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作者:文學報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秋雨·古鎮·雲煙

江 南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回眸我的人生軌迹,在我的出生地上,我不知道在我的血脈中,還有沒有江南文人的文化基因,但是,我清楚,在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在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各種各樣蘇州人的背影并沒有消逝在雲煙之中。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江南·秋雨·古鎮·雲煙

文/丁帆

刊于2023年1月19日文學報

踏着淅淅瀝瀝的江南秋雨,伴着踢踢踏踏高跟鞋擊打青石闆路的悅耳聲,我們打破了千年古鎮的寂靜。

行走在蘇州鄉間古鎮逼仄的阡陌街巷裡,老宅舊屋,斑駁陸離的高大顯赫仿舊門樓,依然靜靜地述說着這裡昔日的輝煌。

與周莊、同裡、木渎、甪直、震澤等著名古鎮遊人如織不同,我們所到之處卻是半開發的古鎮村落。寂靜,對于一個旅人來說,那是一種行路的福祉,因為你可以駐足停留下來,站在風景旁仔細勾留觀察,用靈魂去體驗遐思古今人生。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從太湖第一古村落陸巷,到西山明月灣古村,再到疫情時代人迹罕至的古鎮黎裡,我似乎見到了藏匿在江南煙雨明月中的深閨美人。

吳地乃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之聖地,毋庸置疑,僅明清兩季,這裡盛産的文化名人就占據江山社稷的一半,光是狀元及第者就占南北直隸考生的百分之四十,兩代帝師翁同龢這樣的人物更是不乏其人,當然,當年的蘇州道也是囊括如今上海松江府的。

号稱“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更是名聞遐迩,其放浪不羁的浪漫故事被誇張放大後,流布于市,竟也成為文人士子另一種浪漫主義風骨的呈現。金聖歎竟然在枭首之際,說出的是黃豆與梅幹菜同煮能吃出肉味的“昏話”;東林黨人并非隻是打嘴炮的等閑之輩;松江府夏完淳與陳子龍英勇抗清,被捕後在獄中談笑自若,寫下了著名詩篇《南冠草》,我始終覺得1943年被郭沫若改編成的曆史劇《南冠草》,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麼。夏完淳在南京就義時年僅17歲,少年時代的我常常在他被囚禁的地方玩耍,卻不知道那裡有過他的足迹。江南的性格是柔美婉約的,卻有着被人忽略了的強悍豪放的另一面,20年前讀夏堅勇的曆史大散文《湮沒的輝煌》,我被江南士子那種大江東去、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吓住了,原來那是江南煙雨背後的電閃雷鳴。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夏堅勇《湮沒的輝煌》

今天,沿着這些先賢走過的足迹,在氤氲朦胧的細雨中,我陷入了對曆史的無限遐思。千年的曆史煙雲,是一個永遠訴說不完的故事,那隻是一種曆史的參照物而已。而于我而言,這一塊土地是我生命的始發地,因為這裡是我的衣胞之地。

1949年以後,父親從上海善後管理所來到了新中國的蘇南公署,那時上海還隸屬于蘇南公署管轄,用蘇州大學已故教授範伯群先生一句經常調侃揶揄的俏皮話來說,十裡洋場的大上海隻是蘇州的一個後花園而已。1952年我出生在蘇州的阊門,那裡是公署的機關。後來聽父親談起往事時,不斷抱怨那時下鄉出差調研的時間多于蹲機關坐辦公室的機會,他們坐着一輛舊吉普車,幾乎跑遍了蘇南各縣各個鄉鎮。記憶猶新的是,他說許多地方并非是江南魚米鄉,像沙洲(今張家港)那樣的窮縣是無法和蘇州吳江一帶富足的鄉鎮相比的。

