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動态路由協定一樣,正在各項配置任務中,必須先啟動OSPFv3,完成OSPFv3的基本配置之後才能配置其他的功能特性。在配置OSPFv3的基本功能之前,需在裝置全局和對應接口上使能IPv6能力,配置IPv6全局位址,使各相鄰節點網絡層可達。
OSPFv3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3項配置任務。
1) 啟動OSPFv3
OSPFv3支援多程序,在一台路由器可以啟動給多個OSPFv3程序,不同OSPFv3程序之間由不同的程序号區分。OSPFv3程序号也隻在本地有效,不影響其他路由器之間的封包交換,與OSPFv3一樣
【注意】OSPFv3的Router ID必須手工配置,不能像OSPFv2那樣從接口IP位址那裡自動選舉得到,因為OSPFv3中的Router ID仍采用IPv4格式,而接口IP位址已是IPv6格式了。而且在預設情況下,沒有配置OSPFv3協定的路由器ID号。是以,在OSPFv3路由器上,如果沒有配置Router ID号,OSPFv3無法正常運作。
2) 在接口上使能OSPFv3
在系統視圖使能OSPFv3後,還需要在接口使能OSPFv3。由于接口多執行個體化(OSPFv3不支援),是以在接口上使能OSPFv3程序時,需要指定是在哪個接口執行個體中使能該OSPFv3程序。如果不指定執行個體ID,則預設是在執行個體0中使能OSPFv3程序,不同程序所綁定的執行個體名不能相同,但建立鄰居的接口上使能的執行個體ID必須相同。
【經驗之談】在本項配置任務中,接口計入區域的配置方法與OSPFv2的配置不一樣了,OSPFv3中隻能在具體的接口視圖下分别指定所加入的區域,使能的OSPF路由程序,不能在區域視圖下通過network指令進行全局配置。考慮到IPv6位址太長,用network指令一一通告的話,可能很容易出錯,直接在接口上使能對應程序的配置方法更為簡單、可靠。
3) 進入OSPFv3區域視圖
在配置同一區域内的OSPFv3路由器時,應注意大多數配置資料都應該對區域統一考慮,否則可能會導緻相鄰路由器之間無法交換資訊,甚至導緻路由資訊的阻塞或者産生路由環路。
OSPFv3基本功能的配置步驟
配置任務 | 步驟 | 指令 | 說明 |
啟動OSPFv3程序 | 1 | System-view | 進入系統視圖 |
2 | Ospfv3 [process-id] [vpn-instance instance-name] | 啟動OSPFv3,進入OSPFv3視圖。指令中的參數說明如下。 1. process-id:可選參數,整數形式,取值範圍為1-65535。去過不指定程序号,預設使用程序号1. 2. Vpn-instance vpn-instance-name:可選參數,指定要使能參數process-id設定的OSPFv3路由程序所處的VPN執行個體的名稱。如果沒有指定VPN執行個體,OSPFv3程序屬于公網執行個體。 預設情況下,系統不運作OSPFv3協定,可用undo ospfv3 process-id指令關閉OSPFv3程序。 | |
3 | Router-id router-id | 配置Router ID,Router ID是一個32比特無符号整數,采用IPv4位址形式,是一台路由器在自治系統中的唯一辨別。在同一AS中,任意裝置間均不能配置相同的Router ID,同一裝置上在不同程序中的Router ID号也必須不同。 【說明】如果路由器檢測到Router ID沖突,則有兩種處理方式。 l 手動配置新的Router ID。 l 執行undo ospfv3 router-id auto-recover disable指令,使能Router ID沖突後的自動恢複功能,自動配置設定新的Router ID。 使能Router ID沖突自動恢複功能後,如果OSPFv3區域内非直連的路由器存在Router ID沖突,則目前已經生效的Router ID會被修改為路由器自動計算出的Router ID。即使使用者手動配置的Router ID也會被修改。更改Router ID後,如果OSPFv3區域内仍然存在Router ID沖突,最多重新選擇3次。 預設情況下,沒有設定OSPFv3協定的路由器ID号,可用undo router-id指令删除目前程序下已設定的路由器ID号。 | |
4 | Quit | 退出系統視圖 | |
在接口下使能OSPFv3 | 5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進入接口視圖 |
6 | Ospfv3 process-id area area-id [instance instance-id] | 在接口上使能指定OSPFv3程序。指令中的參數說明如下。 1. process-id:指定目前接口要使能OSPFv3程序的ID号,整數形式,取值範圍是1-65535. 2. Area area-id:建立并指定目前接口所在鍊路要加入的區域号,可以是十進制整數(取值範圍是0-4294 967 295)或IPv4位址格式。 3. Instance instance-id:可選參數,hiding接口所屬執行個體的ID号,整數形式,取值範圍是0-255,預設值是0. 【注意】如果接口支援多執行個體,則在接口使能OSPFv3時,必須指定是在哪個執行個體中使能目前OSPFv3程序,即必須竹子丁instance-id參數。如果不指定執行個體ID,則預設是在執行個體0中使能目前OSPFv3程序,可能會出現錯誤的配置。 這個instance就是MPLS VPN網絡中的VPN執行個體名稱,應用于MPLS網絡中,具體參見<<華為MPLS技術學習指南>>和《華為MPLS VPN學習指南》兩本書。 預設情況下,接口上不使能OSPFv3協定,可用undo ospfv3 process-id area area-id [instance instance-id]指令将接口去使能OSPFv3 | |
7 | Ospfv3 network-type {broadcast | nbma | p2mp [non-broadcast]| p2p} [instance instance-id] | (可選)配置接口的網絡類型。指令中的參數和選項說明如下。 1. broadcast:多選一選項,将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廣播類型。 2. nbma:多選一選項,将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NBMA類型。 3. p2mp:多選一選項,将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P2MP類型。 4. non-broadcast:多選一選項,将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非廣播點到多點類型。 5. p2p:多選一選項,将接口的網絡類型改為P2P類型。 6. instance instance-id:指定接口所屬的執行個體的ID号,整數類型,取值範圍為0-255,預設值是0.僅當接口支援多執行個體時才需要指定。 預設情況下,接口哦網絡類型根據實體接口而定。以太網接口的網絡類型為broadcast,序列槽(封裝PPP或HDLC協定時)網絡類型為p2p,ATM和Frame-relay接口的網絡類型為nbma,可用undo ospfv3 network-type [broadcast|nbma |p2mp|[non-broadcast]|p2p] [instance instance-id]指令恢複預設的網絡類型 | |
8 | Quit | 傳回系統視圖 | |
進入OSPFv3區域視圖 | 9 | Ospfv3 | 進入OSPFv3 |
10 | Area area-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