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中央一号檔案聚焦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

作者:中國青年網
今年中央一号檔案聚焦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了“操作手冊”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制圖:張芳曼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釋出《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2月1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等有關負責人解讀檔案内容,介紹今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堅決守牢確定國家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總的看,今年中央一号檔案突出工作部署指導性、政策舉措針對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唐仁健介紹,檔案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标,聚焦鄉村振興主題,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守牢的底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确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檔案包括9個部分33條,主要内容可以概括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守底線,一方面要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定全國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另一方面,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衆内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多措并舉、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唐仁健介紹,在目标上,重點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争多增産。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抓緊制定逐漸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标準農田的實施方案,逐個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內建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政策上,重點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之年。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脫貧勞動力全年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277.9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132.9萬人,超過年度目标任務258.7萬人。脫貧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11元,增長7.5%,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個百分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342元,同比增長14.3%,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個百分點。

如何幫助脫貧群衆生活再上一層樓?中央農辦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表示,下一步,将抓好監測幫扶落實、發展動力培育和幫扶政策完善等工作,開展監測對象常态化監測和集中排查,進一步提升識别精準性、幫扶針對性;用好中央财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幫助脫貧地區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産業發展短闆;深化東西部協作、中央機關定點幫扶、“萬企興萬村”等幫扶機制,促進形成防止返貧工作合力,確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圍繞鄉村振興,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中央一号檔案提出,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唐仁健表示,圍繞這些重點工作,要推動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态;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财産權益,拓寬農民增收緻富管道;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标,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上司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202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收入差距逐漸縮小。“也要看到,目前農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增收動能有所減弱。必須高度重視,拿出長短結合、務實管用的硬措施,拓寬農民增收緻富管道。”中央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說。對此,今年中央一号檔案在穩定就業、經營增效、挖潛财産收入以及拓展轉移收入等方面作出相關部署,努力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促進農民增收緻富,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産業振興。今年中央一号檔案對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在彰顯特色、産業融合、優化布局和聯農帶農上下功夫,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态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産業優勢,發揮三次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打造城鄉關聯的産業叢集,進一步增強市場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今年中央一号檔案重點強調硬體、軟體兩手抓,逐漸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同時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甯的鄉村精神風貌。“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内涵和目标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突出強調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公德心,實作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劉煥鑫表示。

強化政策保障,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對于投入、人才、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檔案作出一系列重點安排。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将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關聯機制;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健全鄉村振興推進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完善鄉村振興督查考核機制、建立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制度。

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今年中央一号檔案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和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作了重點部署。吳宏耀強調,要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作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産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重點是做好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鞏固拓展改革成果。既要抓好運作機制的完善,推動建構産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配置設定合理的運作機制;也要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推行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種模式,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和服務帶動能力。同時,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産監管體系,充分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目前,大陸9.1億城鎮常住人口中,有近1/3在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居住。“這些年,越來越多農業轉移人口在縣域内就近就業創業,選擇到縣城落戶。”吳宏耀說,要适應這一發展趨勢,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逐漸在縣域打破城鄉界限,把縣域打造成連接配接工農、融合城鄉的重要紐帶。

“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唐仁健表示,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脈相承,目标一緻、過程統一。目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做好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銜接,重心不變、主題不換、頻道不調,保持工作連續性。下一步将抓緊研究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做好整體謀劃和系統安排。把工作着力點放到解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上,讓農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