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h1>02</h1>

兩天前,她給我看了一封她兒子寫的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今天在學校,老師給我們講了愛樹,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爸爸媽媽不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我先告訴你們。

從前,有一棵大樹和一個男孩,男孩喜歡大樹,大樹喜歡男孩。

小時候,男孩爬上樹上玩,在樹幹上蕩秋千,結結巴巴地吃着大樹上的果實。

長大後,男孩離開了樹,錯過了男孩的笑聲,樹雖然寂寞,但還在原地等待。

有一天,男孩回來了,他沒有錢,樹給了他所有的水果賣錢,可以幫助男孩,大樹很開心。

之後,當需要幫助時,男孩回來找大樹,大樹給了他樹枝,樹幹,隻要大樹能給,全部給男孩,可以幫助男孩,大樹很開心。

終于,當男孩老了,大樹隻剩下樹樁,什麼都沒留給他,此時他也沒必要了,他坐在樹樁上,大樹陪伴着他。

老師說,這個故事,就是教育我們要感恩,讓我們給爸爸媽媽寫一封感恩信,說聲謝謝!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故事,即使老師沒有給我們布置作業,我也想告訴你這個故事。

我想告訴你,我羨慕故事中的男孩!

他有大樹全心全意地和他一起玩,他跳上大樹,大樹可以接受。不像你,有時候走路累了,我隻想靠在你身上,你推開我,總是說"要走好,不要歪三下四!"

他有大樹毫無保留地幫助他,他很難找到大樹,大樹很樂意幫助他。不像你,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隻為找你的幫助,但你拒絕了,總是說"不要總是依靠,要學會獨立"。"

大樹從來不對男孩說教,隻是一直在那裡看,不幹涉,不控制,卻給了男孩很大的依賴和幫助。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大樹是男孩的精神支柱,無論外面遇到什麼風雨,隻要回到樹邊,總能得到幫助,即使不是最直接的幫助,也讓男孩有力量在外面繼續奮鬥。

不像你,總是給我各種意見,讓我不知所措。當我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拒絕了,我不需要你的幫助,你給了我各種各樣的意見,這真的讓我很沖突!

我希望你像大樹一樣!就是這樣,那很好!

看完信後,我長長地歎了口氣...

親愛的問我,我該怎麼辦?

我說,把孩子信裡的"大樹"做成。

<h1>01</h1>

有一次,在一家餐館吃飯,坐在一家三口旁邊,孩子們活潑活潑,有5-6歲的樣子。

一家的父親匆匆吃完晚飯,開始玩手機,孩子說口渴了想倒水喝,媽媽還在吃,請爸爸給孩子倒水。

爸爸沒有擡起頭對孩子說:"你傾注自己,不跟你說,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學會獨立!"

孩子平嘴,他拿起茶壺,沒想到一隻小手握得不穩,蓋子"砰"一聲掉了下來,孩子吓了一跳,熱水還灑了一張桌子。

"你這個笨拙的笨孩子幾乎把爸爸的手機弄濕了!"爸爸沒有看孩子,隻是用紙巾擦拭他的手機。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媽媽跳起來對爸爸說:"你還是那麼好笑的喊叫,如果你不在乎玩手機,不幫忙,會做出這個嗎?手機比孩子重要嗎?!"

看到這一幕,我和老公面面相觑,用眼睛說:"你也是!想想吧!"

我們經常用孩子獨立的口号,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幹淨。

就像《企鵝爸爸愛網》中的父親一樣,明明和網友聊天,玩遊戲,但抱着小企鵝的手說自己在忙着工作,聽到父親說,拿着球的小企鵝隻能失望的臉上走開。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找借口推開孩子,其實我們推開的不是孩子的手,而是孩子對我們的依戀。

獨立,不是"放手"才能培養。

<h1>02</h1>

知道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男孩非常喜歡讀故事書。

有一本故事書說,有人向國王進貢了一塊桌布,髒的不洗,隻用在火上燒了一下就洗幹淨了,原來的桌布是用石棉做的。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小男孩不相信有燒焦的布,男孩的父親為了給他看,不顧母親的反對,取下了家裡的電杯,從裡面拿出石棉,然後放上瓦斯竈燒給他。

果然,石棉沒有燃燒,而是變白了。

從那時起,小男孩了解到石棉很高的事實,并對實體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父母的文化知識并不高,收入剛好夠收支平衡。

出生在這樣一個單純的家庭,我更喜歡畫畫,當父母知道我有這種"奢侈"的興趣時,兩個字不說馬上就問哪裡有好興趣課,咬牙切齒地給我起個名字,還經常把機關發放的筆記本留給我畫畫。

父母尊重我的興趣和愛好,為了滿足我的需求,在"無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正是這種韌性,讓我明白了自己喜歡奮鬥和堅持。

現在,我們的物質條件豐富了,但對孩子卻有限制,這不給那不能,更是用物質"激勵"孩子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事,讓孩子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野心,和"限制"無關,而是在父母"溢出"出的愛情中性。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h1>03</h1>

如今,各種家長課程都很受歡迎,我的朋友正在學習如何管教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的效率。

我不願意落後,經過幾門課程後,莫拳頭搓手到教室裡學習知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使用,然而,卻發現那些知識不能用出來或者用起來毫無效果。

我一直以為我沒有學過藝術,不斷複課,書中的工具都是背靠背的,堅信隻要了解真相,有了好的工具,就可以控制、控制孩子,并能預測他們行為的結果。

可惜的是,無論我多麼努力地學習,孩子對我的反應往往與書上所說的不一樣,我聽不懂。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禅宗的第一心》,書中強調"第一心"指的是"永遠把自己當成新手",要保持這種"第一心",難點在于"保持心的潔淨"。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我恍然大悟,我一直想成為我的"老手"父母,卻忘了"保持心靈清潔",帶着"新手"的心态與我面前的孩子進行交流、聯系,感受彼此的"心流",感受彼此的尊重和愛。

是的,回顧我們的父母,他們并沒有系統地學習如何做父母,但自然而然地,發自内心地用他們的愛,滋養了我們。

這是父母的本能。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都在強調"放手,讓孩子獨立,拖延滿足,讓孩子知道來之不易......"

然而,如此緩慢,慢慢地,我們給孩子越來越少的愛......

你知道,有多少愛能回來嗎?

願我們都成為孩子心中的大樹,在看着他們漸漸消失之前,先為他們遮風擋雨,用滿滿的愛,豐富孩子們的翅膀。

感謝您閱讀全文,祝您玩得開心。您的轉發和關注之一就是對小北的最大支援!

爸爸媽媽,我真希望你們像大樹一樣愛我010203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