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王朝為什麼會采用屈辱的和親換取安定,其實,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是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把自家的公主

作者:秦王不姓秦

古代王朝為什麼會采用屈辱的和親換取安定,其實,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是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把自家的公主嫁給少數部族,換取邊境安定和平,確定貿易交流能夠順利進行。

但和親的作用是暫時的,兩個不同政權之間的沖突不可調和,戰争遲早會爆發。

是以,和親隻是換取短暫和平的方式,其屈辱可想而知。

後人提起中國曆史上的幾個偉大王朝時,漢唐的評價最高,但這兩個王朝都有和親的情況,部分學者認為明朝才是最偉大的古代王朝。

原因很簡單,明朝從來沒有和親,更沒有稱臣納貢割地求和,連歲币都沒交過。

而且,明朝對待少數部族入侵的時候,采取的是強悍的主動出擊方式。

即便到了後期朝廷腐朽、國家衰敗的情況下,依然能多次挫敗女真部族的進攻,還幫助北韓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王朝很多時候采取和親的方式,确實是無奈之舉。

要是武力足夠強大,除了宋朝的皇帝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位統治者,會甘願用屈辱的方式換取和平。

那麼,中國曆史上的和親現象,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翻閱史書,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通過和親換取和平的事件。

但中國正統王朝第一次出現和親,并且是和少數部族産生聯系,還是在西漢初年。

劉邦擊敗項羽後,終結了秦末大亂,使得自東周後期以來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局面,徹底恢複平靜。

但此時此刻,劉邦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北方匈奴日漸強大,正在觊觎中原領土。

劉邦是個充滿自信的人,再加上剛剛打敗了西楚霸王,他的鬥志更加旺盛,打算乘勝北伐,一舉消滅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部族。

可是讓劉邦沒想到的是,他帶着32萬大軍出征,卻在白登山陷入敵人的埋伏。

40萬匈奴鐵騎将劉邦團團圍住,切斷了他和漢軍主力的聯系,情況十分危急。

關鍵時刻,劉邦采納臣下建議,給匈奴單于送去一位公主,并提供大量金銀财寶換取和平。

從這時開始,和親便成為中原王朝應對北方危機時,優先使用的一種方法。

劉邦死後,劉盈、呂後、文景二帝都遇到過匈奴問題,都因為漢朝實力不足,隻能忍氣吞聲。

但有些時候,漢朝的皇帝并不會把真正的公主送到草原上,而是會在宗室成員裡選擇一位姑娘,假扮成公主送給少數部族。

一旦匈奴人發現真相,往往就會興兵讨伐,漢朝不得不提供更多金銀财寶換取和平。

直到漢武帝掌握實權後,借助漢朝國庫充盈、國力強盛的優勢,主動發起了漢匈戰争,并用40多年的時間,基本消滅匈奴主力,扭轉了戰略頹勢。

但問題是,漢朝多年窮兵黩武,導緻國庫空虛、社會混亂,漸漸又失去了對匈奴的優勢。

東漢王朝建立後,通過幾次派兵遠征,才算是徹底解決了匈奴問題。

此後的隋朝、唐朝等封建王朝,都曾經采取和親的方式穩定北方局勢,就連同樣是少數部族政權的清朝,為了不讓蒙古部族叛亂,也經常把公主嫁過去。

古代王朝為什麼會采用屈辱的和親換取安定,其實,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是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把自家的公主
古代王朝為什麼會采用屈辱的和親換取安定,其實,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是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把自家的公主
古代王朝為什麼會采用屈辱的和親換取安定,其實,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是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把自家的公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