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趁着今年大部分手機廠商們還沒“開卷”自家旗艦機之前,有必要聊聊現階段手機市場的一個現象,從近期市面曝光消息來看,在早已形成穩定格局的手機市場中,仍有一些新舊玩家“沖破腦袋”要入場,這本身是好事兒,萬一能打破“參數至上”這條廠商們的不成文規定,帶來一些有意思的創新思路來颠覆現有手機趨于同質化境況,絕對是值得關注的。

但問題是,頭部手機品牌依舊在追逐更高規格的硬體道路上苦思冥想、披荊斬棘。這些手機廠商們可能本身對産品理念不同,在自家生态上的布局也不同,面對的消費人群也不盡相同,但對于處理器、鏡頭、手感似乎都有一緻取向:

全部在追求更快的處理速度、更高的鏡頭規格、更強的手感表現。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對于極緻手遊愛好者和攝影玩家來講,這顯然是最能感受到的提升,但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不是每個人都追求那十幾萬的性能提升,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拍出攝影大片,這種“感官”上的表象其實往往意味着,對于手機這種“組合型”産品,隻能通過不斷提升硬體表現來達到吸引“參數黨”關注,這是一件多麼無聊的事情。

安卓陣營是這樣,蘋果陣營同樣如此。

硬體的創新已經逐漸停滞,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規格提升。

不過在萬物互聯這個大背景下,手機移動廠商對于自家軟體系統,那就是截然不同場面了,國内手機移動操縱系統遠比硬體要有意思的多,而且就目前來看,依然是一幅“百家争鳴”局面。

目前移動作業系統按照“互聯性”能分為三派,一派是華為主導的鴻蒙HarmonyOS 3作業系統(以下簡稱鴻蒙3),追求的是“一套系統打天下”的獨立系統;一派是蘋果為主導的閉環生态系統,追求的是“不同系統打天下”的系統獨立設計;最後一派是屬于OV小米的“獨立派”,自家手機和平闆、筆記本的互聯操作性感覺并沒有前兩家強。

對于華為鴻蒙和蘋果的系統這裡不再多言,感興趣讀者可以前去《華為和蘋果的“全家桶”究竟有什麼不同?》和《大廠在推的“多屏協同”究竟都有啥不同?》進行檢視。

而目前華為和蘋果這兩個品牌已經逐漸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新能源電動車”和“MR眼鏡”上,至于鴻蒙4.0以及iOS 17究竟是否還能給我們眼前一亮的功能還真不得而知。

就在這不确定間隙,有一隻異軍突起,這就是榮耀的MagicOS 7.0作業系統(以下簡稱MagicOS 7.0),它給出了不一樣的系統“關聯”解決思路。

初次接觸的使用者可能一看這熟悉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有一種似曾相識感,确實MagicOS 7.0和鴻蒙3在使用者操作界面有相似之處,但在底層系統部分,有“天壤之别”差別。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不管MagicOS 7.0在使用者操作連接配接上帶來多便捷的互動設計,其實這套系統底層歸根到底仍然是安卓。大家都知道因為環境問題,國内安卓廠商的系統底層都是依托于AOSP搭建的,這部分代碼雖然足夠用,但并沒有利用手機調用平闆、筆記本的核心底層喚起鍊路,原因就在于,谷歌自家都沒有一套完整的手機、平闆、筆記本互聯方式,就更别提開源代碼了。

如果在安卓底層上進行重構,對于榮耀來講雖然不是問題,但整個工程量非常巨大,而随着系統更新就需要重新部署,費時費力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對于手機廠商來講,顯然效率才是關鍵。

如何在底層系統之上建立一套機制,來連接配接到服務層資源,進而形成裝置間互聯?

