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前言

階段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京海派播客階段(2012-2013)

随着智能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各類音頻平台(如喜馬拉雅FM、荔枝FM等)相繼出現,成為播客生産和消費的新場域,大多數聽衆使用手機收聽播客節目。

在内容創作上,創作者派系也呈現出京、海派的分野,京派播客承襲上一階段的北方播客,他們多以「廣播」、「電台」自居,話題非常寬泛,更具人文氣息,擅長于聽衆建立陪伴感;而海派播客則更多注重知識和資訊的輸出,細分領域的空缺被逐漸填補,嘉賓也多有海外背景。

階段三:短視訊時代的媒體播客階段(2019-今)

該階段,短視訊和媒體審查使更多媒體人開始轉向了播客領域,傳統的電視談話類節目在播客領域獲得重生,為播客生産帶來更多PGC内容。

在平台方面,除了出現小宇宙、汽水兒、快艇等專門的播客平台之外,QQ音樂、網易雲等音樂流媒體也開始着重布局,此外,RSS技術也逐漸回潮。2020年對于播客來說是關鍵的一年,疫情等因素使國内播客迎來了一波高速增長,甚至有人将2020稱為「播客元年」。

根據播客搜尋引擎Listen Notes統計,2020年新增中文播客節近1萬檔,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是1465和1931檔,截止2022年8月,這個數字已經突破2.5萬檔,三年來增長超150%。

小宇宙就是這一時期迅速成長起來的播客平台,自2020年3月開放内測至今,小宇宙在安卓和蘋果管道的累計下載下傳量已達1936.49萬和234.12萬。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圖1 小宇宙安卓和ios的下載下傳量情況(資料來源:七麥資料)

據JustPod2022年對中文播客閱聽人的調研,在各類播客平台或流媒體平台中,小宇宙的使用者使用占比達到74.6%,遠高于APPLE Podcasts等老牌播客平台以及喜馬拉雅、網易雲等大型音頻媒體,已經較為牢固地占領了播客閱聽人的心智。

此外,據小宇宙CEO Kyth接受媒體采訪時的透露,目前小宇宙已達到百萬級日活,對于在國内仍處小衆的播客領域而言,小宇宙的表現相當亮眼。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圖2 中文播客閱聽人使用管道分布情況(資料來源:JustPod)

二、誕生契機與産品理念

小宇宙脫胎于即刻中的一個圈子“一起聽播客”。在小宇宙之前,市面上幾乎沒有專門用于聽播客的産品,播客愛好者們在圈子中互相讨論,呼喚一個專注于播客的APP出現。

即刻團隊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便對播客這一小衆市場産生了興趣。經過深度的調研和分析後,小宇宙的CEO Kyth注意到播客是一塊需求極未被滿足的市場,小宇宙便如此「為播客而生」。

在「網際網路為什麼讓我們越來越不開心了?」的演講中,Kyth對網際網路的未來分享了自己的幾個觀點:

  • 所有人都會上網,所有人都會更在乎自己
  • 人都追求效率,也會追求深層的情感寄托
  • 世界的多元和碰撞,由于資訊的流通會越來越直接

基于以上判斷,小宇宙将「促成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連接配接」作為自己的願景,在充滿戾氣和攻擊的網際網路中,它力于成為「家」一樣的産品,希望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治愈而非消耗。

小宇宙為使用者建構了一個居所的概念,為使用者提供一個精神栖息的住所,平等交流的平台,屬于自己的獨有空間。

三、關鍵使用者和使用場景

1. 誰在聽播客?

根據《2022中文播客新觀察》,可以獲得播客閱聽人群體的代表性特征,資料具體如下:

  • 播客閱聽人中女性占比達53.1%,相較于2020年,女性聽衆提升了10%
  • 播客閱聽人平均年齡為30.2歲,其中22-35歲人群為核心使用者,占73.9%
  • 播客閱聽人整體學曆較高,碩士及以上學曆占40.0%,大學50.5%
  • 來自一線城市的聽衆占比高達48.5%,新一線城市占25.1%,境外6.5%
  • 播客閱聽人的月平均收入較高,達14808元,有較強消費潛力
  • 播客閱聽人的收聽年限與收聽時長呈正相關,收聽行為容易形成慣性

總而言之,「年輕、高知、有潛力」是播客使用者的關鍵标簽。相對比與短視訊的大體量使用者群體和巨量下沉市場,播客能夠輻射到的目标使用者相對較窄,這是由播客内容本身的音頻屬性和文化氣質所帶來的先天基因,但在消費水準和社群氛圍的維護上由更加積極的表現。

2. 為什麼聽播客?

