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育登記松綁,會瓦解婚姻制嗎?

2023年2月15日起,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新《辦法》放寬了生育登記限制,不結婚也可以進行生育登記,生育數量的限制亦被取消。此次生育登記政策的調整引起網友熱議。生育登記與婚姻“脫鈎”意味着什麼?從上世紀70年代末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到現今開放三孩,不同的生育政策如何影響社會發展?性别、年齡結構、城鄉流動,未來人口發展可能有哪些趨勢?

澎湃問吧邀請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财經大學教授楊成鋼,一起聊聊大陸生育制度的變遷。

生育登記松綁,會瓦解婚姻制嗎?

點選圖檔即可提問

怎麼看生育登記的松綁

@阿飛負傳:

對生育登記的松綁,可能瓦解結婚制嗎?

楊成鋼:

您這個問題最近網上議論的比較多,它其實是對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這個規定的一個誤解。首先,大陸的《婚姻法》和《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等正式的法律制度,從50年代至今從來沒有包含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性條款,隻是在計劃生育的特定時期,某些地方為了限制生育而把結婚和生育申請(準生證)作為生育控制的手段,這些手段在今天已經不合時宜,取消很正常。

其次,生育登記有兩重含義:一是人口統計的含義。既然生育了當然應該登記,不然資訊就失真了。二是生命主體的社會權利,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能允許把某個社會個體視作天生的“黑人”或“賤民”。是以生育登記本來就不應該有限制條件。

第三, 婚姻制度的存在與生育登記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婚姻制度有幾千年的曆史,生育登記制度隻有幾十年的曆史。

婚姻就是雙方的一紙契約,願意遵守,再大的社會壓力也能遵守;不願意遵守,有了契約也形同虛設。

@Monicaaa:

在北上廣生活的人們觀念更開放,為什麼不是第一批試行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的地區?

楊成鋼:

國家對試點地區的選擇應該有更綜合的考慮,包括試點地區的人口基礎、特定的政策曆史等。

生育制度的變遷

@昨日的世界:

國家從計劃生育到開放三胎,僅是因為人口下降而做出的制度改變嗎?還有哪些因素的考慮?

楊成鋼:

人口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影響因素,是以,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狀況而制定和調整生育制度,中國也不例外。當初實行計劃生育是根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而做出的人口決策,現在開放三胎又是根據目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國情而做出的政策調整。

中國目前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很快影響到了人口結構的穩定和安全,也影響到了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 是以做出制度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具體的政策調整會考慮很多因素,但是基本的因素就是人口結構的安全和未來經濟增長的需要。

生育登記松綁,會瓦解婚姻制嗎?

@顔顔子:

大陸的生育政策今後還有動态調整嗎?

楊成鋼:

中央的提法是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這應該被了解為是讓生育政策更具有包容性、适應性,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的生育需求。至于生育數量的規定,應該說三胎生育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人的生育意願數量,但是我個人認為,生育政策的終極目标應該是還生育權于每一個家庭和生育個體。

@大森林:

如何讓百姓真正願意生孩子?

楊成鋼:

影響人們的生育意願和生育選擇的因素很多,但目前最直接的因素是孩子養育成本太高, 有直接成本也有間接成本。

是以要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首先要設法降低養育成本。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應該做好頂層設計,提出一個系統化的綜合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在衛生、教育、稅收、金融、就業等各個方面綜合發力, 切實降低生育成本,解決育齡女性生育的後顧之憂。

如何影響社會發展

@伊麗莎白的鴨:

請問您如何看女性求職時被問及婚育情況?當生育變成企業判斷一個人能否勝任工作的隐形标準,會有什麼後果?

楊成鋼:

用人機關了解詢問求職者婚育情況這個行為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将女性求職者婚育情況作為錄用标準,則違反了相關就業制度規定,涉嫌就業歧視。當然,在現實中,許多就業歧視往往是隐性的,并不容易舉證。是以在全社會營造一個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還任重而道遠。

@莊裡的小二:企業可以減少甚至不招聘女性來規避風險,辦法太多了,用法律可以對已發生的管控,卻不能預防,也不能改變用人機關的認知,這才是根源。

@雙王炸對三:社會責任讓企業背負,憑啥?

@澎湃網友viueYj:杜絕歧視的開始就是要求企業不得詢問婚育情況,否則如何證明企業是否将其作為内部的、并未公布的錄用标準?而且詢問生育情況,也是違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

生育登記松綁,會瓦解婚姻制嗎?

@zzZ多喝白開水:

您如何看待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日後可能變成主流嗎?這對目前的人口結構有什麼樣的影響?

楊成鋼:

年輕人返鄉創業,其實是好事。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現在已經過了勞動力可以無限供給,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市流動,推進人口城市化的那個階段。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要通過城鄉統籌發展、一體化發展,将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結合起來,而不能夠單方向地将鄉村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向城市配置。

從個人發展來講,年輕人如果能将在城市中增長的見識、學到的技術、掌握的人力資本帶回家鄉帶到農村,可以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做出很大作為。比起在城市一般性的打工,也許在家鄉創業發展現代農業,成功的機會更大。這一點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意識到的,進而也會在日後形成主流。

至于對人口結構的影響,首先會對人口城鄉結構帶來有利的影響。人口城市化水準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适度,要與經濟發展相适應。目前中國鄉村存在空心化、老齡化的趨勢, 這對中國持續經濟發展非常不利。年輕人返鄉創業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其次,年輕人返鄉創業也可以改善農村的人口年齡結構,緩解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狀況。

@Wirtz:

人口下降對普通人是利好消息嗎?

楊成鋼:

您說的人口下降,我了解的是指全國的人口下降。這是一個宏觀人口現象, 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會有影響,影響也是正反兩方面都有。對普通人的影響簡單地說,一方面将來由于勞動力供給的減少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會對就業能力有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