MagicOS 7.0的核心做法其實就是通過“AI系統學習”來加強手機、平闆、筆記本之間的互聯,簡而言之,就是讓系統去學習使用者意圖,進而給出最優操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隐性”連接配接就是MagicRing信任環起到的作用。

榮耀提出的MagicRing信任環概念其實非常抽象,但這卻是榮耀MagicOS系統中最不能忽視的關鍵連接配接要素,它通過一條環線來連接配接系統底層和服務層資源,之後要在網絡狀态一緻情況下,通過獨家協定發現同賬号裝置,進行組網,之後通過藍牙、WLAN、P2P等多種通道來實作流轉。

這是一套基于身份認證體系實作跨系統多裝置可信互聯,使服務在裝置間智慧流轉和共享的技術解決方案,最終是為了通過“跨系統可信互聯”來建立連接配接。

是以在連接配接穩定性和安全性上,要比目前市面上的跨裝置連接配接方式要更安全。

而鴻蒙3.0不管是底層還是裝置間連接配接思路,都和MagicOS 7.0完全不一樣。前者實際上是在讓硬體裝置“去中心化”,鴻蒙系統從底層到裝置之間是從系統底層減負,這樣才能在目前傳輸條件下,實作高傳輸低延遲,當然對硬體系統的資源占有也不能過高,還又能運作安卓軟體。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為了實作更為高效連接配接,鴻蒙的方舟編譯器是用C、C++語言編寫app,取消ART虛拟機,直接編譯為二進制機器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再跑一遍虛拟機,執行效率會得到提升。此外,因為本身架構中的微核心包括了作業系統必要的功能子產品并有最高權限,如果其他子產品出現問題,其實對于整個系統運作是沒有影響的。

解決了軟體運作效率,再借助微核心的低延遲效率,其實就為應用“流轉”提供很好的驅動環境,華為在對“分布式軟總線”中是這樣描述的: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HarmonyOS系統的使命和目标是将不同的裝置串聯,成為裝置的萬能語言,讓一個系統連接配接起所有上網的智能裝置,實作萬物互聯的終極目标。其核心能力之一,分布式軟總線讓多裝置融合為一個裝置,帶來裝置内和裝置間高吞吐、低延遲時間、高可靠的流暢連接配接體驗。”

通過極簡協定的高帶寬、低延時以及高安全特性,就能解決在不同裝置間的互聯“響應”問題。

其實不難看出,榮耀通過MagicRing信任環技術,最終要實作不同平台連接配接融合,這樣就能連接配接安卓、微軟、甚至是蘋果系統,進而打破異構系統之間隔閡。

而華為鴻蒙3以鴻蒙為主,打破系統裝置的界限,把裝置選擇權交給使用者,讓使用者自己來選擇。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當然這樣的理念其實還延伸到了第三方品牌,比如第三方裝置通常是有自己系統,如果想加入榮耀MagicOS系統,隻需要加入全場景連接配接協定下的信任環即可,而如果加入鴻蒙系統,就需要調用不同KIT接口,同時适配鴻蒙協定。

這就不難看出兩家的不同發展方向理念,MagicOS 7.0是要“以人為本”通過自動化連接配接來降低使用者選擇困難症,而華為是要“去中心”,通過鴻蒙系統排程來連通裝置,讓使用者去選擇不同裝置。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雖然MagicOS 7.0和華為鴻蒙3在底層邏輯和最終實作的發展方向并不一樣,但其實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兩者在互聯功能的使用者UI界面和實際操作中,還是會有一些共通設計,這也是讓第一次使用的使用者覺得兩者差不多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深入使用,就能發現兩者在體驗上還是會有明顯差距。

MagicOS 7.0其實是提供了一套非常“智能”的連接配接邏輯,隻要在榮耀手機、平闆、電腦中登入同一賬号,這些裝置就能在不打擾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進行連接配接,不需要提前設定,比如通過啟動鍵鼠共享功能,就能使用筆記本中的鍵鼠來直接操控制手機和平闆。

當然在使用榮耀Magic VS和平闆時我發現,如果在我使用手機檢視檔案時有呼入電話進來,那這時隻有手機響,平闆雖然就在眼前,但也隻在螢幕上有呼入提示,這種借助超音波位置感覺技術實作功能确實更加人性化,要比使用裝置時所有呼入電話都響要更智能、安靜。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通過應用共享和通知共享功能來友善進行應用“接力”,以及在平闆和電腦端檢視應用通知。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相比于鴻蒙3.0而言,榮耀這套MagicOS系統最為友善的一點,是能夠快速進行應用“流轉”。