情感需求和知識需求是使用者收聽播客的兩個主要原因。

在内卷橫行的社會和浮躁快節奏的網際網路環境下,使用者需要一個能夠靜下來、慢下來的場域,來存放内心深處的精神寄托,來進行與他人、與自己内心的對話。

播客主播所帶來的陪伴感,内容帶來的慰藉和治愈,都是使用者收聽播客的情感驅動力。

此外,當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希望能從網際網路上擷取知識和資訊。從音視訊、問答類平台乃至社交平台,各類知識類産品在市場上已經屢見不鮮。當下主流的知識付費産品是以課程和文章的形式呈現的,雖然知識密度較高,但對學習者的精神集中度和消耗度有較大要求,但在學習、工作之外的時間中,其實很難做到如此。

知識擷取的焦慮使使用者渴望利用各類時間進行資訊輸入,而傳統的知識付費形式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造成較大的疲憊感,這兩方面的因素使得使用者開始嘗試從聊天和對話中獲得知識,能較為輕松地擷取需要的資訊。

3. 什麼時候聽播客?聽什麼播客?

整體而言,播客占用的是使用者的碎片時間。據調查,通勤、做家務和睡前是播客的主要收聽場景。而不同場景對播客内容的話題、知識密度也各有不同。

在開車、做家務等低集中度場景之中,使用者更加會選擇較為輕松的「濕」内容;在通勤、睡前等較為沉浸的收聽場景中,使用者偏向于收聽較為深度、幹貨的播客節目,還有使用者會專門選擇在周末的時候收聽資訊量較大、需要認真聽且深度思考的節目。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4. 使用者畫像

結合以上播客相關調研資料,筆者通過對身邊及網絡上的小宇宙使用者進行訪談,描繪出小宇宙的使用者畫像如下。

(1)小王,女,24歲,文科研究所學生在讀。之前在喜馬拉雅上聽有聲書和播客,後因為關注的文藝部落客推薦了小宇宙才開始使用。小王的訂閱主要集中在文藝雜談、人文曆史、社會話題、女性題材方面,對内容品質非常挑剔,喜歡内容密度較高的話題節目。小王每天都會使用小宇宙,通常在睡前和出門時的公交上收聽,喜歡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并樂于與其他使用者進行觀點交流。對于自己喜歡的部落客和内容,小王非常樂于進行付費,在小宇宙上購買過付費節目和單集,并購買過主播與其他品牌的聯名産品。

(2)小張,男,27歲,網際網路從業者。小張是即刻的老使用者,看到即刻團隊在微網誌上推小宇宙才開始使用,之前從來沒有聽過播客。小張關注科技、财經和網際網路相關部落客,小張希望能從播客中擷取更多的行業知識,有時候上了一天班不想看文章,就在通勤時間聽一聽自己關注的幾個部落客的播客。但是小張發現播客都相對太長,很多時候回到家都還沒結束,而且與文章相比,播客的資訊密度相對太低,是以小張使用小宇宙的頻率越來越低。

(3)小李,女,32歲,快消從業者,單身。小李在國外讀碩士期間就有聽播客的習慣,回國後由于工作壓力太大就逐漸擱置了這一愛好。後來通過朋友推薦知道了小宇宙,覺得很有意思,又重新開始聽播客。小李平時主要在開車上班途中、做家務以及周末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使用小宇宙,訂閱的大多數是閑聊、雜談的生活類節目,喜歡的主播一般也都是30+的女性,對于小李來說,主播更像是朋友。小李并不通過播客進行學習,而是希望能夠在獨處的時間獲得陪伴,讓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靜。

四、産品結構和版本疊代

1. 産品結構

小宇宙的主要四個功能單元為:發現、訂閱、個人和播放欄,功能設定相對簡潔;而節目詳情頁、單集詳情頁、評論頁和個人首頁是整個小宇宙app中的關鍵頁面,四個頁面内的跳轉邏輯如圖所示。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2. 版本疊代

