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透視券商2022數字化轉型(上):IT人才儲備、系統安全運作仍是重中之重,量化交易“軍備競賽”不斷升溫

作者:金融界

财聯社1月23日訊(記者 黃靖斯)2022年,券商發力金融科技步入“新基建”時代,行業已不滿足于研發零碎孤立的算法、工具和平台,而是試圖建構體系化的數智金融服務能力,通過戰略、組織、思維、文化、工具、模式等來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2022年,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和資訊安全建設取得紮實成效。盡管具體發力方向各有側重點,但提升客戶體驗、降本增效、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業務和技術融合、實作自主可控能力、建設數字化人才梯隊、保障安全運作、量化交易服務成為行業關注的高頻發力點。

2022年,證券行業複合型、高端型、專家型金融科技人才一将難求。在培育多層次數字化人才梯隊上,證券公司各顯神通,比如優化人才引進模式,拓寬人才晉升通道,強化隊伍能力建設,再比如依托多元化人才激勵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等諸多形式。

2022年,保障系統安全平穩運作依然是上述布局的根本要求和大前提。對證券公司而言,在目前數字化全面滲透、資訊技術架構快速變革、軟體疊代頻率越來越快等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保障業務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就好比“給高速飛奔的火車換輪子”,需要從管理制度、基礎設施、營運團隊、應急管理、技術保障、宣傳教育等方面進行保駕護航。

無論是打造堅實的數字技術底座,還是培育多元化金融科技人才梯隊,或是建構智慧安全營運體系,過去的2022年,證券行業的金融科技硬實力已從局部賦能轉變為全面賦能,甚至部分引領券商業務發展,逐漸提升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和廣度。

券商2022數字化轉型高頻發力點

2022年,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度幾何?有哪些具體且高頻的發力方向?

在投入方向上,廣發證券聚焦于改善産品和服務能力、改善使用者體驗、增加業務收入和降低成本、加強風控和提升效率、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和突破點,以數字化賦能各業務及職能領域,同時加大對數字中台的建設投入,持續推進中台戰略落地,進一步為數字化轉型夯實基礎。

賦能買方投顧服務是中金财富數字化轉型的顯著标簽,志在通過“數字化獲客及營運”實作跨越式業務增長目标。通過客戶360、産品360子產品為投顧提供更好的KYC及KYP洞察,以RITAS投研投管平台打造⼀體化投、研、顧、銷解決方案,沉澱産品與解決方案多年專業積累,推動買方投顧服務線上化、規模化發展。

海通證券主要開展以“靈活化、平台化、智能化、生态化”為特點的金融科技平台建設,2022年度預計将超過13億元(2021年協會口徑為12億元)。在IT投入不斷加碼的同時,其投入結構也不斷優化,用于自主研發的投入呈現顯著增加的态勢,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國信證券釋出了明确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确定數字化轉型目标是“三提兩降”,即“提升業務能力、提高效率、提高客戶滿意度;降低風險、降低成本”,同時引領公司沿着“數字化”“智慧化”“靈活化”“生态化”四個戰略方向推進數字化轉型。

銀河證券也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工作步伐,除了持續加大IT投入、擴大IT人員規模、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外,重點在建構智能中台、建構專業政策交易全鍊條平台服務體系、建設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台(RPA)、建構基于知識圖譜的集團派系識别能力、引入機房智能巡檢機器人、推動雲生态建設等方面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創新。

招商證券則圍繞戰略上司力、端、客戶與業務價值、中台及底座,建構了具有招證特色的數字化戰略布局,為業務發展深度賦能。如上線深市FPGA期權做市交易系統,促進業務的盈利轉換率提升3.2倍;托管私募TA技術更新,清算效率提升10倍;新一代場外衍生品平台完成多空收益互換全鍊路自研,并實作全品種和全流程電子化管理,審批速度提升近一倍。

量化交易“軍備競賽”不斷升溫

2022年,自主研發和自主掌控低延時相關産品和技術能力有助于提升券商的業務核心競争力,越發成為行業共識。從多家券商的投入力度來看,在一衆金融科技發力點中,追逐超低延遲的“軍備競賽”不斷升溫。

