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543篇原創文章
2023年才剛剛進入第二個月份,就出現了一些非正常,值得關注的動向和事件。
似乎在預示着,這個全新年份,也将延續2022年的不确定性,成為一個同樣不平凡,不平靜的特殊年份。
兩個最新的事件值得關注:
一個是頗具黑色幽默的,屬于中國的一個“流浪氣球”,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上空上演了一出大戲:
圖檔來源:網絡
另一個,是人工智能ChatGPT 的橫空出世,迅速走紅,引發了全球科技和經濟領域的高度關注。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兩個事件,熱度很高,而且可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非常具有想象力。
這篇文章,就将為各位讀者朋友複盤梳理2023年這兩個開年發生的事件和動向,結合現實,從尊重規律,敬畏常識的理性角度,對後續事件可能會帶來的趨勢和影響,進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的讨論和研究分析。
究竟是黑天鵝?還是時代的轉機信号?
看完這篇深入分析的内容,或許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發。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複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内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内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内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并且需要進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松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有看到抄襲搬運的讀者朋友也請幫忙舉報一下,原創标簽隻有在頭條平台。感激不盡!)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顔無恥)
選擇大于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1
一個小小的“流浪氣球”,成為了2023年全球第一隻飛出來的“黑天鵝”?
2023年進入2月,國際上最熱的新聞是:流浪氣球
為了擊落來自中國的“流浪氣球”,在2月5日,美國準備了一個大陣仗,說是一場戰役也不過分。
首先是全美直播,大家仰望天空,似乎半個美國的人都在“流鼻血”。
這場政治演出讓中美任何關系緩和的願景都成了泡影。其實氣球一開始就發現了,前幾天拜登方面似乎是想低調處理的,後來上了熱搜,各種政客都跳了出來,連特朗普都不放過這個機會。然後,大肆宣傳就開始了,幾方勢力開始利用此事攫取利益。
美軍出動了2架F-22隐身戰鬥機,2架F-15“鷹”式戰鬥機,數架F-16戰鬥機。2架 KC-13加油機,一架RC-135戰略偵察機。
美國實施了大面積的空中管制,關閉了三個機場,劃了一個大禁飛區。
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出動了P-8A反潛巡邏機,HC-130搜救飛機,多艘海軍軍艦和海警艦等力量。
“流浪氣球”由西向東橫穿了整個美國,美軍是在氣球飛出美國本土的最後一刻才擊落,殘骸墜落于距南卡羅來納州海岸線6公裡的大海裡。
最終美國動用國内最先進的f22戰機,發射空空飛彈将流浪氣球成功擊落,而畫上句号。
圖檔來源:網絡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而這個事情,顯然距離完全結束,消除影響,還遙遙無期。
一方面,原本承載着中美關系緩和甚至是轉向契機的“布林肯訪華”被取消了,中美後續在各個次元上的走向又陷入了不确定性迷霧的籠罩;
另一方面,美國處理這個事件的方式,也給後續中國在很多領域上的動向可能,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當然,各個次元的分析,已經有各路的大神和專家寫了很多内容了,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涵蓋經濟,大國博弈,地緣政治,國土安全,以及很多奇思妙想,這裡就不再班門弄斧,就事論事了。
關鍵的是,要看到,一顆小小的“流浪氣球”,在這個特殊的時代,特殊的氛圍之下,發揮了攪動全球經濟走向的巨大力量。
比如中國的股市:小飛球事件出現以後,一度“買爆”A股的外資也開始明顯放慢腳步。北向資金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呈現出淨流出态勢,累計淨賣出約80億。
黑天鵝飛出來不可怕,就怕黑天鵝舞動翅膀,會帶來怎樣的效應?
别忘了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後續這個來自中國的“流浪氣球”還會帶來怎樣的效應放大?值得關注跟進。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2
滿屏都是的ChatGPT,究竟是工業革命的曙光,還是新一輪的資本遊戲的道具?
