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刷屏了。
上映僅僅三天時間,它就打破了35項紀錄,榮譽榜單裡,密密麻麻寫滿兩個字:冠軍。
評分嚴苛的豆瓣也迅速出分,22萬觀衆評價,開分8.3,是目前為止所有春節檔電影中,口碑最好的。
但就是這樣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中國科幻,排片卻不盡如人意,很多想看的觀衆都買不到票。
中國科幻的崛起還需要更多的支援,不正常的排片,勢必影響到《流浪地球3》的制作經費,小破球沖啊!
翻看網絡已看評價,也是齊刷刷的五星。
終于,2019年打開中國科幻電影大門的“小破球”,再次靠《流浪地球2》成功出圈,也再一次撐起中國電影的門面。
立項的時候,主創就放下狠話:
比起第一部,《流浪地球2》要高标準,嚴要求,彌補缺憾,填補錯誤。
簡言之,要比第一部更好,要全方位“更新”。
而在這部大片全面更新的口号下,其實藏了“四招殺手锏”。
成功讓觀衆入坑的同時,也為國産科幻片,立起了新的天花闆。
一、吳京的咆哮與浪漫,劉德華的眼淚,李雪健的怒吼,細扒這些細節
《流浪地球2》的更新,首先展現在演員陣容上。
既有上一部已經死去的劉培強(吳京 飾),因為是前傳的緣故,是以這個人物,在第二部中更加豐滿。
又有新增的圖恒宇(劉德華 飾),一個沒有武力值,但有腦力值的末世科學家。
既有中國人領袖周喆直(李雪健 飾),一字一句都代表着中國聲音和中國态度的外交官。
又有韓朵朵(王智 飾),能徒手背摔吳京的女漢子。
老人+新人,影帝+天王巨星,是更新的配方,是全新的味道。
在《流浪地球2》中,所有的演員都線上,三個主要角色的演技,都是爆炸的,飙戲賊爽。
皮哥印象深刻的有三個瞬間,這三個瞬間,既代表了《流浪地球2》的演技水準,也代表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點和宿命結局。
01、吳京的咆哮與浪漫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流浪地球》第一部中,劉啟的那張家庭合照裡,摳掉了劉培強的腦袋。
因為在他心裡,父親是害死媽媽的罪魁禍首,是毫無感情的航天員。
但看完第二部,劉培強這個人物會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也更加偏向普通人。
尤其是吳京的兩處表演,代表着他從男孩向男人的轉變。
剛開始,他是跟着師父的愣頭青,飛機開得賊快,師父在後面不停叫喚。
前腳師父叮囑他不能談戀愛,後腳他就看上了韓朵朵,并展開瘋狂攻勢。
送花的那一幕,吳京生動诠釋了什麼叫“直男”。
在一衆人的圍觀下,他害羞,嘴瓢,最終沒能說出任何表白的話。
那種腼腆,一點也不像個開戰鬥機會超速的飛行員。
雖然送花可能是最“土”的招,但在吳京的演繹下,我們仍然感受到了别樣的浪漫。
但有了家庭,意味着有了牽絆,也意味着男孩終于長大。
在面試航天員的時候,面對MOSS的刺激和追問,他終于爆發了。
先是雙手顫抖,再是青筋暴起,然後對着玻璃背後的面試官一頓咆哮,大聲質問,甚至想抄起闆凳砸過去。
但反應過來的他,馬上又道歉。
因為中年男人,就是慫,因為不慫,他可能喪失去地下城的資格,而沒有這個資格,老婆孩子嶽父,都得死。
從男孩到男人,這是劉培強的蛻變,他就像我們每個人,總在那麼一瞬間的咆哮裡,完成洗禮和成長,徹底長大。
這也讓無數觀衆看到了劉培強的不甘,原來他以前也是個快樂小子,他不是生下來就是願意舍身的航天員。
有時候,之是以做出犧牲的選擇,是因為心中的牽挂。
02、劉德華的眼淚
比起劉培強,圖恒宇要更難。
一次車禍,他失去了老婆孩子。
女兒丫丫在彌留之際,獲準将意識傳入電腦,從此丫丫雖然活在數字世界,但僅有兩分鐘生命。
靠着這兩分鐘,圖恒宇撐了一輩子。
劉德華的表演無可挑剔。
他可以是一個慈父,面對丫丫的時候,他常常淚眼婆娑,想女兒想到流幹眼淚。

但當他腦子裡有點小心思的時候,你看他的眼神。
怕不怕?
從慈父,到狠厲,從溫暖,到陰鸷,劉德華一場哭戲,一個眼神,就能征服所有的觀衆。
圖恒宇這個角色,也因為對女兒的情感,遊走在正邪之間,變得複雜,難以捉摸。
但這,也正是圖恒宇這個角色的魅力。
沒有誰天生就是一臉正派的好人,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隻不過看你面對的是什麼,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段哭戲中,劉德華全程都是無實物表演,感情卻飽滿到溢出銀幕。
天王老了,但天王,依舊能打。
03、李雪健的怒吼
李雪健老師飽受鼻咽癌困擾,但這麼大年齡,依舊能出演角色,值得敬佩。
很多人在質疑:既然得病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還要出來演戲?