自2020年3月26日以來,小宇宙共經曆89次更新。筆者整理出21次較為重大的版本更新,發現小宇宙曆次疊代主要集中在内容擷取、體驗優化、社群互動、分享機制、場景建構、創作管理、内容付費七個方面,具體更新内容和對應時間、版次如下所示。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階段一:完善基礎功能,維護核心體驗,開發分享體系

内容擷取是小宇宙進行疊代的最關鍵部分,涵蓋小宇宙版本疊代全流程。在第一個版本中,内容擷取的優化措施集中在相關推薦和訂閱收藏方面,上線的内容相對較為基礎,主要還是對原有功能的完善和優化,對首頁“發現”的改動較小。

分享機制是第一階段重點打造的功能子產品,主要集中于對分享形式的豐富和分享管道的打通。分享功能能夠滿足使用者的社交分享需求,在産品起步階段維持新使用者的留存,同時也有利于産品的二次傳播,進而借助使用者的社會關系網絡從其他平台擷取新客。

此外,在小宇宙第一各版本的體驗優化中,内容播放體驗的優化是更新的重點,提升使用者在收聽播客時的便捷和舒适度。在場景建構方面,小宇宙設定了睡眠和開車這兩個特殊場景,滿足播客收聽最高頻的兩個基本場景的需求。

整體而言,小宇宙第一個版本的疊代重點集中于産品核心功能:找播客和聽播客之中,維護使用者的核心體驗,滿足播客閱聽人的基本需求,并且通過開發分享體系打通産品與其他平台的壁壘。

階段二:關注内容和社群,服務主播創作,試水内容付費

小宇宙最初上線時主要依靠人工推薦來進行内容推送,第一版本的疊代也集中在推薦方面,使用者擷取内容的管道相對單一,搜尋、榜單系統較為單薄。是以,第二階段小宇宙不斷對搜尋子產品進行優化,上線了建議詞、show notes搜尋等功能,使搜尋的功能更加完善,小宇宙還增加了榜單子產品,利用排行榜的形式進一步拓寬使用者擷取内容的管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2.31.0版本中,小宇宙開始測試專屬推薦功能,引入了算法推薦機制,但小宇宙對算法的使用卻較為克制,僅占首頁發現的小部分,且提供了不使用個性化推薦的選項。此外,小宇宙也對訂閱子產品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如新增星标訂閱、可能錯過、搜尋等功能等,提高了使用者擷取訂閱節目更新内容的效率,維護了使用者「找播客」的核心體驗。

這一階段,對評論的發表和浏覽優化是更新的重點内容,可以看出小宇宙在經曆第一階段的引流獲客後,逐漸将優化重點轉移到社群互動方面。小宇宙希望打造一個良性友好、平等交流的社群氛圍,通過上線一系列功能,以内容為連結,促進使用者與使用者、使用者與主播之間的溝通和連接配接。是以,小宇宙給予了主播較大的評論區管理權力,并設定了主播語音回複功能,拉近主播與使用者的心理距離,激發使用者評論的積極性。

從第二個版本開始,小宇宙開始重視對創作者端的服務,上線了“創作中心”,使主播對自己節目的管理更加方面,更加直覺地浏覽節目的各項資料;同時,小宇宙通過優化節目創作釋出流程,使節目制作更加簡易便捷。在經曆一段時間的「為愛發電」後,小宇宙開始嘗試運作付費單集的功能,并與社交相結合,推出内容贈送功能,看出小宇宙在商業變現方面開始做出初步的嘗試。

綜上,在完成初步的産品功能完善後,小宇宙在第二個版本中開始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内容擷取的政策、社群叢集的打造、内容管理的賦權和商業變現的嘗試是這一階段的重點。

五、主要功能分析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通過分析,得出小宇宙平台上整個播客創作及消費鍊條如上圖所示。由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側重對聽衆端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

1. 擷取播客

小宇宙的内容單元由節目和單集兩個層級構成,其中節目是由多個單集構成的内容集合,而單集是使用者收聽的真正内容。

從内容性質上來說,使用者擷取到的播客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在發現頁擷取的未訂閱節目或單集,二是在訂閱頁上顯示的已訂閱節目的單集更新(有時候兩者會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這種情況較少,是以不作嚴格區分)。

