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永清鎮的一座2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攝影:郭繼雄
新華社蘭州8月15日電(郭繼雄)甘肅發展光伏扶貧有兩大自然優勢:陽光和土地。清水縣永清鄉村民趙子紅是光伏發電的受益者之一,去年國家補貼2萬元,自費4000多元,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一年4000多度電,收入3000多元。
2014年,清水縣被列為甘肅省精準扶貧光伏發電項目首批試點縣之一,建立了分布式光伏扶貧發電建設試點項目。20兆瓦集中式光伏電站位于永清鎮,是天水市最大的光伏扶貧項目,年發電量超過2200萬千瓦時。
據了解,清水縣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村共試點光伏電站20座,分布在偏遠鎮臨夏村、白駱駝鎮陽平村、永慶鎮長陽村等20個行政村,電網容量1.2兆瓦,均采用全上網模式。根據相關政策,光伏電站每用一次電,貧困戶可增加收入一進制,年收入3000元,受益20年。光伏發電惠及貧困戶,也解決了村集體經濟殼的問題。
圖為清水縣供電公司員工正在考察光伏發電裝置。攝影:郭繼雄
永清鎮雙陽新村是一處新農村搬遷,十幾裡左右的數百戶家庭搬進了去年全新的别墅式新家。村民鄭鳳琴家用微波爐、電磁爐、電餅、電三輪都唾手可得,作為全村15個精準扶貧家庭之一,光伏扶貧政策讓她擺脫了貧困,享受了電氣化的生活。
張楊村幹部袁寶彩說,受環境因素影響,張楊村的莊稼不易種植,遇到幹旱缺水年或冰雹等自然災害,莊稼将遭到破壞,依靠村民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2013年村貧困戶71戶,個人所得隻有2400元。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養牛、胡椒種植等産業,加上光伏扶貧政策的實施,全村實作了整體扶貧,個人所得已達6800元。
為保證光伏項目并網順利進行,幫助當地發展綠色生态新農業,清水縣供電公司主動提供政策宣傳、業務驗收、并網傳遞等服務,指定客戶經理"一對一"實時跟蹤項目進度,"點對點"回複客戶電商技術咨詢,認真制定項目現場勘察, 電力供應方案,提前規劃建設并網支線,確定光伏扶貧電站按時開工。
圖為清水縣永清鎮雙陽新村的新面貌。攝影:郭繼雄
從目前利用具有"一招一收、精準扶貧"特點的光伏發電項目,不僅實作了從"輸血扶貧"向"精準扶貧"轉型的扶貧發展,再到改變民生、促進新興産業的發展和農村資源的有效利用。
截至2019年7月,清水縣已完成累計發電量231萬千瓦時,累計落戶補貼基金107萬元,戶累計收入8871元。上網電價收入結算對應縣财政扶貧賬戶,直接撥給農民一個折扣,使全鎮240戶精準扶貧戶實作貧困收入穩定增長。
據預測,到2020年,清水縣的用電量有望達到1.7億千瓦時,随着全縣用電負荷的增加,光伏發電項目将逐漸恢複正常,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前景良好。"有了長遠的收益,就有了改變民生的基礎和信心。"袁寶彩說。(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