但《流浪地球2》中,當外交官周喆直出場的時候,一瞬間你就能懂,為什麼必須是李雪健。
李雪健隻要往那裡一坐,一身中山裝,一臉嚴肅,看上去就是有經驗、有閱曆、有威嚴、有氣場的中國外交官。
告訴皮哥,你們想到了誰?
電影中,為了讓大家聽得更加清楚,李雪健的聲音是經過AI處理的。
但整部影片中,隻有一句話,用的是原聲,就是那句:點火!
這是一聲怒吼,是對所有不信任的回擊。
但恰恰因為是原聲,是以有一種撕裂感,那好像是傾盡全力的一聲吼。
也正是這聲怒吼,讓那一瞬間有了即使末世到來,周喆直卻信心爆棚,上司力爆棚的感覺。
李雪健就是定海神針。
他也是皮哥這麼喜歡《流浪地球2》的最大原因,沒有之一。
二、硬核科幻,特效全面更新,災難場景壓迫感十足,夠爽!
不少觀衆說,《流浪地球2》是硬核科幻,既然是“硬核”,當然應該有足夠的特效撐住這兩個字。
事實上,第一部《流浪地球》,特效雖然很好,但依舊瑕疵不少。
有些畫面CG感十足,遠景鏡頭很多,特寫很少,就是因為怕怼近了拍,露怯。
但到了《流浪地球2》,情況則完全不同。
同樣三個特點,讓皮哥帶大家看一眼,什麼叫做真“硬核”。
01、遠景變少,近景變多,怼得多近都是真實
看過影片就會發現,《流浪地球2》中,遠景變少了,特寫變多了。
航天服,完全按照真的一比一制作,人進去可以穿起來,潛水服也是如此。
太空中的隕石碎片,離觀衆可以距離很近,幾乎看得清紋路,
航天器,經過概念+實際制作,細膩到螺絲釘級别。
為數不多的遠景鏡頭,也沒有那種CG的懸浮感。
敢近景拍,敢特寫拍,這是中國科幻的進步,也是郭帆導演的自信。
他曾直言,做道具,自己都是做到産品級别。
什麼是産品級别?
就是每一個道具,每一個裝備,都是有内構的,不是單純的模型。
月球車可以開動,裝備可以穿戴使用,甚至可以批量化生産。
為了真實還原科幻概念和一些未來科技産品,郭帆還找來中科院的科學顧問,為電影寫了一整部科幻底層資料。
删減完後,還有20萬字。
主創的态度,決定了影片的品質,這恰恰是我們為《流浪地球2》歡呼的原因。
02、太空電梯的還原
《流浪地球2》的花絮中,郭帆導演有句名言:再也不拍電梯了。
因為太空電梯,太難了。
這個概念,最初是現代宇宙航行學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的。
之後,“太空電梯”這個東西,反複出現在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等名家的小說裡,成了科幻世界的代表性景觀。
它高9萬米,連接配接地表和宇宙,可以直通九霄。
而《流浪地球2》,是世界影史上第一次全面、真實、細緻地展現太空電梯的電影。
這玩意兒,從構想到概念圖,從設計到實物,幾乎貫穿拍片全過程。
為了還原震感,最後甚至為整個拍攝空間加裝了彈簧和電機。
從點火到牽引,從電梯的細節到内裡的構造,郭帆極盡還原。
每看一次都是震撼,每每看到都讓人想驚呼。
這也是整部《流浪地球2》的科幻裝置中,最真實,最細膩,也最吸引人的。
除此之外,電影中還有不少未來科技。
比如圖恒宇的機械狗笨笨。
巨大的領航員空間站,以及安保門機器人。
所有的裝備,都十足逼真,經得起任何鏡頭的檢驗。
就說,牛不牛?