車輪滾滾,父親踯躅蹀躞在江南古鎮裡,他的足迹有無抵達陸巷、明月灣和黎裡古鎮長長的街巷裡呢?重要的是,在這些曆史的街巷中行走的時候,他隻是去調查那裡的經濟狀況嗎?推開那些沿街商鋪門面并不沉重的曆史店門,他能夠看到他們所建構的鄉鎮商埠未來的前景嗎?一連串的曆史叩問在幾十年的變遷史中隻有一種答案,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才開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他那時卻進入了生命的最後階段,相約一起再去蘇州各地鄉鎮轉轉的願望卻化作一團雲煙,飄逝在他曾經徘徊的古巷舊院中,遁形于茫茫江南煙雨的太湖湖畔。如今,我踯躅蹀躞在這三個古鎮長長的青石闆道路上,我不知道父親的足迹當年有無抵達這個深藏在偏僻之地的古鎮,倘若沒有,我代父親走過這長長的曆史長街,一睹他沒有看到的這四十年的曆史景觀,也算作一次替他還願的旅行罷。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其實,我在任何旅遊景點都十分反感那種商業化的炒作,它抹去的是文化的意義,攻擊的是人們對地域風景、風俗和風情的那份閑心遊意。

說實話,陸巷與明月灣古鎮古村并沒有進行過度的文化包裝,但是,那裡卻是在重走商業規劃的改造模式,我隻能一聲歎息,倒是那個已經改造成型的黎裡古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在那長長的石闆路上,在江南秋雨中行走竟然不用打雨傘,才驚奇地發現它與其它古鎮不同的地方,路是在商鋪的廊檐之下的。這種曆史建築風格在國内鄉鎮街巷鮮見,也許它始于閩粵地區吧,我在東南亞地區看到過許多,尤其是長期去新加坡,看到臨街長長的商鋪廊檐,便想到路人在雨天裡的友善。如今走在吳江這個古鎮裡,猜想當年父親的足迹會到達這裡,因為他說過,他跑遍了吳江許多有名的古鎮。

時斷時續的秋雨反而拉升了我們的遊興,看着那一座座充滿着古意的石橋橫跨在黎裡長街兩岸廊檐之上,油然而生莫名的遐思,那不是兩個時代的曆史比照,而是兩種世界的影像。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在幾乎全無遊客的空曠街巷裡,隔岸相問的原住民吳侬軟語的聊天,傳遞的卻是千年曆史風景風俗風情的遙遠回聲——那一名狀元,帶着26個進士和61個舉人站在曆史的客棧和橋頭上向今天的旅人招手,他們是在召喚你歸化嗎?瞬間,耳邊卻又響起了東林黨人的那幅著名的對聯。

坐在荊歌先生的文化客廳裡喝茶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啜飲着碧綠的蘇州碧螺春,吃着黎裡著名的小吃油墩子,天南海北地胡吹亂侃,方顯出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風格。

想到鄰處的柳亞子故居,便有了些許的惆怅。他才是正宗的黎裡人氏,又想到提倡“操南音,不忘本也”的蘇州“南社”,曾經将民族氣節置于其社團宗旨之上,實乃令人敬佩不已。未曾料到的是,柳亞子在新中國初創時期,懷才不遇的心境竟是那樣的不堪,在“萬方樂奏又于阗”時,卻不能“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是江南文人悲哀的另一面嗎?而我卻更喜歡像金聖歎、唐伯虎那樣玩世不恭的江南文人行狀。

寫小說散文的荊歌,選擇慢生活的古鎮黎裡作為他面對世界的生活方式,是一個對抗現代文明侵襲的不錯選擇,但願人居長久。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回眸我的人生軌迹,在我的出生地上,我不知道在我的血脈中,還有沒有江南文人的文化基因,但是,我清楚,在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在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各種各樣蘇州人的背影并沒有消逝在雲煙之中。

新媒體編輯:何晶

配圖:攝圖網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丁帆:江南秋雨中,我望見了許許多多曆史的輪回 | 此刻夜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