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近期推出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該産品以強大的文字處理和人機互動功能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産品。
ChatGPT的橫空出世,在業界掀起了驚濤駭浪。專家表示,ChatGPT 和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威脅到一些工作崗位,尤其是白領工作。
全球資本市場為此而興奮不已,ChatGPT相關的産業和公司出現了短期的暴漲。
然而,如果從曆史上的科技革命對經濟所産生的實質影響來看,所需的時間往往大大超出市場的預期。
同時,每次科技革命的發生、發展,從曆史上來看,也是對整個社會經濟階層的大洗牌。
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OpenAI的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僅兩個月其活躍使用者已達上億,成為史上使用者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
圖檔來源:網絡
繼AI繪畫蹿紅之後,ChatGPT俨然成為了新晉頂流。因為除了日常的對話,ChatGPT還能模仿人類對話、做題、寫小說、編故事、講脫口秀、還能寫遊戲代碼修改bug,甚至能發明語言(史萊姆語)等等,就連在網絡沖浪前線的馬斯克也表示驚歎。
圖檔來源:網絡
這股熱潮很快蔓延到了資本界,ChatGPT不僅帶火了許多深耕AI領域的公司,許多有意使用AI技術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AIGC概念闆塊在ChatGPT的帶動之下再度活躍。
而且,也掀起了中國國内同領域的躁動和熱度。
抛開資本市場的浮躁不談,有一個表達值得關注:
在ChatGPT爆火的背後,則是洶湧的人工智能浪潮。
在今年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與《華爾街日報》主編馬特·默裡(Matt Murray)進行了一場對話,談到了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業務以及OpenAI的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AIGC)如何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在長達30分鐘的座談采訪中,納德拉對ChatGPT的青睐溢于言表,在他看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在目前這個階段已經可以用“指數級”來形容。
“至少在從事技術工作的30年裡,這是我從沒見過的技術擴散,我也不認為這種擴散曾發生在工業革命時期。”納德拉強調。“也許這一次,對于知識型工作者來說,這就完全等于工業革命。”
當然,在中國國内,吹捧這個概念的人也不少,現在不聊幾句ChatGPT,好像都和時代脫節的感覺。
當真是新一輪所謂的工業革命要到來了麼?
勸大家冷靜一下,曆史永遠隻會重複,而永遠不會欺騙。
現在炙手可熱的ChatGPT,有沒有幾年前的AlphaGo味道?
本質這個東西,要看到和看準,并不複雜,隻不過有些利益關聯的群體,在資本驅動之下,不僅自己不願意看懂,還要做局挖坑去搞一波收割遊戲。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機器是不可能參與消費,它是消費的構成者,如果資本竟然妄想要用機器來取代人在生産中的地位,那麼資本第一個殺死的就是自己。
得搞清楚,AI說到底并不是用來取代人的,它隻是一個工具。
當然,工業革命本質上是生産力的效率更新,工具的價值功不可沒,但是指望一個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基礎上的小小應用,能夠改變世界目前的生産力關系?
AI消滅了一些職業,取代了大量白領,難道就能創造更好的經濟?
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轉的,人難道僅僅是勞動力?人還是重要的消費者,在消費主導的世界經濟大循環裡,如果沒有了能夠消費的人,那談經濟還有意義嗎?
資本家不剝削底層的勞動力價值,難道指望幾個人工智能就能源源不斷産出财富,保障他們的地位和優渥生活?
是以,理性客觀的來看,chatpgt不是第一個高調出圈的,當然未必是能笑到最後。
技術層面和專業的東西我不懂,我也不是什麼科技大佬,更不懂得硬核科技,但是隻有消滅生産力的技術,實在是經不起推敲。事實上,目前别說中國,就是在美國本土,熱度都是不懂,非AI行業的外行在炒作,這才是現實。
這就是邏輯而已。過去幾百年裡,人類發明了許多機器,但卻發明了更多的工作,非但沒有讓大家都從此生活的輕松,反倒讓996變成了一種基本休養,舊社會的長工都不這興這麼勞累的。自動化不好嗎?智能化不香嗎?
