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

1921年,當基于M3計劃的N3戰列艦計劃完成時,五大海軍大國在華盛頓特區召開了一次關于太平洋地區國際秩序和海軍軍備的國際會議.C海軍造船機構負責人尼廷森·丹科特(Nitinsen Dancott)敏銳地意識到主艦的排水量将限制在35,000噸以下。 是以,他要求造船機構開發一艘新戰列艦,最大噸位為35,000噸。

由于對戰列艦巡洋艦的關注,造船局盡一切努力設計了新的戰列艦巡洋艦,但一個轉折點為新戰列艦的誕生提供了機會。在華盛頓會議的談判中,日本敦促保留其即将完工的"瑤"級戰艦,最終英國、美國和日本互相讓步,日本可以保留并繼續建造"長門"級戰艦,美國可以完成兩艘在建的"科羅拉多"級戰艦,英國被賦予了建造兩艘新軍艦的目标。

1922年2月6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正式簽署,各海軍強國的海軍力量受到嚴格限制。正是在條約簽訂當天,英國議會準許了一項提案,即在1931年之前建造兩艘戰列艦,這将彌合皇家海軍與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差距。到當年9月11日,O3b(O3b方案是"A","B"兩個主炮塔都是裝填設計,後面的"X"和"A"炮塔都位于同一平面上,三個炮塔都是三角形布局。盡管布局怪異,但O3b的設計縮短了彈藥庫中裝甲帶的長度,有助于減輕整體重量,最終被選中)基于新的戰列艦設計被正式采用,奇怪的"納爾遜"級戰列艦誕生了。納爾遜級戰列艦有兩艘船,納爾遜和羅德尼。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

納爾遜水準面的主炮齊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爾遜級主要用于阻止德國大型軍艦進入大西洋進行突破行動。在此期間,羅德尼号參加了挪威戰役,并在戰鬥中受傷。1941年後,納爾遜級開始擔任護航任務,羅德尼号參加了俾斯麥号周圍的戰鬥,成為擊沉該艦的主力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功。

1941 年 5 月 24 日,皇家海軍的胡德号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号在丹麥海峽攔截了德國艦隊。在這場巨大的戰鬥中,"胡德"号被"俾斯麥号"擊沉,"威爾士親王"号受傷。當它停靠在斯卡帕灣時,羅德尼号經常與胡德号停靠,兩艘船上的許多人都是朋友,他們沒想到皇家海軍的驕傲會在幾周後沉沒。.m 13點,羅德尼号航空母艦接到海軍部的指令,立即轉身加入母國艦隊,攔截俾斯麥号航空母艦。

盡管未能在美國進行維修,但羅德尼号保持了超過20節的高速,這對該船的發動機組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于長時間過載,Rodney上的鍋爐發生了嚴重故障,由于通風不良,它所在的鍋爐室上升到50度。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整治戰鬥,巨型戰艦繼續高速沖向戰場,而後面的三艘驅逐艦則因海況惡劣而越陷越遠。盡管失去了驅逐艦的保護,但羅德尼号航空母艦并不擔心遭到德國潛艇的攻擊,漢密爾頓船長認為這艘潛艇不适合潛艇戰。在航行中,羅德尼讓無線電保持靜音,這樣他就不會透露自己的下落,以免吓到蛇。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

(上圖)1945年羅德尼号航空母艦的兩幅畫像

1941年5月25日,一直高速移動的羅德尼号航空母艦減速并等待其後面的驅逐艦,向坐在喬治五号航母上的海軍上将托維發出了一封非常簡短的電報。1100時,托維要求所有軍艦向北搜尋俾斯麥号。漢密爾頓在羅德尼号上,在研究了俾斯麥号應該前往法國的布列斯特港後,他想向托維通報了他的想法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艦隊開始向東北方向搜尋。盡管失去了目标的确切位置,羅德尼仍然以21節的高速向東北方向前進。

1941年5月26日.m 10點35分,俾斯麥号被卡塔琳娜水上飛機發現,當天下午,羅德尼号也被一架德國飛機發現。傍晚,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艦上的劍魚魚魚雷飛機對俾斯麥号發動了魚雷攻擊。俾斯麥号最終被三枚魚雷擊中,其中一枚擊中了船舵,導緻舵角卡在15度,是以該船開始在海上盤旋。

5月27日上午8.m,羅德尼号和喬治五世号在海平面上發現了桅杆,後來确認它是重型巡洋艦諾福克号。不久,諾福克号發現了漂浮在海上的俾斯麥号,并立即将目标位置發送給了船隻。接到消息後,羅德尼和國王喬治五世立即轉身,他們很快就找到了目标。0843時,國王喬治五世首次向25,000米外的俾斯麥号開火。0847時,羅德尼号從兩個炮塔"A"和"B"中用六門406毫米主炮向目标開火。由于精确測量了目标之間的距離,羅德尼的第一輪射擊落在距離俾斯麥海約160米的地方,第二輪射擊飛越目标,第三輪射擊對目标造成交叉射擊。

.m 8點49分,當羅德尼開火時,俾斯麥号開始反擊。通過識别羅德尼,俾斯麥号将其火力集中在對自己構成最大威脅的目标上,其第二輪串聯射擊在目标上形成了交叉火力。羅德尼的第四回合标志着俾斯麥的命運逆轉,其中一枚炮彈擊中了它。在0902時,一枚406毫米炮彈以俾斯麥号的"B"炮塔為中心,刺穿了炮塔的頂部裝甲并在内部爆炸,導緻整個炮塔失去戰鬥力。與此同時,另一枚406毫米炮彈落在俾斯麥"A"和"B"炮塔之間,暫時失靈。羅德尼發射的"羅德尼"号擊退了俾斯麥号主炮的一半火力,充分展示了其炮彈的威力。

擊中俾斯麥号後,英國軍艦越來越精準,不同口徑的炮彈落在俾斯麥号上,迅速摧毀了上層甲闆和大部分火炮。當與目标的距離減少到不到10,000米時,羅德尼号上的152毫米子炮加入了戰鬥。當距離減少到2,700米時,羅德尼号發射了兩枚魚雷,右側有魚雷發射管,其中一枚擊中了俾斯麥号,這是海戰史上唯一一次戰列艦用魚雷擊中戰列艦。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

納爾遜級406毫米主炮塔的布局圖(上圖)

.m 10點以後,英國軍艦的飲用水越來越少,留下漂浮在海中的燃燒的俾斯麥号。由于缺乏燃料,羅德尼号和喬治五世國王号傳回,多塞特号重巡洋艦最終用魚雷擊沉了俾斯麥号。在與俾斯麥的戰鬥中,羅德尼共發射了378枚406毫米炮彈,其中40枚被擊中,射程為每分鐘1.6發子彈。在戰鬥中,隻有一枚150毫米炮彈擊中了羅德尼号,但它的破壞力小于主炮的最大後座力。

能夠參加擊沉俾斯麥号的戰鬥對羅德尼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榮譽。

摘自英國軍艦全史(上下卷)

“羅德尼”号戰列艦擊沉“俾斯麥”,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