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公衆号擷取更多共享文獻

00作者簡介
高澤華 北京郵電大學資訊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所學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CLA)通路學者,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感覺技術創新實驗室主任,國際TRIZ創新專家。北京郵電大學創業導師,啟明星創新與創業平台創始人,北京郵電大學創業聯盟發起人。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中國電子學會進階會員、中國通信學會會員、北京通信資訊協會會員。長期從事物聯網、智能器件、移動網際網路、無線通信、納米技術、人工智能感覺技術、能源、區塊鍊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等項目多項,在國際與國内的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及參加編寫教材6部,主編及參編通信類專業科技圖書7部。申請發明專利18項,獲得第三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金獎和通信資訊類專項獎。在北京郵電大學開設創業類課程,與美國創業孵化器合作創辦創業平台。建立了創業課程體系(包括大學生和研究所學生的創業課),從美國矽谷引進創業資源涵蓋硬核科技\颠覆性技術\網際網路應用等,帶領大學生創業團隊開發創業項目,緻力于輕松創業。
01内容簡介
本書從物聯網應用的角度出發,首先闡述了物聯網的基本概念、體系架構、關鍵技術、标準化體系、物聯網+等知識,然後着重介紹了物聯網工程開發(主要層、傳感器層、無線傳輸層RFID、NFC、LoRa、NB-IoT、WiFi、ZigBee與Bluetooth)、物聯網應用實踐案例,并配套相應的物聯網硬體開發環境、硬體開發子產品,力争讓讀者從科學前沿,對物聯網未來應用和發展前景有一個全面科學的把握,培養面向未來的物聯網思維模式以及物聯網開發實踐能力,提高利用物聯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書中第一部分着重描述物聯網基礎知識、未來發展。第二部分着重結合配套硬體開發環境子產品介紹物聯網主要層、傳感器層、無線傳輸層RFID、NFC、LoRa、NB-IoT、WiFi、ZigBee與Bluetooth的開發技術及應用案例。這些章節各自獨立,層次分明,既自成體系又互相聯系。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内容翔實、執行個體豐富。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物聯網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物聯網系統開發與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自學與參考。
02 圖書目錄 第1章 物聯網簡介
1.1物聯網簡史
1.2物聯網體系架構
1.3物聯網關鍵技術
1.4物聯網常見應用
1.5物聯網發展趨勢
習題
第2章 物聯網體系架構
2.1感覺層
2.1.1傳感器
2.1.2無線傳感器網絡特點
2.1.3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範疇
2.2網絡層
2.2.1網際網路與NGI體系架構
2.2.2傳輸網與傳感網的融合
2.3應用層
2.3.1業務模式和流程
2.3.2服務資源
2.3.3服務品質
2.4物聯網體系架構
2.4.1USN體系架構
2.4.2M2M
2.4.3SENSEI
2.4.4WoT
習題
第3章 物聯網關鍵技術
3.1感覺技術
3.1.1RFID
3.1.2傳感器
3.1.3能源技術
3.2通信組網技術
3.2.1Bluetooth
3.2.2ZigBee
3.2.3NFC
3.2.4IEEE 802.11ah
3.2.5LoRa
3.2.65G
3.2.7NB-IoT
3.3應用服務技術
3.3.1雲計算
3.3.2大資料
3.3.3人工智能
習題
第4章 物聯網标準化體系
4.1RFID标準
4.1.1RFID标準化組織
4.1.2RFID标準體系
4.1.3EPC Global标準體系
4.2中國RFID技術标準
4.2.1中國RFID标準體系架構
4.2.2中國RFID的關鍵技術
4.2.3中國RFID應用技術标準
4.3Bluetooth技術标準
4.3.1Bluetooth v4.0标準的主要技術特點
4.3.2Bluetooth标準協定簡介
4.3.3傳輸協定組
4.3.4中間件協定組
4.3.5應用組
4.4NFC技術标準
4.4.1NFC技術标準簡介
4.4.2NFC标準規範
4.4.3NFC标簽
4.4.4NDEF協定
4.4.5LLCP協定
4.5ZigBee技術标準
4.5.1ZigBee協定架構
4.5.2實體層
4.5.3媒體接入控制子層
4.5.4網絡層
4.5.5應用層
習題
第5章 物聯網+新技術應用
5.1物聯網+可穿戴裝置
5.1.1可穿戴裝置簡介
5.1.2可穿戴裝置的主要産品
5.1.3可穿戴裝置與物聯網的結合
5.2物聯網+人工智能
5.2.1人工智能簡介
5.2.2人工智能相關技術
5.2.3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結合
5.3物聯網+AR
5.3.1AR簡介
5.3.2AR的呈現形式
5.3.3AR與物聯網的結合
5.4物聯網+區塊鍊
5.4.1區塊鍊技術簡介