以中泰證券XTP極速交易平台為例,2022年以來,XTP經曆了超過20次重大更新、上百次日常更新。1月,金橋行情節點上線,AlgoX算法平台支援兩融業務;5月,XTP支援滬深新債券交易規則優化;6月,RiskX支援多稽核模式;7月,XTP參與上交所競價流式網關首批上線;9月,支援滬深交易所新增期權合約品種上市等等。目前XTP已覆寫90%、300多家主流量化私募,客戶資産規模已達700多億元,交易額超過9萬億。

在介紹XTP的發展經驗時,中泰證券金融科技委員會主任何波這麼形容:“保守的技術并不能帶來穩定的系統,我們應該積極擁抱更先進的架構,把高可用和低延時整合起來,是以XTP近年來做了雲原生方面的很多探索。除了核心子產品外,中泰證券XTP全面雲原生化。”

廣發證券也分享了在建構多層次、低延遲時間量化交易解決方案上的心得。一是常設“低延遲時間專項技術靈活工作小組”,進行課題共研、協同作戰、聯合優化;二是優化分層,交易鍊路上交易所網關系統、行情系統、政策系統和櫃台系統逐個疊代優化;三是優化測量準繩,建設時延分析系統,對每個環節進行高精度的時延測量監控;四是建設專用的“低延遲時間實驗室”環境。

在為機構客群提供個性化的政策系統解決方案上,海通證券也總結了三點經驗。一是建構完備技術生态,逐漸形成了一套“極速行情+政策系統+多層次極速櫃台”的技術體系;二是提升技術底座能級,如滬深優質托管機房和高性能伺服器裝置等,引入滬深兩地高速專線,全鍊路使用低延時交換機;三是組建了跨條線的機構服務團隊。

招商證券介紹了在量化交易系統布局上的三個做法。一是全鍊路持續優化,建構“五位一體”的全鍊路低延遲交易體系,分别從分解客戶交易模式、提高基礎硬體投入、調優網絡拓撲結構、加速軟體性能優化、網元級裝置融合等方向不斷改進;二是擁抱新技術,将硬體加速技術成功推廣到了交易和政策加速領域,實作了滬深期權做市交易業務全量由FPGA系統承載;三是自主可控,建構統一的低延遲時間交易架構sphere和FPGA金融交易架構,無論是軟體或是硬體,均基于統一架構自主設計和編碼實作,實作100%自主可控的基礎上。

外引+内培打造數字化人才梯隊

在技術密集型的證券行業,券商對高端、專業、複合型數字化人才普遍是求賢若渴。在中證協日前下發的《網絡和資訊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中,重視人才培養作為網絡和資訊安全的一大組織保障也被重點提及,具體包括完善從業人員結構、核心人才的挖掘、青年人才儲備、健全教育訓練體系、增加發展機會等等。

在人才儲備上,2022年,廣發證券共引進了約140名數字化人才,網際網路大廠背景的占比約50%。海通證券也高度重視應屆生招聘工作,集團IT隊伍2022年共計新增60餘人,其中開發人員占比達70%。目前國信證券已組建超過800人的金融科技隊伍,金融科技人才在員工總數中的占比約為7%。招商證券的存量人才儲備也相近,現有金融科技人才超790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券商均有意識地加大了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比如國泰君安校招單獨開辟了“數字化人才專場”;申萬宏源證券也設定了金融科技校招專場;德邦證券則專門推出“夢想極客”2023屆金融科技校園招聘;東方财富校招順勢推出“技術牛人計劃”;國信證券校招也加大了IT相關專業招聘投入,并參與深圳金融科技協會的校企聯合招聘。

“但從招聘的情況來看,今年市場上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數字化等複合背景的候選人供給較以往有一定增長,但高端人才招聘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坦言。

在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上,廣發證券以冰山理論為模型,從業績、行為表現和潛在能力三個大的次元出發,沉澱了880個專業技能名額,衍生出6個應用場景,助力企業精準評定人才。公司還根據人才畫像,對不同層次的人才設定不同的教育訓練體系,以強化企業數字化技能,在“721”法則建構的教育訓練體系即70%在實踐中學習,20%向他人學習,10%參加教育訓練學習。

