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的由來----RIP的缺陷:
1.以跳數來衡量到達目标網絡的最有路徑
2.最大跳數為16(限制了網絡的大小)
3.收斂速度慢(30s,不能及時更新路由表)
OSPF是什麼?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動态路由協定
按尋徑算法分
距離矢量路由協定(問鄰居指路):RIP、BGP等
鍊路狀态路由協定(靠自己,通過SPF算法算出):OSPF、IS-IS等
按工作區域分類
域内路由協定(IGP):RIP、OSPF、IS-IS、EIRGP等
域間路由協定(EGP):BGP、EGP
鍊路狀态資料庫LSDB中存着鍊路狀态資訊LSA
1.路徑資訊
描述鍊路類型:p2p,stub,transit
描述鄰居裝置
2.路由資訊(網段資訊)
描述接口IP和掩碼(路由)
描述鍊路開銷(帶寬)
OSPF工作原理
1.通過發送hello資料封包建立鄰居關系
2.建立鄰接(full)關系,LSDB同步
3.以自身為起點,通過SPF算法算出最佳路徑
OSPF資料封包
Hello:發現、維持鄰居(每10s或30s發一次hello封包)
DBD:1.選舉主從(RID大的為主,小的為從),确定序列号,確定資料可靠性2.宣告LSA摘要(LSA 頭部資訊),注意:第一個帶着LSA摘要的封包是從裝置發出的。
LSR:Link State Request 請求需要的LSA資訊
LSU:Link State Update 發送LSA的詳情資訊
LSAck:對收到的LSU做确認
OSPF鄰居狀态/建立鄰居的過程(不是“我”的狀态,是“我”認為鄰居的狀态)
DOWN:剛啟動OSPF的時候,還沒有收到對方的Hello封包
Init:收到Hello封包,但不包含自己
Attempt:NBMA現網沒有,不需要研究
2-way:收到Hello封包,包含自己,完成DR/BDR的選舉
Exstart:DBD(不帶LSA頭部資訊)選舉主從,确定序列号,確定資料可靠性
Exchange:進行DBD(帶LSA頭部資訊)封包互動,可能同時有LSA更新的互動
loading:繼續加載LSA
full:LSA互動完成,進入鄰接狀态。
DR/BDR
選舉
1.DR優先級
越大越優
範圍0~255
預設為1
為0時不參與選舉ip ospf priority
2.router-id(RID) 越大越優
DR選舉很慢10~40s
DR/BDR是針對接口而言的,一台路由器有可能既是DR也是BDR
DR的優點:鄰接關系數大大減少,N×(N-1)/2----→N-1;DR相當于班長,減少了LSA互動,節省資源。
需要進行DR選舉的情況:多路通路 的網絡環境中,如廣播網絡;還有兩個直連路由器的以太網
DR、BDR、DRother、full、2-way、主從 之間的關系
DR、BDR和DRother建立full狀态,需要主從關系
DRother之間為2-way狀态,不需要選舉主從
DR/BDR不搶占,除非重新開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