(1)發現頁

發現頁的播客擷取途徑主要分為:RSS訂閱、推薦、搜尋、排行榜。

RSS訂閱是即刻團隊的起家技術,在播客領域也運用甚廣。使用者隻需添加播客制作方的RSS位址,就可以直接和制作方建立端對端的訂閱關系。

小宇宙支援RSS訂閱模式,是一款泛用型播客,通過輸入RSS位址,可以将其他平台上的播客内容內建到自己的平台之中,且可以減少平台對内容的幹擾,一定程度上減少審查和二次編輯。

推薦。最初上線之時,小宇宙采取每天人工推薦三期内容的的模式,随着使用者體量的增長,這種人工推薦模式越發難以滿足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是以,目前小宇宙的發現頁推薦系統也在不斷完善,使用人工推薦和個性化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并開發多個新闆塊,形成了單集、節目、使用者喜歡相結合的内容推薦系統。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搜尋。播客節目的特點是每期之間的關聯性不高,是以會出現使用者隻對節目中的某一集感興趣。以往大多數播客平台隻能對标題進行搜尋,而小宇宙設定了能對節目、單集和使用者進行搜素,搜尋的内容不僅包括節目和單集的标題,還包括shownotes内容,使搜尋的範圍更大更全。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排行榜。小宇宙首頁的内容榜單分為最熱榜、鋒芒榜和新星榜。

  • 最熱榜:當下引起廣泛關注的内容
  • 鋒芒榜:頗具潛力的優質内容
  • 新星榜:近期新播客的精彩内容

榜單根據前一天單集的表現有算法計算得出,計算緯度較為多元,包括:内容受歡迎程度、話題新鮮度、互動氛圍等。可以看出,小宇宙在豐富内容擷取路徑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内容熱度與社群氛圍的平衡。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2)訂閱頁

相對于發現新節目而言,已訂閱節目的更新對使用者而言具有更高的偏好價值和更低的試錯成本。尤其對于長期、高頻使用小宇宙的使用者而言,他們已經養成了比較固定的播客收聽路徑,更加關注訂閱内容的更新情況,最高頻的需求就是檢視自己的訂閱是否更新。

在訂閱子產品,在基礎的節目更新清單之上,小宇宙還新增了「星标訂閱」和「為你推薦」功能。 列舉幾個使用者訂閱節目的場景:

  • 搜尋關鍵詞出現的某一單集,聽了之後感覺不錯就訂閱了整個節目;
  • 關注的主播新開了一檔節目,期待了很久,在主播首頁看到就立馬關注了;
  • 在發現頁看到了節目推薦,浏覽節目詳情和單集标題後,覺得符合興趣就訂閱了;
  • 在其他平台上一直是該節目的粉絲,使用小宇宙後搜尋訂閱;

    ……

可以發現,訂閱節目在使用者心中同樣有喜愛度和關注度的高低區分。星标訂閱可以看作是對訂閱節目優先級的設定。使用者将訂閱節目設定為星标訂閱後,在更新清單中就可以隻看星标訂閱的更新,使用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看到自己更加關注的訂閱節目的更新,而不用在冗長的更新清單中找尋自己關注的節目,提升了内容擷取效率。

為你推薦則是根據個人偏好而為使用者推薦的訂閱節目的更新内容,能夠讓使用者在“不知道聽什麼”的時候提供一些選擇。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在未訂閱節目時,小宇宙提供了從其他平台導入訂閱的功能,根據俞軍在《産品方法論》中提出:

使用者價值= (新體驗-舊體驗) – 替換成本

這一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更換産品時的替換成本,有利于使用者從其他平台的遷移。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3)其他内容擷取方式

除了發現頁和訂閱頁之外,小宇宙還有一些内容觸達的管道,如訂閱某節目時的推薦訂閱、評論區的連結跳轉、使用者首頁的喜歡和最近聽過、單集詳情頁的相關單集等,都是使用者擷取内容的補充管道。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2. 收聽播客