5.4.2區塊鍊的應用場景
5.4.3區塊鍊與物聯網的結合
5.5物聯網+機器人
5.5.1機器人簡介
5.5.2機器人技術
5.5.3機器人與物聯網的結合
5.6物聯網+無人機
5.6.1無人機的概念及其發展曆程
5.6.2無人機系統分類
5.6.3無人機結構與飛行原理
5.6.4無人機相關技術
5.6.5無人機産業發展趨勢及展望
5.7物聯網+3D列印
5.7.13D列印簡介
5.7.23D列印的原理與技術
5.7.33D列印的特點與優勢
5.7.43D列印應用
5.7.53D列印與物聯網的結合
5.8小結
習題
第6章 開啟物聯網世界的大門
6.1選一把絕世寶劍——物聯網開發平台
6.1.1硬體平台設計
6.1.2Wiki平台設計
6.2一起創造物聯網生活吧——物聯網開發平台應用示例
6.2.1“聽話”的台燈——BLE擴充闆
6.2.2呵護植物小助手——WiFi擴充闆
6.2.3私人百寶箱——RFID擴充闆
6.2.4血氧監測儀——ZigBee擴充闆
6.2.5自動喂魚機——LoRa擴充闆
6.2.6小小氣象站——NB-IoT擴充闆
6.3 物聯網大應用
6.3.1物聯網與家居
6.3.2物聯網與農業
6.3.3物聯網與救援
6.3.4物聯網與5G
習題
第7章 物聯網開發基礎入門
7.1物聯網基礎實驗闆
7.1.1物聯網基礎實驗闆簡介
7.1.2基礎實驗闆資源配置設定
7.1.3基礎實驗闆的功能單元
7.2點亮LED
7.2.1安裝內建開發環境
7.2.2點亮第一個LED
7.2.3呼吸燈
7.2.4流水燈
7.2.5彩色LED
7.2.6Arduino主要闆簡介
7.2.7Arduino Uno引腳簡介
7.3七段數位管
7.3.1數位管簡介
7.3.2鎖存器簡介
7.3.3數位管顯示
7.3.4數位管靜态顯示
7.3.5數位管動态顯示
7.4按鍵和撥碼開關
7.4.1按鍵開關
7.4.2撥碼開關
7.4.3按鍵消抖
7.4.4設計按鍵計數器
7.5自動控制路燈
7.5.1光敏電阻
7.5.2實驗目的
7.5.3實驗軟硬體
7.5.4基礎實驗
7.5.5實驗反思
7.6音樂電子琴
7.6.1實驗原理
7.6.2振蕩頻率的産生
7.6.3生日歌制作
習題
第8章 物聯網進階實戰
8.1Bluetooth
8.1.1Bluetooth擴充闆
8.1.2采用Bluetooth序列槽通信
8.2WiFi
8.2.1WiFi擴充闆
8.2.2采用WiFi聯機通信
8.3RFID
8.3.1RFID擴充闆
8.3.2采用RFID讀取标簽
8.4ZigBee
8.4.1ZigBee擴充闆
8.4.2采用ZigBee透傳通信
8.5LoRa
8.5.1LoRa擴充闆
8.5.2采用LoRa P2P傳輸
8.6NB-IoT
8.6.1NB-IoT擴充闆
8.6.2采用NB-IoT雲平台傳輸
習題
第9章 物聯網的未來應用
9.1智慧物流
9.1.1智慧物流簡介
9.1.2細分技術簡介
9.1.3搭建智慧物流系統
9.1.4發展前景展望
9.2智慧醫療
9.2.1智慧醫療簡介
9.2.2細分技術簡介
9.2.3搭建智慧醫療系統
9.2.4發展前景展望
9.3智慧農業
9.3.1智慧農業簡介
9.3.2細分技術簡介
9.3.3搭建智慧農業系統
9.3.4發展前景展望
9.4智慧建築
9.4.1智慧建築簡介
9.4.2細分技術簡介
9.4.3搭建智慧建築系統
9.4.4發展前景展望
習題
03編輯推薦
本書在總結教學團隊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物聯網應用的角度出發,闡述了物聯網的基本概念、體系架構、關鍵技術、标準化體系、物聯網+最新技術(可穿戴裝置、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AR、人工智能、區塊鍊等)、物聯網工程開發(主要層、傳感器層、無線傳輸層RFID、NFC、LoRa、NB-IoT、WiFi、ZigBee與Bluetooth)、物聯網應用實踐案例,并配套相應的物聯網硬體開發環境、硬體開發子產品。力争從科學前沿的高度,對物聯網未來應用和發展前景有一個全面科學的把握,培養讀者的物聯網開發實踐能力,提高利用物聯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易教易學:系統闡述理論的同時,結合前沿的技術,引入與物聯網的深度融合,并配套開發套件,既為初學者提供容易入門的Android開發環境和案例,也為廣大大學生、研究所學生提供FPGA開發環境和案例。
前後銜接:強調知識體系和分析方法的前後連貫性,并妥善處理好與前期課程和後續課程的銜接性。
技術前沿:介紹物聯網、可穿戴裝置、機器人、無人機、3D列印、AR、人工智能、區塊鍊等資訊技術領域的新進展,激發讀者學習興趣,啟迪創新思想。
04教學資源
本書提供配套教學課件等資源,可以到清華大學出版社官網(http://www.tup.com.cn)本書頁面下載下傳。關注「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本公衆号,在對話框界面輸入“教學大綱”或者“教學課件”可以擷取對應資源。
05圖書贈送
點選下面封面右側的小程式按鈕
,填寫「樣書申請表」,免費擷取樣書。
| |
說明:
- 申請人須是普通高等學校擔任「物聯網」課程的教師。
- 填寫樣書申請表時需提供擔任「物聯網」課程授課的證明檔案:①申請圖書對應課程的的教學大綱(加入QQ群670495722咨詢);②機關蓋章的能證明擔任此課程教學工作的檔案(在樣書申請表中填寫上傳即可,公衆号會嚴格保密);兩者僅需其一。
- 由于「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是分享文獻的公衆号,申請人提供教學大綱,預設授權本公衆号轉發分享。
點選下方
AI學習相伴,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