社會革新聯系在一起的。70年代後期,香港廉政公署成立,那時候,由真實存在的“四大探長”掌控的社會秩序逐漸分崩離析,新的社會關系、新的價值觀紛紛萌生。而翁子光與他的同代人恰在這一新舊交替的晨昏線上成為了目擊者,是廉政香港的初代受益人。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我認為就是這兩種力量,共同塑造了香港的今天。”翁子光說的兩種力量,一是“磊樂”所代表的奮力往上遊的草根,另一則是“南江”所代表的接受了英殖民時期高等教育的布爾喬亞式精英。在這樣的思路下,他主動破了“四大探長”的原始母題,對主人公進行了大量的改編,決心要為香港電影解脫那種一提到警匪題材就隻會打打殺殺的刻闆印象。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對記者分享這些“私心”的時候,翁子光又有點坐不住了,他身上那種古龍小說裡的俠氣湧上了喉頭。一說起港片,大家的印象就是賭場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城寨街頭血拼、爆炸飛車,翁子光說:“這樣的故事,我一輩子隻可能拍一次,我生活在那裡,我們不隻有九龍城寨、重慶大廈。”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白色襯衣Brioni 

灰色編織夾克、波紋印花領帶 CANALI 

黑色西褲 ZEGNA

駝色大衣 dunhill

墨鏡 Ray-Ban

他親眼見過老香港時期,粵語、英文、上海話、潮州話、客家話等天南地北音在市井生活中交融在一起的燦爛豐富,見過警廉沖突,也見過警察不再吃霸王餐、變得能光明正大支付自己應交的車費。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我小時候四五歲,學前面走路的一個上海女人講話,被人家扭頭罵了一頓,我也聽不懂。”翁子光覺得這就是香港的特點,可以容納不同的文化傳統在這麼一個小小的港灣之中,是以,他才在《風再起時》的創作裡努力尋找這一切,尋找香港的昨日,有曆史積澱的昨日,以及如何從最初的混亂過渡到有秩序的廉潔社會。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是情感讓他選擇了這個題目,也是情感讓他選擇了故事中的人物。

“我在用人物的情感推動劇情,情節是跟着他們的心理來的。”當然,這麼做可能是一種自我挑戰,翁子光盡興地叛逆于同題類型片的常态,不再讓劇情壓着人物疲于奔命走完全程,沒有驅使主人公一路像更新打怪、完成任務那樣去縫合所有的情節點。他選擇從人物内心深處的廢墟開始挖掘,人物心理層面之外的街頭械鬥、争權奪利,這些類型片裡常見的主菜,幾乎都成了佐料。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格紋西裝上衣、格紋西褲 Bottega Veneta

為了使人物本身與生活的環境足夠豐滿,翁子光團隊做了将近兩年的社會走訪、資料收集。

影片裡除了用膠片拍攝主人公早期經曆、營造回憶氣氛,他還向TVB以及一位年邁的外籍攝影師購買了一批珍貴的資料片。有許多街景細緻得令人聯想起知名的香港街頭攝影師何藩的經典作品。

磊樂、南江兩個人分别在抗戰時期形成了帶着劇痛的創傷記憶,他們在後來的日子裡尋求人與人的心靈相擁,也是以,翁子光轉而側重描繪兩個人之間行雲流水的默契,從公事到私事,甚至到了對家眷的照料上。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片中那半個世紀裡的香港,上下昏聩、觀念腐化,警察和黑社會狼狽為奸。亂世之下,做差佬,或是做爛仔,其實就像點指兵兵一樣偶然,與信念無關。

在翁子光的鏡頭中,家境有如雲泥的磊樂、南江都曾經正直、單純、一塵不染,但為了從黑幫橫行的時代重建小家和大環境的秩序,兩個人也都利用權力填滿私欲,做起了社會秩序的統領。這些人曾改變一個時代,但他們也自知隻是下一個時代的墊腳石,曆史巨輪早晚要碾過他們在後世被稱為極權者、極罪者的身軀。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03