(1)以單集為單元的收聽模式

與許多其他平台不同,小宇宙以單集為收聽單元。以喜馬拉雅為對比,喜馬拉雅在點進某播客後,播放清單就自動擷取到整個播客節目的所有單集,并且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播放;而小宇宙則需要自己手動「定制」播放清單,如圖,在節目詳情中多選單集加入播放清單,才能進行自動播放,相當于喜馬拉雅的「播單」功能。

播客節目的特點是每期之間的關聯性不高,使用者可能隻對節目中的某一單集感興趣,小宇宙基于這一收聽特點将單集作為收聽的基本單元,更加關注使用者的内容收聽偏好;而播客在喜馬拉雅平台中僅占一小部分,有聲書、相聲、廣播劇等其他業務對單集連貫度的要求較高,是以以節目作為收聽單元。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2)關注高頻使用場景

睡眠、駕車是播客使用的高頻場景,針對這些場景,小宇宙開發了睡眠定時和功能,可以自由設定睡眠時間;小宇宙還開發了Carplay模式,以覆寫駕車時使用者的播客收聽需求。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3)時點、點贊定位高光内容

此外,小宇宙還是設定了時點點贊功能,點贊情況會以類似于聲波的形式呈現在時間軸中,使用者可以通過點選具體時點來快速定位到高光時刻。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4)收聽曆史和收聽時長記錄

小宇宙還可以對收聽時長進行記錄,在個人首頁的收聽時長中可以看到自己收聽情況的時長分布,并根據時長以橫向柱狀圖的方式由長到短進行可視化呈現,更具趣味性。

個人頁的收聽曆史能夠顯示以往的單集收聽情況,并幫助使用者找到未聽完的内容,以便繼續收聽。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3. 評論播客

評論是承載小宇宙社交屬性的關鍵場域。在評論區,使用者可以對節目内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進行意見的交換和溝通。

與點贊和節目詳情頁相同,使用者能夠針對具體時點進行評論,并且點選時點可以跳轉到節目對應的時間,也可以按照時點對評論進行排序篩選。

除了評論時點之外,單集評論區還有幾個小功能點是筆者比較感興趣的,例如收藏評論。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在分析這一功能前,筆者想談談播客與評論的關系。很多點傳播客相關的産品分析會将播客與短視訊進行類比,但筆者認為這不是一種妥當的類比方式,與短視訊的大體量、低門檻和泛娛樂化相比,播客内容更加偏向知識性、文化性,且其閱聽人範圍相對小衆,集中在高知人群,從這一角度來看,閱讀可能是更加貼近播客的形式。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微信讀書是一款成功将閱讀和社交結合的産品,如何在不損害閱讀體驗的情況下發揮社交作用,以閱讀促進社交,用社交反哺閱讀,是産品設計需要思考的重點,微信讀書的筆記功能就做到了這兩者的平衡。是以,不能将評論單純地看作是社交元素的嵌入,而是一個内容與社交咬合的齒輪。

筆者看來,播客評論區類似于微信讀書的想法功能。一方面,評論的社交力量可以對主播形成正向促進效應,促進使用者的互相讨論和溝通;而另一方面,評論也是播客内容的延伸,尤其是在幹貨内容較多的播客中,其評論區同樣具有較高的資訊密度。

這是很多點傳播客和讀書軟體忽略或者不願投入資源去做的事情,而小宇宙的評論收藏功能卻很好考慮到了這個需求點,沒有因為評論的社交性而忽略其深層的内容性(微信讀書的筆記也無法收藏,這是筆者個人不滿的一點)。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4. 分享播客

目前,小宇宙支援對喜歡、單集和節目進行分享,并且支援圖檔分享、以及微信、微網誌、小紅書、即刻等平台。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六、改進建議

1. 高光内容顯示的邏輯調整

點贊顯示高光内容是小宇宙的一個獨特功能,能夠幫助使用者快速定位到整集播客的精彩部分。然而,僅憑借點贊量是否能判斷出内容的精彩程度?

