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afka和Flink雙劍合璧,Confluent收購Immerok引起業内廣泛讨論

作者:鹿先生科技

2023年開年開源界就出了一個大新聞,1月6日Kafka的商業化公司Confluent創始人宣布簽署了收購 Immerok 的最終協定,而Immerok是一家為 Apache Flink 提供完全托管服務的初創公司,其創始團隊正是Flink的創始團隊。

Kafka和Flink雙劍合璧,Confluent收購Immerok引起業内廣泛讨論

無論是Kafka還是Flink,都是大資料領域内非常重要的開源軟體,被成千上萬的企業所應用,兩者的結合可謂是“雙劍合璧”,更加重要的是Immerok的創始團隊正是Apache Flink的創始人所在的團隊,并且其原來建立的公司Ververica之前已經被阿裡巴巴所收購,這在業内引起了廣泛的讨論。

雖然過去了兩三周,我還是來說說我的看法,主要是近期也剛好一直在關注Confluent和Elastic的商業化~

Immerok創始團隊有點不講武德了!

從頭說起,Apache Flink最初誕生于歐洲,是柏林大學的研究型項目,後來項目的發起人創辦了DataArtisans公司,并研究孵化出了Flink,并于2014年将 Flink 捐贈給 Apache基金會,于是Apache Flink誕生。

Apache Flink作為一個流式引擎,非常受歡迎,社群的發展也非常快速,阿裡巴巴看到了Flink的巨大潛力,于是在2019年花9000萬歐元收購了DataArtisans并創立新的品牌Ververica。

Ververica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是做Apache Flink的商業化,Ververica Platform就是他們推出的Flink企業版。

Ververica公司的核心團隊在後續漸漸離職,非常神奇的是他們離職以後又成立了新的公司Immerok,做的事情也是Apache Flink的商業化~

這就有點不講武德的意思了,咱們一般人離職有些公司都會加上競業協定,而Immerok團隊這麼玩的話感覺都可以套娃了,以後離職完是不是又可以再建立一個公司?繼續“重操舊業”?關鍵這還是項目的創始團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這麼一來的話,Flink社群以後由誰來主導,會不會出現多個Flink的分支,導緻社群的發展割裂,這是真的有一定的風險的,Confluent花了錢總不會啥都不幹吧,誰不想主導Flink這麼一個火熱項目的發展方向呢?

Flink的社群開發者會有點頭疼~

阿裡巴巴收購Flink初心不錯,可惜這次出招有點迷!

阿裡巴巴收購Flink的初心我覺得是很好的,Flink的發展太快了,太受歡迎了,将Flink放到雲上進行商業化,契合雲原生的發展方向,阿裡雲作為國内雲服務的扛鼎者肯定是希望能夠主導Flink的方向。

但是也恰恰是因為阿裡雲雲服務提供商的身份,對于Flink雲服務化會造成一些困擾,其他的雲服務廠商都會擔心被阿裡雲牽着鼻子走,這是誰也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是以這次的收購在業内有不少批評的聲音,當然了,阿裡主導下的Flink社群發展還是不錯的,我覺得這個還是不能抹除的。

另外一個我覺得有點迷的點就是,為啥收購的協定沒有一些限制的措施呢,就像上面說的,員工離職也會有一些競業協定之類的,何況是Flink的創始團隊?至今未想明白~有懂的童鞋希望指教一下~

另外阿裡巴巴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确表示,但是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應對的措施,就看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了。

Confluent可能是以騰飛!

Kafka的成功自不必贅述,Confluent靠着Kafka上市以後最高觸達了94億美元的市值。Flink出現以後在實時計算領域可謂突飛猛進,風頭正盛。Kafka作為消息隊列更多承擔的流存儲的功能,在流計算方面還不算特别突出,Kafka Streaming項目一直都是不溫不火,這也是Confluent無奈的地方,這次收購了Immerok,就恰恰補足了流式計算的短闆。

就連Confluent的創始人也表示,收購了Immerok後,将可以向Confluent Cloud 添加完全托管的 Flink 産品,這對于 Confluent 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一步。

Confluent手握大資料兩大項目,很有可能迎來業務發展的騰飛,拭目以待。

開源軟體商業化造富是個可行的道路!

這次事件又一次把開源軟體商業化早富的道路展現在了開發者的面前。來細數一下開源軟體商業化取得成功的案例:

  • Spark商業化企業Databricks,在2021年連續獲得兩輪10億美元級别的大額融資,估值躍升到380億美元;
  • MongoDB上市,截止目前市值155億美元;
  • Kafka商業化企業Confluent上市,截止目前67.28億美元;
  • Elasticsearch商業化企業Elastic上市,截止目前市值56.74億美元;

還有TiDB背後的PingCAP,Pulsar背後的StreamNative,一條開源軟體商業化造富的道路已經明明白白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這盡管還是很難很難,成功的比例少之又少,但是對于開發者們來說,即便不能從頭創造這樣的軟體和企業,但是在初期加入他們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微信搜尋"MCNU雲原生",關注我,擷取更多雲原生技術相關文章。

#科技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