覓知音,溫舊夢

從籌拍到現在七年過去,今年元宵節,《風再起時》終于登上銀幕。大咖打頭陣,枭雄相厮殺,是這些年來,該作在觀衆眼裡的最大賣點。而當春節檔的觀影熱尚未褪去,《風再起時》帶着這樣的第一印象面對其導演翁子光還在一點點摸索的龐大市場時,可預見的争議如海嘯般轉頭向翁子光席卷而來。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格紋西裝上衣 Bottega Veneta

翁子光覺得,基于大家對港片的刻闆印象,如果作品裡面沒有生猛打鬥和緊湊劇情,觀衆可能就會有“受騙”的感覺。他曾經向宣傳團隊反映,弱化這種印象,讓觀衆知曉《風再起時》其實是一部有香港情懷的言情曆史電影。“這個說法也許不好賣,但我相信它有它的觀衆,有它的知音。”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風再起時》劇照

在社交媒體上,翁子光的知音的确存在。首批觀衆對《風再起時》褒貶不一,凜凜勁風撼動票房預期。

上映第二天,翁子光就發出一條長微網誌,向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團隊夥伴緻謝,同時對質疑聲作出了回應。“最難聽的,是諧音的‘依托答辯’,已是去到‘侮辱’的階段了。”

奈何,在今天,電影市場與創作者的關系大緻如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電影市場成了一張賭桌。作品不是作品,而是賭桌上的幾疊籌碼。創作者就像一群逢賭必輸還不肯放棄的玩家,他們的作品一旦上映,賠率便一路飙升,偶爾出現幾個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好像是意外爆冷。但要是“輸了”,那對于創作者又是難以翻身的深淵,挫骨揚灰式的災難。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白色襯衣Brioni 

灰色編織夾克、波紋印花領帶 CANALI 

黑色西褲 ZEGNA

駝色大衣 dunhill

編織皮鞋 Bottega Veneta

墨鏡 Ray-Ban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或許,生存第一,再怎麼輸也總有人願意“揾食”,舍得拿幾年辛苦、隐忍換殘羹冷炙。又或許,有的人天生執着,不肯以票房輸赢看創作,難以接受電影創作被扭曲成一場賭博的事實,而繼續拍就是他們的抵抗。

翁子光想在後一種“或許”中堅持,這源于他對創作的執念。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我沒有覺得三四線的觀衆我們應該用别樣的眼光去對待,因為我不想活在一個地方是大家為了賺快錢,然後就不去經營一種可以跟大家分享不一樣的、美的東西,人沒有貴賤之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事情有不同的了解。”

他有些氣憤地說,批評沒關系,本來就是要拍給大家觀看的,不過有的批評實在是亂罵一氣,對創作者,特别是年輕的創作者傷害極大。

從《明媚時光》到《踏血尋梅》,再到現在的《風再起時》,可能從最近這部片開始,翁子光才第一次被内地的院線觀衆知道。而大家一看他過往的創作,看到的似乎都是一些面貌大相徑庭的作品。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踏血尋梅》海報

如果一定要把作品和創作者放在賭桌上講,翁子光在創作上的作者性可能會被忽視。加上他健談、松弛的外在狀态,讓人感覺好像是拍青春期也行,拍犯罪也行,拍拍年代戲,再拍拍愛情片,為了掙錢沒必要孤注一擲。但深入到創作層面,這些作品所展示的他對于微觀的香港社會,以及人們精神面貌、所思所想的社會學式觀察,實際一脈相承。

“要做一個文化觀察者。”這是兩年前翁子光因《風再起時》接受采訪時所提出的創作觀,如今他這樣總結:“創作寄托了我的情懷,我圓夢了。”

既然這麼費力不讨好,為什麼還有人繼續投拍電影?

格紋西裝上衣、格紋西褲 Bottega Veneta

監制/葛海晨

攝影/韓心璐

編輯&統籌/Timmy

采訪&撰文/superhat

形象/陳柳凝

妝發/夏夏

制片/何盛意

服裝助理/康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