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優點】
商用大涵道比單級風扇的渦扇勾優點就是燃油效率高,熱機效率三部分組成:燃燒室效率+内效率+外效率。
燃燒室效率就是這些油能燒出這麼多熱,實際燒了多少出來,而民發的核心機(高壓壓氣燃燒室高壓渦輪)甚至直接來自軍發是以跟軍發一樣。
内效率是油燒出來的熱量能帶來多少做功(驅動渦輪和噴氣推進)。這個值在沒有加力燃燒室的發動機(也就是戰鬥機發動機)和總壓比正相關,這也就是為什麼商用航發的壓比越來越高。此外還與渦輪前溫度與環境溫度之比呈正相關,這是為什麼商用和軍用發動機都在追求提高渦輪前溫度,這對渦輪冷卻系統和渦輪材料,塗層提出了諸多挑戰。
外效率是排氣排出去這些動能帶來了多少前進的能量。而這個東西跟排氣速度成逆相關,也就是排氣速度越接近進氣速度外效率就越接近100% 當進氣和排氣速度一樣的時候 外效率100% 當然這時也不會産生任何推力。
那麼提高效率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降低排氣中的廢熱 用這部分能量來推動越多越好空氣而這部分空氣被“推”了以後的速度越慢越好。換句話說,提高涵道比,更溫柔的推更多的空氣。
圖2橫軸是涵道比,縱軸的Bs(紅)是每秒機關推力的油耗。
當然涵道比也不能無限增加,大涵道比也帶來了很多劣勢比如機翼離地間隙,重量,迎風面積,發動機外殼風阻。而且雙軸架構航發的風扇與低壓渦輪轉數沖突,Leap應該是傳統雙軸架構商發的極限涵道比了。
軍用渦扇發動機:亞音速飛行更高燃油效率,加力燃燒室開啟時更大的推力提升潛力。
上文寫的一樣,軍發也得稍微追求一點燃油效率,要不然作戰半徑太受限。也就用了渦扇,可是大渦扇迎風面積太大,重量太大,等等。無法超音速飛行,無法激烈的大過載機動。
是以工程師選擇了小涵道比,但是更大壓比的多級(一般為3級)低壓壓氣,被低壓壓氣機壓過的核心氣流,一部分進入内涵道,壓縮點燃做功。一部分進入外涵道,在低壓渦輪後部,内外涵道氣流混合。(其實這麼說不特别正确,也不是工程師選擇了小涵道比渦扇,本來渦扇開始就是多級風扇,小涵道比,包括商用渦扇,比如普惠從JT3C做的JT3D,3級低壓壓氣換成2級葉片更長的低壓壓氣,開了個外涵道)。
這也就是内混式渦扇,然後因為灼熱的核心廢氣被相對冷的外涵道氣流冷卻,混合氣溫度降低,進入加力燃燒室的時候,可以噴更多的油,把混合氣流燒到氧氣完全燃燒,然後經由可變超音速推力噴管噴出。因為加入燃燒室以後在發動機核心部位沒有金屬零件了,是以可以完全燃燒,假如在主燃燒室完全燃燒,那高壓渦輪會瞬間融毀。
戰鬥機的發動機總壓比遠低于商發,不光是有結構重量考慮,還有在戰鬥機超音速飛行時,不管是進氣錐還是進氣道都可以提供一定(甚至很高的)壓縮。詳見:最優雅又最野蠻的動力——SR71黑鳥的心髒普惠J58。
假如一台飛機隻考慮超音速飛行的話,是不會用渦扇的,比如協和的動力Olympus593,雙軸渦噴配加力燃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