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彙:求解“創新之問”,推動國産新藥“從0到10”

徐彙:求解“創新之問”,推動國産新藥“從0到10”

楓林瑞創谷是徐彙區楓林生命健康全産業鍊布局的關鍵環節。(采訪對象供圖)

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先導藥物IHCH7041,是目前國内自主形成、擁有知識産權的最新藥物,将突破“沒有抗精分藥物能做到單藥多效”的局限。目前,新藥已完成部分驗證工作,正開展臨床前研究,預計2024年将遞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

這一新藥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簡稱“分子細胞卓越中心”)與上海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相關成果刊發于2021年12月《自然》子刊。同月,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就與制藥企業簽訂合作協定,至今僅一年多時間。

“生物醫藥不同于其他,成果轉化周期長、論證過程複雜。”從事這一行10年,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知識産權部副主任殷夢昕說,“從0到10”的基礎創新與成果轉化,十年磨一劍也常有,“其中創新鍊的交接環節最為脆弱,如果錯過市場,一切歸零”。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所在的徐彙區,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路徑和服務模式:前期聚焦創新策源,與科研機關開展合作,政策扶持激發内生動力;在此基礎上,針對轉化過程中的堵點、難點,設立“區域型TTO(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技術轉移辦公室)平台”,讓企業更早介入臨床科研,創新鍊、産業鍊實作精準對接。眼下在徐彙區,一個以生命健康為特色的産業叢集已初具規模。

内生動力政策“紅包”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在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向來不缺創新基因與科學精神。将近60年前發現的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就是由其前身——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協作完成。

眼下,分子細胞卓越中心在籌備擴建,實驗室接連傳來新發現的好消息。“這些離不開政策的服務保障。”殷夢昕說。

事實上,誰來創新?動力何來?成果何用?徐彙區科委一直在思考這些“創新之問”,并持續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援,圍繞重點産業方向,鼓勵開展需求導向的研究,“調動起企業和高校院所積極性,讓科學家心無旁骛搞科研”。

譬如,去年11月釋出的《徐彙區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在科技成果轉讓許可、鼓勵擴大知識産權服務、支援科技成果産業化、增強科技載體成果轉化功能等領域有了探索和突破,聚焦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等問題,政策“紅包”也密集發出。同月,《關于進一步推動徐彙區生命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扶持意見》釋出,針對生物醫藥周期長的特點,分不同階段給予“真金白銀”扶持。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的科學家們感受到,市場活躍度有了顯著提升,他們的解題思路也有了轉變:關注能否解決更多實際問題,将科研端比對到市場端,對生命科學發展有所促進。殷夢昕介紹,部門還會通過各類資源平台來征集企業的需求,針對市場需求開展研究。

有機協同精準對接“叫好”又“叫座”

早期創新成果釋出,在一片叫好聲中,市場資本卻仍處于觀望狀态。類似“成長的煩惱”,對很多科研機構來說并不陌生。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的方法是尋找“合作夥伴”——同樣落戶徐彙區的上海知識産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通過交易中心,開展了一系列促進成果轉化活動,截至目前,技術交易金額達3.5億元。

為了讓更多科研機構擴大“朋友圈”,徐彙區還設立“區域型TTO平台”,整合各類資源,提供全生命周期、全産業鍊路的成果轉化營運服務。

“以往的科技成果轉化,是将成果直接從科研院所輸送到企業,比對不容易。設立TTO之後,能打通‘科研成果産業化——産業成果市場化’雙向通道,串起生命健康産業的上下遊,加速形成‘政産學研金服用’創新生态。”“區域型TTO平台”主任于曉菁介紹,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企業更早介入,在“預市場”模式下,成果研發與應用場景直接比對;同時,提供CRO、SMO、準入等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為企業縮短了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加速産品市場化程序。

譬如,中山醫院釋出的全球首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器,現已完成上市前臨床試驗入組。這一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醫藥巨頭的“壟斷”,更符合中國人體質,手術室使用效率高。該技術在誕生之初,“區域型TTO平台”核心團隊就一路陪伴:從助力醫生團隊開展知識産權布局規劃、轉化模式設計等,到幫助被轉化企業促成6000萬元融資、設計全球化PCT布局、拓展海外管道資源等。

一個案例,也促成了一套機制:“臨床團隊+區域型TTO+醫藥企業”三位一體的開放性醫療轉化創新實驗室形成,“科研—産業—科研”實作良性互動發展。截至目前,“區域型TTO”已成功轉化51項,達成意向轉化金額超5億元,吸引12家企業落地徐彙區。

這樣的環境營造下,一個區域特色的創新産業叢集逐漸形成。從空間載體布局上,徐彙區已初步形成以楓林地區為核心,漕開發地區、西岸生命藍灣協同發展的“一核兩基地”金三角産業發展格局。下一步,徐彙區還将搭建更多對接平台,促進高校院所、三甲醫院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生命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打造千億元級生命健康産業叢集。

作者:王宛藝

編輯:施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