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蘇聯商會聯席會長、通鼎集團董事會主席沈小平
應邀參加"2021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并作為企業家代表發表了題為"心靈有光,成長有凝聚力"的主題演講。
他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和觀點,例如
企業的"積蓄優勢"能否成為"永遠優勢"?這些年來積累的"神奇經驗"能與現在的"高品質"相提并論嗎?如何實作"百年企業"目标?
據了解,同鼎從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22年,在沈小平的上司下,始終堅持一進制為導向,精準多元化的戰略發展方向,專注于光纜制造領域,延伸産業鍊,從光棒、光纖、光纜、特種光纜到光纖傳感, 通訊裝置、房地産保障、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高端精密裝置等業務闆塊和完整的産業鍊,已成為行業技術專家和市場上司者。基于出色的結果,
通鼎集團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機械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等。
為了更好地了解同鼎集團穩步發展的邏輯和戰略制定的依據,蘇尚權傳媒對同鼎集團董事長沈小平進行了如下采訪:
蘇尚各媒體:首先,通鼎入選"中國企業500強"、"江蘇民營企業200強"、"蘇州民營企業100強"等名單表示祝賀。這些榮譽是對通鼎發展成就的認可,您如何看待?
沈小平:我覺得這些榜單是一種措施,一種積極,也是一種鼓勵和激勵。企業發展不是最好的,隻有更好。我們将更加努力地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做紮實實,在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中争先争先,打造事業成功。
蘇尚權傳媒:作為代表"中國企業500強"的企業家,帶着"心有光,成長有凝聚力"的精彩演講,我想知道,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你覺得"輕"是什麼?
沈小平:在這裡,"光"有兩個主要含義:一方面,"光"是光,代表夢,對于夢來說,拼寫不止于此;
蘇尚權傳媒:自1999年成立以來,通鼎已有22年的曆史,從您的角度來看,通鼎可以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沈小平:集團22年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初創初創階段:1999-2003年,我們初步抓住國内通信行業發展的曆史機遇,制定了"圍繞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率、創造行業知名企業"的品牌發展目标,形成并決心以"前産品""市場為導向"等經營理念,在"紅海"競争中站穩腳跟。
快速發展階段:2004-2009年,公司重點發展行業,提出"打造行業主流企業,跻身國内知名品牌"的品牌目标,重點完善和優化光纖光纜産業鍊,實施規模化開發,創新發展"藍海"博弈,實施差異化競争, 實作快速發展。
轉型起飛階段(2010年至今):公司按照江蘇省政府提出的"創業創新卓越,一流領先"的精神,不斷開拓創新,加緊優化産業機構,及時提出"綠海"戰略"加強國内領先地位,打造世界級企業",形成自主知識産權和強全面性強 競争力,成為行業領跑者。
蘇尚權傳媒:據了解,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8歲,通鼎穩步發展,您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什麼?
沈小平:同鼎之是以能穩步發展,其實可以概括為五點:一是企業要有好的産品,這是企業人生的根本;
蘇尚權傳媒:在演講中,你提到了世界,丁立源,"世界""長久以來"兩個字從時空兩個次元來表達通鼎要做百年老企業,那麼你認為企業"掌舵"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
沈小平:我認為主要有三個特質。綜上所述,做好"天線",連接配接"地線",做好"導線"。具體來說,一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天線",即有長遠眼光、戰略思維、國家戰略、地方政策、行業趨勢、市場形勢、對企業發展做好研究和判斷;做好能量傳導,實作價值最大化。
蘇尚泉傳媒:"百年企業"是衆多創業者的目标,而人才永遠是這個目标最基本的因素。從人才建設還是代際傳承的角度來看,通鼎做了哪些布局?
沈小平:同鼎集團在人才建設中主要建了三個團隊:第一個是職業經理人團隊,不僅要能上上下下,還要能進進出出;三是工匠團隊,主要打造多才複合型人才。在"留住人才"方面,通過事業,依靠文化,依靠政策,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蘇尚各媒體:通鼎始終堅持一美元導向、精準多元化的戰略發展方向,您認為企業做大做強,應該遵循什麼樣的發展邏輯?
沈小平:從量變到質變:量的積累,會有質的飛躍。目前,我們都在指"高品質發展",我認為首先要"有品質"才能有"高品質",世界沒有"未經檢驗的成功",腳踏實地做好行業,走好每一步才是成功的關鍵。我們還需要尊重規則并擁抱變化。一個企業就像一個人,有老有病,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企業身體更健康,在各種環境變化、市場挑戰下,拉長生命周期。
蘇尚各媒體:目前,外部不穩定因素頻發,企業面臨生存環境和競争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您認為同鼎行業的未來趨勢是什麼?當遊戲涉及開發的痛苦和困難時,你如何看待打破遊戲?
沈小平:資訊化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5G、軌道交通、工業網際網路、大型資料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空間。我認為我們從事的是"廣闊的世界,巨大的潛力"的通信行業。通鼎堅持"一進制為主,兩翼齊飛"和"連接配接安全資料"的發展戰略,提出"形成5G通信為龍頭,智能電網為基礎,資訊安全為支撐,大資料營運為增長點,平台經濟為突破口""十四五"産業布局, 立足于國家能源網、交通網、通信網發展的曆史機遇,在5G、大資料、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産業、創新研究、涉足國家新基礎設施的多區域布局。
蘇尚權傳媒:今天,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在強調"智變",尤其是作為中國制造業高原的蘇州,您在演講中也提到,發展"數字經濟"的意義和價值,您認為企業在"智變"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如何解決?
沈小平:企業"智變"的核心是高品質,就是"高效、高效"。一是實作企業自身自動化、網絡化改造,提高效率,二是讓資料内部流通産生效益。我司分享以"行業數字化"實踐為指導,一方面,對電纜、裝備制造等行業進行數字化更新、智能化改造、行業資源管理、供應鍊等優化推廣,實施數字化轉型;為您的公司打造數字新高。
蘇尚權傳媒:如今,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受阻,雙循環格局在背景逐漸形成,企業應如何考慮走出去?
沈小平: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公司一直是我們的目标。我們一直采取"駐外辦事處和審慎投資"的走出去戰略。目前,國家倡導雙循環融合,推進雙循環,我認為,我們将瞄準企業的技術、人才、産品優勢,通過與國外實力更強、水準更高、技術引進更深層次、科研合作、市場拓展,進一步做強勢循環,平穩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