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識星球發文公告:8月20日之後産生的收入,對個人使用者将收取20%手續費。

這對于很多個人自媒體來說,無疑會增加一部分成本,如果要維持原來的收益,就不得不将這部分費用轉嫁到最終消費者之上。但是,對于這一稅收政策,從合規角度,一直以來就應該是要這樣子來做的。不論最終大家會以提高收費門檻還是降低收益比例來應對,大部分技術類自媒體人都持支援态度。
但是,如我上圖中所說,除了知識星球或者其他機構為我們所扣繳的個稅之外,還有一部分可能存在的額外支出是很多人沒有去關心的,那就是明年3月開始,大家需要去執行的個稅年度彙算清繳。
什麼是個稅年度彙算清繳
對于2019年的個稅改革,大部分人可能還隻停留在幾個專項附加扣除上,大家通過上報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相關的資訊,可以定額扣除個稅額度。
那麼個稅年度彙算清繳又是個什麼鬼呢?、這裡不直接抛稅法内容,希望下面的白話說明可以幫助大家了解:
誰會被影響人?
- 收入來源大于等于兩處(多個扣繳義務人)
- 收入項屬于: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四項之一
- 上面所有收入總和減去三險一金和專項扣除之後大于6萬元
是以,如果有多家公司給你發錢,并且款項屬于上面四類,這些錢加起來超過6萬元,就會被影響到。那麼對于在一家公司任職,業餘搞點副業、幹幹私活、寫寫書籍的人,基本上都會涉及到這項政策。除非這些機構給你支付的時候是以個人轉個人的方式完成,不然2020年3月大家就需要去做個稅年度彙算清繳。
影響很大嗎?
對于個人的影響,完全看個人收入情況而定。存在兩種情況:一部分人會實行退稅,一部分人會實行補繳。那麼哪些人可以退稅,哪些人需要補繳呢?
先來看一下,2019年最新的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表:
由于目前的個稅繳納是以預扣預繳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幹私活的時候,對方可能以勞務報酬的方式,先按20%為你扣繳的個稅是預付,是以在第二年3月的個稅彙算清繳時候,需要按個人全年綜合所得來确定具體個稅稅率,而這個稅率就如上表所示。
什麼意思呢?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就很好了解了。假如你在一家公司任職,年薪200萬,扣除五險一金和專項扣除之後,收入超過96萬,超出部分都需要按45%來繳納個稅。由于你除了在公司任職之後,還私下做了一些項目或者咨詢服務等,也給你帶來了不少收入,這些公司均以勞務報酬的款項為你扣繳個稅并支付勞動所得。雖然這些收入對于我們個人來說是按20%扣繳了個稅的,但是在年度彙算清繳的時候,彙總計算年度收入後,這部分收入的個稅應該按45%繳納,此時就還需要再補繳25%的個稅。
是以,對于高收入群體,明年3月份就很可能會存在需要補繳個稅的情況。那麼退稅呢?如果上面的例子你了解了,那麼就很好算了,由于勞動報酬按20%扣減,是以隻需要找到20%稅率部分,如果你的年彙總收入不足這些,那麼當時就是多扣了,可以申請退稅。
總結
我們走出社會之後,對于國家的各類社會政策,我們需要時刻關注,尤其對于我們程式員來說,很多人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而忽略了社會相關的各種資訊。比如:稅收政策、社保政策等等,由于現在購買政策往往都會與這些挂鈎,是以你不得不去了解。就我身邊而言已經出現過好幾個,想要買房、買新能源車的時候,才知道社保連續繳納重要的兄弟了。而對于我們這些不安分的斜杠青年來說,對于這些就更要加倍關注了。不要因為政策原因的不了解,最終導緻一年的辛苦努力大打折扣。
非官方解讀,如有誤讀,歡迎留言交流
歡迎關注我的公衆号:程式猿DD,獲得獨家整理的學習資源和日常幹貨推送。如果您對我的專題内容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部落格:didi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