我們回到播客收聽的基本邏輯上來,播客本身是長音頻節目,聽衆主要通過聲音來擷取資訊,這一點與短視訊不同,使用者需要将視覺集中在短視訊内容中,與産品界面的互動是高粘性的;然而播客内容主要通過聲音傳遞,閱聽人很大程度上是「解放雙手」,使用者與産品的互動相對較少。

在聽播客的過程中,使用者覺得正在聽的這一部分十分精彩,但是由于手機可能處于鎖屏或根本不在手上的狀态,那麼可能就會出現點贊動力不足或者點贊延時導緻的不精準情況。

是以,筆者認為需要對播放進度條上高光内容的顯示邏輯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例如,結合評論的标記時點功能,将播放點贊和時點評論,以及評論點贊量進行一定權重的計算,綜合衡量這一時刻的精彩程度。

2. 場景功能的加深和拓寬

目前小宇宙開發了駕車模式和睡眠模式兩種播客收聽模式,雖然滿足了部分獨特場景下的收聽需求,但還有較大改進空間。以睡眠模式為例,小宇宙僅僅提供了睡眠定時功能,無法充分滿足「睡前聽播客」這一場景的需求。

筆者爬取了小宇宙在蘋果應用商店的一星評論,除了2022年8月份發生的女性創作者風波之外,夜間模式的缺少是導緻使用者不滿的最大原因。在評分中,很多使用者表示在睡前打開小宇宙眼睛都會感覺到不适,作為播客使用的高頻場景,這一問題嚴重損害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小宇宙需要對播客使用場景進行進一步的開發。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3. 優化内容品質判斷

相對于短視訊和文字而言,播客是一個試錯成本相對較高的内容形态,動辄一小時的時長和無法預覽的聲音形态使使用者經常無法判斷内容的真實品質。

目前在小宇宙發現頁的節目推薦中,單集有收聽量、評論量以及使用者評論,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加綜合地判斷内容品質,可以将喜歡、點贊、分享數量外顯。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七、商業嘗試

當我們在看一個産品時,必定會看到其背後研發團隊的理念和氣質。小宇宙背靠即刻團隊,承襲其一貫的小而美風格,對商業變現和增長的追求并不十分迫切。

目前,小宇宙對商業化已經有初步的嘗試,談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

1. 内容付費

從2.9.0版本開始,小宇宙開始嘗試推出付費單集功能,并上線宇宙錢包承載使用者充值功能。使用者可以購買自己感興趣的付費單集,還可以贈送給自己的朋友。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2. 廣告贊助

随着小宇宙攪動了播客市場,衆多品牌也開始将目光轉向播客,目前口播廣告和節目冠名是品牌與播客創作者進行商業合作的形式。

據JUSTPOD對播客閱聽人的調查,83.5%的聽衆願意接受節目頭尾插播硬廣,55.3%能夠接受品牌對播客的冠名,未來廣告贊助還是小宇宙商業化的主要形式。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3. 品牌播客

除了向播客節目投放廣告和冠名贊助之外,越來越多的品牌主開始創立自己的播客欄目。播客并不是轉化導向型的傳播媒介,是以品牌播客的作用并非為了銷售轉化去引流,而是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這是個不錯的品牌」。

小宇宙APP的營運負責人芒芒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談到,新消費品牌(如外星人電解質水、三頓半等)和各行業的頭部企業(如飛書、特斯拉等)是開設播客的主要群體,這類品牌都有較強的建立品牌形象的需求,希望能夠通過播客來向使用者傳遞自己的品牌理念群組織文化。

為播客而生|播客APP小宇宙産品分析報告

除了内容付費、廣告贊助和品牌播客之外,小宇宙還從平台層面推動了内容側的商業合作,如小宇宙與QQ音樂達成協定,在QQ音樂同步更新小宇宙每日推薦的三檔播客内容,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目前小宇宙的商業化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沒有十分迫切的商業化任務,但産品歸根結底還是要創造商業價值,使用者打賞、會員模式、直播等模式等待小宇宙進行進一步挖掘。

八、結語

總體而言,小宇宙是一款「簡單、精緻、治愈」的産品。經過兩年的逐漸沉澱,在中文播客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無論在創作者、使用者還是内容方面都累計了一定的資源,在商業化道路上小宇宙也有所突破。希望在未來發展道路上,以小宇宙為代表的播客平台能夠各放異彩,讓中文播客逐漸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成為一個健康、良性、有為的行業。

以上就是筆者對小宇宙的分析,個人水準有限,如有分析不當之處歡迎指正,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本文由@魍鬻閮|||🌋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