是以,盡管目前chatpgt熱度很高,但是不管從邏輯,本質,還是曆史經驗來看,更像是新一輪的資本遊戲的寵兒道具。
大家明白這個結論是什麼意思吧?
一湧而上的結果,人類曆史裡面從來不缺案例,基本上都是一哄而散,一地雞毛,沒有例外。
退一萬步說,如果是真的工業革命級别的突破,大家可以回顧一下英國當年是如何防着美國的,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分享:
建國初期的美國是一個農業國,大部分美國人都是以農業為生,具體地說,就是以黑奴為基礎的農業種植園。而住在城裡的人,大部分是小店主、傭人,以及律師和牧師等專職人員。
為防止工業技術外洩,英國政府甚至對群眾移居美國采取大量限制措施,比如限制航船所載移民數量,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洲,尤其嚴厲禁止紡織業主和熟練勞工,後來進一步拓展到禁止鋼鐵業和煤業勞工離岸。
從1795年起,外國船主被要求向英國送出乘客名冊,提供他們的年齡、職業、國籍等相關資訊。向美國移民的工匠和制造業主一經發現即予逮捕,前者往往被剝奪公民權和财産,後者則被罰款和送進監獄。
1803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旅客法》,進一步有效阻止經濟困難的工匠和産業勞工移居美國。為了防止技術洩密,英國人極少同意外國人參觀本土的棉花加工裝置,并将盜竊蒸汽紡織機器設計圖紙定為嚴重的犯罪行為。
一句話,英國人就像防賊一樣,防着美國人偷取他們的先進技術。
憑什麼認為這一次的突破,美國會大方公開的拿出來給全世界分享?
有些東西的本質并不複雜,人的欲望,才是最複雜的。人類曆史上的很多所謂偉大的發明,突破和創造,特别是熱度很高的,基本上,都是想割一把創造力的韭菜。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3
趨勢研判:2023年,回歸經濟的角度,有哪些具備确定性的方向?
2009年,全球剛剛經曆完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帶來的世界範圍内的一次強烈經濟沖擊,但是很快就實作了恢複。
怎麼做到的?
就是中國和美國真正意義上進行了合作,中國超發貨币,美國打開市場,才将整個世界的經濟從泥潭中拉了出來。
時間來到2023年,這樣的一幕,還能重制嗎?
按照目前的動向和氛圍來看,很難,且充滿了不确定性變數,才是現實。
一個小小的氣球,引發了一場典型的美式政治秀,而且,并沒有什麼新鮮玩意,更重要的,是事件對中美關系的趨勢信号:
政治勢力、媒體還有被釋放出來的公衆情緒,比拼着誰在面對中國的時候更強硬。
這顯然會讓中美關系進入一個負循環的怪圈。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曾出現過類似情況。在那二十年中,美國決策者習慣于以最大的惡意忖度對方,于是任何非理性、瘋狂的行為層出不窮。
隻不過那一次,對象不是中國,而是蘇聯。
2023的“流浪氣球”事件則再次揭示了中美關系正處于這樣的負循環中。
這就導緻了一個重要的确定性:
2023年全球經濟的預期是弱于2022年的,但是中國經濟的預期是絕對好于2022年的。
大環境的不好,可能會對中國的預期兌現,産生難以避免的壓力和沖擊。
是以,2023年,值得保持應有的理性和謹慎态度。
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要過高預期。
一方面,世界的動蕩還在層出不窮,土耳其叙利亞劇烈地震死傷慘重,後續影響和變局難以預估;
一方面,新冠疫情沒有真正消失,病毒依然還在變種進化;
一方面,美國國内經濟詭異微妙的現實,是否能夠規避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實作平穩着陸,難以确定。
……很明顯,這就是一個不确定性壓倒确定性的混沌時代。
而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和中國這個國家來說,2023年,抓住生存安全的确定性,可能是最關鍵的底線思維。
以上,就是對2023年全球範圍内,發生的兩個值得重視事件,進行的專題解讀和深入分析内容,和各位頭條的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分享和交流。
圖檔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内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于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确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于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