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作者:小陳茶事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類的喜歡和不喜歡,是很直接的。

有時候很感性,有時候很理性。

大家對于白露茶、白牡丹的喜歡,往往是感性的。

感性的喜歡,屬于心靈,屬于想象,屬于精神層面,具有很強的主觀傾向。

但大家對于随心泡的喜歡,則是理性的。

理性的喜歡,出于實用主義,出于功能上的特殊性,出于實際的價值。

随心泡其實是一款神奇的茶。

神奇到,喝過它的人,便會覺得它好。

一種使用友善、攜帶友善的好,一種簡單便捷就能喝到好白茶的好,一種出差時帶茶随心所欲的好。

尤其,它的克重,極為特殊,不是正常的5克,而是2.5克左右。比平時蓋碗泡的散茶,少了一半左右的克重。

于是,就有茶友,一邊歡喜地喝着随心泡,一邊來問,為何它不是5克而是2.5克呢?

難道這種小塊的餅茶投茶量正應該少于散茶嗎?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2》

随心泡為什麼不是5克呢?

因為,它是随心泡呀。

随心泡,重點在随心二字——随心,随意,随性。

就是怎麼泡都好喝的意思,就是無論哪種容器來泡它,都不會難喝的意思。

大家知道,茶葉天生就自帶含苦澀味的物質。

為了要盡可能多的去掉這些苦澀味的物質,采摘的時候,加工的時候,便極為講究,要看天氣,要注意手法,還要及時攤晾、 薄攤薄晾...

甚至,連沖泡的方式、沖泡的容器、沖泡的水溫、出湯的時間.....等等這些,都要非常講究,否則,就很容易把茶葉當中的苦澀味給泡出來喝掉。

完全是受虐。

而随心泡的出現,就是來解決這種“受虐”的。

它在沖泡手法,沖泡水溫,沖泡時間,沖泡容器上,完全不必太過于講究。

不僅不必太講究,甚至還可以再率性一點,再随意一點——随心所欲,便能泡出好茶。

看到這裡,列位看官想必會疑惑,為何随心泡就可以這樣大膽,而别的茶葉便要小心仔細呢?

個中的緣由,問題的核心,便是随心泡的克重。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3》

随心泡是2.5克。

這個特殊的克重,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是基于它的沖泡方式與适飲人數算出來的。

随心泡是專為保溫杯設計的一款小茶餅、小茶磚、小茶塊。

它隻為一人服務,隻适合一人喝。

它的沖泡方式是保溫杯沖泡,需要在溫水的浸泡下,保持比較長的時間。

于是,它便隻有2.5克。

如果是5克,老茶友都知道,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太濃,太重,太酽——正常的保溫杯是300毫升、330毫升、450毫升、500毫升,在這些容量内,如果往保溫杯裡投5克茶,用熱水泡上一段時間之後的結果便是,茶湯過濃,苦澀味極重,喝起來口感不好。

隻能減半。

從5克減少到2.5克,茶減半,水不變,泡出來,就和諧了。

沸水,300-500毫升水,泡上10分鐘、30分鐘再喝,哪怕泡到1小時之後再喝,也不會苦澀。

并且,豎長直形狀的傳統保溫杯有聚香的作用,泡10分鐘之後打開保溫杯的蓋子,一聞,隻見花香袅袅,藥香沉沉,棗香郁郁,實在是,好聞極了。

比之市面上用劣質材料壓制的小茶餅、巧克力磚那單一呆滞的氣味,不知道高出多少倍去。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4》

當然,2.5克這個投茶量,并非一時腦袋發熱想出來的。

它是經過多番檢測,多番實驗的結果。

一開始是5克,發現太濃。

遂換成4.5克,淡了一些,但保溫杯内泡的時間一長,也濃。

于是再減,到4克,到3克,直到2.5克,成了。

無論泡多長時間,隻要是300毫升以上的保溫杯,隻要不高于500毫升水,茶湯都不會苦,不會澀,不會刮舌面,不會難以下咽。

并且,湯水還清,還鮮,還活,還有迅速的回甘,還有濃郁的花香,藥香與棗香盈盈在茶湯中....

也隻是比蓋碗沖泡少了幾分層次感,但湯水的稠滑度,滋味感,并沒有大的改變。

基于上述的實驗檢驗,随心泡的投茶量,才定下來2.5克。

決定權是茶湯的香氣與滋味,卻并不是因為磚茶的投茶量注定會少于散茶。

磚茶的投茶量跟散茶相比,隻要水量是一樣的,那投茶量也應該是一樣的。

磚、餅與散茶,它們都是白茶的合理存在形态,它們的投茶量是相同的,并不存在哪種形态的白茶投茶量多,哪種形态的白茶投茶量少的問題。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5》

究其根底,白茶的投茶量多少,與白茶的品質相關,與白茶的年份相關,卻與白茶是餅還是散茶,無關。

做舊老白茶的品質是極差的,做舊的過程讓茶青葉片當中的營養成分大大損耗,使得做舊老白茶做好之後,内含物質極低,沖泡後,香氣淡,滋味寡,完全沒有什麼茶味。

它在沖泡時,就必須要增加投茶量,投到6克甚至7克,才可以讓茶湯中略多一點滋味感。

有一些做舊老白茶,由于内質損耗得厲害,泡是泡不出味道來的,隻能煮——那些宣傳怎麼煮都不會苦澀的“老白茶”,便屬此類做舊茶。

有時候,茶友來問,我想買一款适合煮的老白茶。

我會狠心地拒絕:這世上沒有适合煮的老白茶,隻有隻能煮才能喝的做舊老白茶,因其内質匮乏,不煮無法喝。

而真正的老白茶,由于年份真實,内質豐富,收藏多年後轉化良好,沖泡的時候,已經無法喝5克了——太濃了,隻能減少投茶量,4克或者4.5克才适合。

可見,真正的老白茶會省茶。而做舊老白茶,則會費茶。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2017春壽眉随心泡,為何不做5克?是因為磚茶投茶量少于散茶嗎?

《6》

随心泡,有專門的尺寸。

有心的茶友發現了嗎?

它的寬度是市面上其它小茶磚類白茶的一半。

這個寬度,正好适合正常保溫杯杯口的大小。

壓得太寬了,杯口小,一整片無法投入,隻能現場掰成兩片,這就很尴尬——一片投入保溫杯中,另一片怎麼辦?如果你是在機場,那掰下來的另一片,是扔掉,還是揣兜裡?

好麻煩的。

而随心泡的寬度正好,一片投進保溫杯,不必掰,不必扔掉一半,又不浪費好茶,又省事,還能馬上喝到真正的老白茶。

如此友善易攜的老白茶,為什麼不喜歡它呢?

春暖花開的時候,帶着它郊遊去吧。

尋一個山明水秀之地,打開保溫杯,喝了它。

眼前的春光,與嘴裡的茶香結合起來,便是一幅明快的,春遊圖。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