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2月9日,人民銀行釋出的2023年1月金融統計和社會融資資料顯示,1月信貸增長如期實作“開門紅”,總量與結構雙雙好轉,社融增量規模顯著回升。具體來看,當月大陸人民币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
1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記者注意到,當月M2同比增速超過去年11月資料,創下自2016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專家指出,1月信貸社融全面走強,充分反映出前期政策落地見效與企業預期的好轉。可以相信,随着疫情等擾動因素消退疊加政策持續加力,一季度寬信用還将持續發力。不過,全年信貸的不确定性或在居民側,居民在消費端及地産端的擴表或将成為全年經濟的“壓艙石”及社融增速的引擎。
1月信貸增長如期“開門紅”
按照過往經驗,春節假期會對當月信貸投放造成擾動。雖然今年春節假期靠前,但在年初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強調“适度靠前發力”,1月企業預期整體改善,銀行去年四季度項目儲備充足等多個考慮因素下,市場普遍對首月人民币貸款大增抱有樂觀預期。
從信貸結構看,企業部門的信貸需求強于居民部門。資料顯示,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企(事)業機關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5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85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繼續為1月信貸資料“挑大梁”。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表示,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繼續改善,或受政策支援和基建發力等因素影響。基建方面,今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超過去年同期。基建的配套融資需求繼續對年初企業中長期貸款形成支撐。制造業方面,政策繼續發力疊加今年企業預期快速修複,企業内生融資需求開始回升。
今年春節假期期間,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回暖明顯,購房、購車等消費偏弱。此前多家機構預測居民短期貸款得到改善,本次資料中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改善超出預期。
國金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樊信江認為,目前地産銷售整體仍處于底部修複階段,預計在一季度各省市促進住房消費、降低首套房利率、一城一策放松認購等系列政策落地後,地産銷售有望緩慢回暖,拉動居民中長期信貸規模回升,但修複幅度仍需持續觀察。
财政發力前置支撐社融增量
1月份,社融增量規模顯著提升,但未及去年1月的6.17萬億元單月曆史最高規模,從社融增量結構看,企業債券融資仍是當月主要拖累項。
資料顯示,1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增加4.93萬億元,同比多增7308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币貸款折合人民币減少131億元,同比多減1162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1486億元,同比少4352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4140億元,同比少1886億元。
年初财政靠前發力明顯,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前置,1月政府債融資保持平穩。據中泰證券研究所統計,1月地方債共計發行6435億元。截至2月3日,各地披露的2-3月地方債計劃發行規模共計11565億元。
對于企業債券融資,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表示,1月理财市場的贖回壓力有所緩解,但是尚未出現大規模回流,信用債利率依舊處于相對較高位置,是以企業發行債券的意願較低。此外,當月外币貸款的減少,主要在于發達經濟體加息導緻外币利率偏高,對社融增速産生一定的拖累。
M2增速創6年來新高
1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2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記者注意到,當月M2同比增速超過去年11月資料,創下自2016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1月末,狹義貨币(M1)同比增長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個和8.6個百分點,反映企業經營和投資活動進一步修複。值得注意的是,當月M1與M2的剪刀差較2022年12月份顯著縮小。
此前,居民儲蓄存款的大幅上升使得去年四季度M2同比增速持續高增,也導緻了M1與M2增速的背離。随着疫情擾動減小,居民存款能否向企業存款回流備受業界關注。
資料顯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多增3.0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7155億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1萬億元。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由于存款增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融資需求是否強烈,進而是否有足夠多的其他優質資産能夠吸收存款。房地産相關融資需求占社融的比例較大,是以,如果地産的融資需求不強,“資産荒”的局面可能難以明顯改善。今年可能依然缺乏足夠多的優質資産來吸納和分流存款資金。預計今年的存款增量依然不低。
樊信江認為,全年信貸的不确定性或在居民側,居民在消費端及地産端的擴表或将成為全年經濟的“壓艙石”及社融增速的引擎。
責編:萬健祎
校對:高源
直播預告
版權聲明
王錦程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