比如我在某軟體上看到了一則新聞,想使用平闆電腦快速搜尋,這時候隻需要三指向上滑動,就能快速進入到智能互聯界面,隻需要把這個軟體和平闆“小球”裝置圖示拖動“貼貼”操作,就能把軟體“流轉”到平闆中,顯然這樣能夠快速打開應用。這和鴻蒙3.0的“應用流轉”還不太一樣,榮耀這套流轉是通過多屏協同實作的,而後者則借助分布式系統實作,在穩定性和延遲控制上要更好。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當然在MagicOS 7.0中,除了MagicRing信任環外,榮耀還通過MagicGuard在既有廣度又有速度的複雜環境下,為系統帶來安全保障,這是守護整個互聯體系和系統底層非常重要的一環。

除此以外,榮耀MagicOS也支援和華為鴻蒙3.0作業系統一樣的多屏協同,從操作邏輯來看,幾乎一緻,上手難度也不大。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而鴻蒙3.0作業系統除了把在鴻蒙2.0上就已經非常成熟的多屏協同、應用流轉功能發揚光大,讓使用者在使用這些功能有更穩定的連接配接和更多應用APP支援外,在鴻蒙3.0後期系統更新中,加入了一項更為黑科技的技術,這項技術在我看來是要比MagicOS的MagicRing信任環對使用者在互動使用層面的感覺要更強。

這就是通信共享功能。

使用了這項功能後,帶給我感官上的刺激絲毫不亞于第一次看到多屏協同時候的震驚感。

簡單來講,通過這項功能能夠讓不支援通信功能的WiFi裝置,比如平闆獲得和手機一緻的接打電話、接收短信和上網功能,就像把手機中的通信能力轉移到平闆中。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這不就相當于熱點共享功能嗎?形式一樣,但并不能相提并論。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我在使用華為Mate 40 RS 開啟5G并打開通信共享功能給平闆并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了四個值得注意的不同:

其一,如果手機上使用的是5G網絡,那麼轉移到平闆中在狀态欄中就會顯示5G網絡,會出現信号強度狀态,而熱點分享功能隻會顯示WiFi信号。

其二,手機中的電話和通信功能會“轉移”到平闆中,這樣就賦予了平闆打電話和發短信功能,這也是熱點分享不能實作的。

其三,通信共享要比熱點分享發熱更小,似乎也更省電。

其四,也是最為重要一點,華為Mate 40 RS 5G下載下傳速度也會随着通信共享功能轉移到平闆,為平闆帶來和5G手機一樣的下載下傳上傳連結速度,我使用測速軟體來測速,下行可以達到958Mbps,這要遠高于熱點分享速度。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在我看來,這項技術是突破熱點共享這種隻能為裝置帶來發熱費電等系列問題的“革新者”。但問題是,目前華為因為衆所周知原因,在使用蜂窩資料連接配接的速度方面已經不具有優勢,另外在資料流量方面,也隻适合包月不缺流量的使用者。

榮耀MagicOS 7.0和鴻蒙HarmonyOS 3能算“嫡系”嗎?

在這次測速過程中,5G制式一眨眼功夫就消耗了1GB流量,雖然在手機端可以設定流量門檻值,但從我個人感覺,通訊共享消耗的流量速度要更快。

整體來看,MagicOS 7和鴻蒙3.0方向完全不一樣,榮耀顯然通過MagicOS 7實作了邊織網邊組網,而華為鴻蒙3.0其實早已擁有一張網,隻不過因為各種限制,沒了再次織網的工具。如果沒有限制阻力,這兩個作業系統如果未來能夠合并互相取長補短進行融合,那真的就有了能颠覆安卓作業系統的實力。

不管怎樣,雖然現階段榮耀能夠引吭高歌一路無阻礙前行,但其在生态圈中的“周邊”建設以及對于已有生态圈産品功能的二次挖掘顯然還缺少更為細緻的打磨,記得在MagicOS 7釋出之際,榮耀就表示:

“我們價值觀中有傳承,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這是傳承性的,但其實我們後面有簡單高效、開放創新、追求卓越。開放創新,從新榮耀成立第一天就寫在榮耀的創新觀裡。”

我們能夠看到榮耀前行的決心和動力,也期待今年MagicOS 8能夠提供更為優秀的互聯整合技術。而至于華為鴻蒙4.0,我還真的好奇,在這樣受到嚴重封鎖後,華為還能帶給使用者哪些奇迹般功能體驗?

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