在健全教育訓練體系上,中金财富重點做了四件事情。一是推出金融科技序列專屬培養體系;二是培養并認證内部講師,開發金融科技專屬課程,為教育訓練提供師資和教材;三是通過入職即指定導師,并進行帶教計劃督導;四是增加線下教育訓練密度,注重DevOps專家、靈活教練、數字産品經理培養,比如組織數字産品人才線下工作坊,提升産品管理人才的勝任力。

國信證券逐漸完善研發、架構、産品、營運、測試、項目管理等專業序列發展體系,不僅為各個IT細分領域提供一定數量的網絡課程,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同步也為人工智能、産品、架構等新型崗位員工創造“走出去”的機會。此外,舉辦金融科技文化節也是國信證券在文化上建構多元人才機制的有益嘗試。

招商證券則圍繞知識、技能、能力三位一體建設金融科技人才專業化隊伍,建立專業領域任職标準模型、人崗比對評估模型以及人才專業能力成長和培養路線圖。此外,為強化數字化轉型的組織保障,招商證券大力推行數字化産品經理制,完成組建60餘人的産品經理隊伍,通過考核、營運、招聘、教育訓練等機制的建立及運作提升産品經理的綜合能力。

多管齊下提高網絡安全“免疫力”

安全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生命線,尤其在目前日益嚴峻的内外部網絡安全形勢下。為持續推動安全防禦體系更新,證券公司主要從管理制度、基礎設施、營運團隊、應急管理、技術保障、宣傳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公司系統安全運作保駕護航,形成全面的網絡安全“免疫力”。

在強化網絡資訊安全全局性建設上,中金财富已将網絡安全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相關内控部門參與重要系統立項、重大測試及變更等風險審查工作。此外,公司也通過流程、工具、監控體系等多方位完善代碼安全、資料安全及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體系。

具體而言,代碼安全方面,釋出中金财富業務上線安全檢測流程規範;資料安全方面,以資料分級為基礎,建構面向資料全生命周期的分級分類防護體系;基礎設施方面,為雲原生基礎設施建構一套牢固的監控體系,實作了對大資料、雲原生、微服務等元件進行基礎資源監控(包括CPU、記憶體、磁盤、檔案系統、網絡)全方位監控和端到端鍊路監控。

廣發證券則打造了企業級業務連續性保障體系、數字化天網感覺能力、數字化應急指揮中心等安全運作保障體系。其一,圍繞軟體生命周期設定了全流程的技術管理機制,包括系統設計環節的TC(技術架構委員會),變更環節的CAB(變更咨詢委員會)等等;其二,打造了“監管控析”的運維中台,建構人機協同的智能運維模式;其三,以ECC(企業總控中心)為基礎,利用運維資料中台與智能化算法,實作IT運作感覺與業務可用性感覺的天網感覺能力。

海通證券也分享了四點經驗,一是高度重視資訊系統的高可用建設、性能容量管理以及應急預案建設與演練;二是夯實營運管理基礎,建立起了一套穩定成熟的科技營運體系;三是提升智能運維能級,通過一體化智能運維平台、機房巡檢機器人、運維數字員工等科技手段,實作例行運維作業全天自動化運作、生産系統7*24小時智能監控全覆寫;四是強化網絡安全保障,比如定期開展全員安全教育訓練,提升員工安全技能,強化全員安全意識。

國信證券總體秉持“預防為主,管理與技術并重”的安全運作的總體方針。在管理體系方面,建立了完備的組織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完善了一二三線梯隊式專業技術團隊,并強化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術的普及;在技術保障方面,夯實公司業務發展的IT基礎資源底座,初步建立了以運維大資料平台為中心的全方位、立體化監控體系和容量評估體系,以及覆寫網絡、主機、資料庫和應用傳遞層面的運維自動化體系,構築了主動防禦安全技術體系。

中泰證券也建構了專門的安全營運團隊,結合日常工作經驗積累、内訓及内外部競賽不斷提升團隊實戰水準;其次,以網絡安全大資料分析平台以及安全營運支撐平台為抓手,逐漸實作網絡安全的态勢感覺能力;此外,公司也通過線上化安全事件管理、漏洞管理、情報管理、應急管理流程,建立和完善安全度量名額,持續提升網絡安全工作的自動化和可視化能力。

本文源自财聯社記者 黃靖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