03、災難場景全部更新,機群戰鬥,月球墜落,大場面相當震撼
《流浪地球2》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部災難科幻片。
既然有“災難”二字,那災難大場面必不可少。
有一場太空電梯的機群空戰,就讓人驚掉眼球,每一點戰鬥細節和排程,都十足逼真,場面多而不亂。
戰鬥機和無人機互相戰鬥,體驗感拉滿。
天空中隕石墜落的場景,末世感十足。
而洪水滔天的鏡頭,也很有壓迫感,讓人分分鐘想要逃離。
這所有的大場面,卻又不僅僅是大場面。
之前的國産科幻中,往往喧賓奪主,以“場面”為噱頭,卻忽略故事。
但《流浪地球2》中,所有的視效,都在為故事服務,所有的場面,隻不過是推進故事的一個環節。
這才是真正的科幻。
三、最值得留意的9個彩蛋
電影層面,皮哥就說這麼多,這道視覺盛宴留着大家親自到影院享用。
但是有一點不能不說,那就是片中彩蛋。
郭帆導演,是個有情懷的導演,《流浪地球2》中,有一系列隐藏彩蛋,皮哥看了一遍,發現了超過30個。
這裡找出9個,與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大家如果去看電影,可以留意這些彩蛋,會更有趣,更快樂。
01、Made in China
在劉培強電梯打鬥的環節中,有一個軸承飛了出來,上面明顯寫着“Made in China”。
這是對中國制造的肯定,當然也意味着,“太空電梯”産自中國。
導演這點小心思,被捕捉到了,後來這個軸承,也成了隻屬于劉培強和韓朵朵的浪漫。
片中還有一個巨大的中國制造,就是殲20,隻不過,已經更新成為垂直起降款。
02、吳京經典姿勢
電影中,吳京調侃了自己的經典姿勢,就是下圖這個。
這個招牌動作一出來,影廳所有觀衆都會心一笑。
具體在哪兒,皮哥不忍劇透,留給大家自己看。
03、圖恒宇
圖恒宇姓圖,顯然是來自“圖靈”的圖,而片中,圖恒宇對人類量子計算機MOSS的開發功勞甚為重要。
導演也在以此緻敬圖靈,當然,圖也是“兔”的諧音,而今年恰好是兔年。
04、圖丫丫的虛拟空間
丫丫的虛拟空間中,有很多兔子元素。
她的平闆支架是兔子耳朵,家裡養着小兔子,有兔子玩偶,穿的毛衣上也都是兔子,這是在慶祝2023年的兔年新年。
05、“親人兩行淚”
劉培強上電梯的時候,管理人員有一句提示,緻敬了第一部的爆火梗——
“親人兩行淚”。
另外,吳京集結敬禮,月球逃生車,地下城,蚊子餅,洛杉矶發動機等等,都是對第一部的緻敬和勾連,太多太多了。
06、馬兆
馬兆這個名字,科技意味十足,因為“兆”本來就是計算機資料的計量機關。
而馬兆在寫遺書的時候,寫了一個大大的“∞”,也就是無窮大符号。
這既說明馬兆有獻身的決心,也說明他對電子生命,已經有了想法,更印證了自己的名字,兆,也有無窮的意味。
07、吐槽北京房價
水底執行任務的時候,圖恒宇見到了被淹沒的房産中介店面。
在門口的廣告牌上,寫着北京當時的房價,300塊一平米。
圖恒宇吐槽:終于便宜了啊!
08、一連串緻敬
《流浪地球2》緻敬了很多經典的科幻作品。
比如雙足機器人緻敬《星際穿越》,月球石碑緻敬《2001太空漫遊》。
甚至也有對大劉的緻敬,比如核彈數量緻敬《三體》。
真正的科幻迷,看《流浪地球2》,肯定是很享受的。
09、吳孟達的出鏡
片中,還原了劉培強嶽父的鏡頭,也就是吳孟達飾演的角色。
這個角色一共出現了三次,有次正面的大特寫,是在劉培強和韓朵朵的婚禮上,他作為老嶽父的出席。
這是個怼臉拍,雖然我們知道這是後期制作,但看到達叔的那一刻,相信大家都繃不住了。
最後走進地下城的時候,達叔也露臉了。
這之後,就是第一部故事的開啟。
片尾,也有“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先生”的字樣,是以皮哥說,郭帆導演有情懷。
四、《流浪地球2》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說了這麼多,該聊聊《流浪地球2》的核心了。
皮哥感受最深的,是《流浪地球2》的國際視野和格局。
故事中,所有的人物,是由全世界最頂尖的航天員去完成的,全球也成立了聯合政府,五常都有展現。
而執行任務的時候,會有各種語言說明指令,尤其是“五十歲以上出列”那一段。
可以說,《流浪地球2》,核心精神是我們崇尚的集體主義,但依舊有歐美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
這讓《流浪地球2》具有了普世價值,是宣傳我們集體主義的價值,也是歐美人能看懂的個人價值。
是以,最近開分後,電影在國外的爛番茄平台評價很高,觀衆可看度高達92%,國外媒體也不吝溢美之詞。
這,才是真正的價值觀輸出。
從小處講,電影也融合了中外價值觀。
比如外國最看重的家庭,其實整部電影推動的原因,就是家庭,不管是劉培強還是圖恒宇。
但這裡面,有不少隻屬于中國人的浪漫。
比如片中對月亮的不舍,比如韓朵朵一定要回家鄉上海看一下,比如末世下,劉培強依舊會把珍貴的水果送給沒有糧食的小姑娘……
而當玫瑰花瓣和玻璃一起碎裂飄在空中的時候,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覺得美。
影片最後十分鐘,基本是埋設了第三部的線索。
幾方力量,已經有迹可循。
人工智能,數字生命,現實人類,基本就是以後的力量糾葛和劃分。
而這一步,在讨論了生存、現實、價值等高概念哲學問題之後,第三部會是怎樣,皮哥已經坐不住了。
看完第二部就想看第三部,郭帆導演說,不賠本就接着拍。
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也期待更多主題的科幻電影湧現吧!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