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穆魯克王朝如何對埃及治理
馬穆魯克王朝建立于1250年,在1517年1月,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在長達267年的統治中,馬穆魯克王朝經曆了發展期、初盛期、巅峰期以及衰退期。
埃及在馬穆魯克王朝的統治下,經曆了不同的曆史時期,也産生了不同的文明和政治。馬穆魯克王朝有非常特殊的政治體系,王朝的政治和軍事體系由多民族人共同管理。
從政治體系上看,馬穆魯克人并不是單一的民族,而是由欽察人、庫爾德人、希臘人、拉丁人等多民族、多國共同組成,政治關系極為複雜。
馬穆魯克的當權者不允許本地人在軍隊中擔任要職,軍隊的主要力量是雇傭兵。埃及軍隊中的最高指揮官是埃米爾,他擁有指揮1000名士兵及100名騎兵的指揮權。
不同級别的埃米爾擁有的馬穆魯克數量也不同,也直接決定了他在埃及軍隊中的職位和級别。馬穆魯克對埃及的統治以軍事為主,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也是通過選拔埃米爾誕生。
與其他王朝的世襲制不同,馬穆魯克雖然在初期建立的時候也以世襲制為主,但後來的繼承者卻強調了弱肉強食的關系,這也與馬穆魯克形成的曆史原因有直接關系。
除了傳統的血緣關系之外,馬穆魯克奉行非血緣的親屬關系。馬穆魯克人以收養的方式培養奴隸,如果一直沒有親兒子,奴隸将會以養子的方式得到一定的家庭地位。
但一旦親兒子出生,養子地位便會直線下降,是以馬穆魯克統治下的埃及社會,奉行的還是血緣關系。馬穆魯克統治下的埃及初期,統治者大舉推行世襲制。
蘇丹們登上皇位之後,便開始培養自己的繼承人。但到了統治中期,馬穆魯克王朝開始實行叢林法則,王位的繼承人并不僅限于上任蘇丹的兒子,而是開始了弱肉強食的争奪。
許多更有威望、更有能力的馬穆魯克抓住機會,向蘇丹之位發起挑戰。每個馬穆魯克人都有登上蘇丹之位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都是由他們自己創造的,是以這段時間的繼承制度有了很大變化,世襲制慢慢被實力取代。
馬穆魯克王朝對埃及在經濟方面的治理也極有特點。埃及當時的經濟發展處于穩定的狀态,而在衆多經濟發展中,農業的地位舉足輕重。14世紀,埃及曾經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但大部分時期,農業生産都處于平穩的狀态。
尼羅河的洪災與農作物的豐收有密切關系,是以馬穆魯克王朝統治下的埃及,将洪災與農作物的價格緊密結合,進而保證國庫的充盈,讓埃及群眾得以安居樂業。
馬穆魯克人在稅收方面也有一定的治理政策。埃及當時最重要的稅種就是土地稅,國家通過收取土地稅來完成對群眾農業生産的稅務收繳,征稅者則是埃及的統治者蘇丹或者埃米爾們。
城市的農産品市場被蘇丹和埃米爾們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執政者與軍事高官不僅能夠自由買賣農産品,而且還可以儲備一定數量的糧食,進而讓自己的随從兵力更加強大。
但是在馬穆魯克王朝統治後期,農業經濟發展開始出現衰退的迹象。埃米爾們為了擴大勢力,不斷招兵買馬,緻使農業生産力持續下降。天災人禍又影響了農産品的收成,生産率急速下降。
農業經濟的衰退直接導緻埃及王朝的國庫收入受到嚴重影響。上層人物為了保證國庫收入,為軍事儲備财力,大範圍向各地區征收财稅,逐漸演變成強擄掠奪。
為了穩定經濟,馬穆魯克王朝也采取了一系列幹預經濟的政策,比如降低部分糧食的價格,對群眾實行大範圍的救濟。對稅收征集也進行了優化,比如,按照蔬菜水果特性,制定了季節性稅收。
馬穆魯克王朝對埃及進行的經濟治理,在一定時期内起到了作用,讓各領域的經濟發展處于平穩的狀态。但是在後期,卻因為諸多社會因素的頻繁爆發,經濟發展還是走向了衰退。
在土地的治理上,馬穆魯克實行土地的轉賣和繼承制度,于是,在當時的埃及社會中出現了一批新興地主階級。馬穆魯克通過繼承土地,保障生活收入,但卻減少了埃及與其他各國之間的貿易。
馬穆魯克治理下的埃及,具有非常鮮明的政治特殊性,在初期和中期,埃及的發展确實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但随着曆史的演變,馬穆魯克王朝内憂外患,最終亡于奧斯曼帝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