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作者:自說自話的總裁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傳說,我們今天玩到的大富翁遊戲——買光土地,幹死對手——這其實徹底違背了它的發明初衷。

想象一下,大富翁為什麼會被叫做“友情終結機”?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當你在遊戲中窮困潦倒的時候,是不是恨透了那些無情支配你的大地主?

而當你在遊戲中買光土地,變成地主的時候,是不是又極度享受那種蹂躏對手的快感?

有錢才是人上人,可能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小時候玩兒大富翁的時候,首次體會到了這條人生硬道理吧。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事實上,120年前,大富翁誕生,其實正是要反對這種拜金現象。

會是怎麼個反對法呢?

原來,當我們一步一步深挖大富翁的曆史,竟然會發現一個被隐藏的黑暗秘密……

1933年·美國費城

時間回到1933年,美國費城的一所住宅(西景街40号)當中,一個失業的空調推銷員正在埋頭研究着什麼。

這是美國曆史上的大蕭條時期,很多人都失業在家,這位空調推銷員也不例外,他叫做查爾斯·達羅(Charles B. Darrow),年過四十,遭遇股災,财富被清空以後,關燈吃面,他現在靠打零工養家,但即使這樣,工作機會也還是少得可憐,他大部分時間都隻能是待在家裡,看不到一絲希望。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這會兒他埋頭在一個棋盤上寫寫畫畫,眼睛裡似乎充滿了光。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不久以後,他就把自己設計的棋盤遊戲拿出來和家人們分享。

果然,這款遊戲簡直太有魅力了,很快就從家人傳到了鄰居,又傳遍了整個社群,兩年以後,到了1935年,遊戲火遍全美,達羅也鹹魚翻身,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身價千萬的遊戲設計師。

他設計的這款遊戲就叫做大富翁(Monopoly),迄今為止,全球銷量7.5億套,是當之無愧的遊戲之王。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如果再算上它的各種改編版,保守估計,1935年至今,已經發售了13億套,平均每年1500萬套,幾乎和《聖經》是一個數量級的銷量了。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是以,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勵志?

從失業人士到頂級富翁,似乎一切都那麼符合商業傳奇的套路,但事實上,這真的隻是一個故事而已。

大富翁真在的發明者,被無情的抹殺了——她叫做伊麗莎白·瑪姬(Elizabeth Magie),一個勇敢的20世紀女性,她沒有看到自己的遊戲風靡全球。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同時,如果她知道大富翁會以現在這種模式風靡全球,那她一定會更加悲痛。

因為,她當初發明大富翁,就是想揭露壟斷巨頭的罪行,而萬萬沒想到,壟斷巨頭們卻把她的大富翁變成了一款徹頭徹尾的壟斷遊戲,就像遊戲的英文名一樣——Monopoly,這正是英文當中,壟斷的意思。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為什麼會這樣?

這背後的一切故事,大概還要從170多年前,這位叫做亨利·喬治(Henry George)的傳奇經濟學家說起……

1854年·印度洋

時間回到1854年,在印度洋上,15歲的喬治親眼目睹了一場慘烈的水手叛亂。

他躲在箱子裡逃過一劫。

叛亂平息後,他看着那些即将被審判的水手們,心裡說不出的難受。

因為,喬治和這些水手一樣,出生卑微,13歲就不得不辍學打工,他知道水手們為什麼叛亂,也知道他們的生活有多麼艱難。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是,15歲的小喬治什麼都改變不了,他隻能在上岸以後,默默的發誓,再也不出海了,那些壟斷資源的大船東們,絕對都是一個個狠角色。

之後的十多年,喬治一直生活在加利福利亞的最底層,他被迫上街乞讨,也曾經試圖搶劫。

但好在26歲的時候,他被《舊金山時報》收留,給了他一份印刷工的固定工作。

接着,喬治天賦就一點點的顯露了出來,原來,他是一個天生的新聞人,不僅能一針見血的指出社會問題的根源,還能用激情的演說和犀利的文字來準确的向人們傳達自己的思想。

果然,到了1867年的時候,年僅28歲的喬治就成了《紐約時報》的總編輯,這個時候,喬治可謂是風光無限,很多報業巨頭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喬治在32歲的時候,竟然拒絕了一切報業巨頭的好意,悍然離職,創辦了自己的《舊金山每日晚報》,這是一份面向大衆的反壟斷刊物……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就像喬治在二十多年的底層生活中看到的一樣,他把那些水手們的遭遇,還把窮人們的問題全部歸結于一個根源——那就是壟斷,他認為正是巨頭們壟斷了社會資源才導緻眼前的問題——一邊是巨額财富,一邊是食不果腹。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很顯然,喬治這是要大鬧天宮,不僅僅是報業巨頭,那個壟斷資本不想一巴掌拍死他?

果然,4年以後,36歲的喬治就不得不面臨破産清算,他為了救報社,甚至再次上街乞讨。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壟斷巨頭們并沒有放他一條生路,喬治再次變得一貧如洗,但同時,他卻赢得了底層群眾的支援。

接着,在喬治40歲這年,他又出版了一本神書,叫做《進步與貧困》(Progress and Poverty),書籍狂銷300萬冊,他在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最簡潔有力的觀念——那就是反對土地壟斷,他認為,一切不平等的根源,都來源于巨頭們對土地的壟斷,土地本來是應該屬于地球,屬于全人類的公共資源,但是,當巨頭們壟斷土地以後,他們就能用各種變相的方式,将依附在土地上的群眾變成奴隸。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而如果想打破這一切,也很簡單,那就是讓政府強制向土地所有者們征收高額的土地稅,然後再将稅金回報給整個社會。

據說,當時有一句美國諺語,是馬克·吐溫說的,叫做——買地吧,因為土地已經停産(Buy land——they aren't making it anymore.)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就這樣,喬治的理念一夜之間席卷美國,人們甚至高呼着喬治主義(Georgism)的稱号,發誓要把他送上紐約市長的寶座。

1886年,47歲的喬治在競選中擊敗了後來的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但萬萬沒想到,他卻輸給了一個鋼鐵實業家——休伊特(Abram Hewitt)。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1890年,51歲的喬治再次競選,結果他卻在巡回演講中意外中風,不得不提前退出。

7年以後,58歲的喬治第三次競選紐約市長,他說,哪怕我死,也要競選(I will make the race if I die for it.),就像是喬治已經提前預感到什麼一樣,果然就在競選開始前四天,喬治死于第二次中風。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接着,在喬治的葬禮上,有十多萬人聚集到紐約市的中央宮,半個紐約都擠滿了人,《紐約時報》甚至報道說,就連林肯當年,也沒有比他獲得更廣泛的追悼(Not even Lincoln had a more glorious death.)。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然而,一切熱情都還是随着喬治的離世而漸漸平息了下來,隻有喬治主義的理想還在暗地裡悄悄發酵。

比如,我們故事的主角——《大富翁》的發明人——伊麗莎白·瑪姬,她就是一個喬治主義的忠實追随者。

1902年·華盛頓特區

時間一轉眼來到了1902年,36歲的瑪姬依舊單身,這在當時非常罕見。

瑪姬23歲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做一份打字員的工作,但事實上她的理想和喬治一樣,是想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而這在當時,基本上就是一項與女性絕緣的工作。

在别人看來,瑪姬特立獨行,她甚至還離經叛道的宣布過,自己是一位女權運動和喬治主義的支援者,她不用丈夫,也能靠自己養活自己。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除了打字員的工作,瑪姬還創作短片小說、舞台劇,甚至是搞專利發明,她發明過一種讓紙張更容易通過的打字機滾筒,并且獲得相關專利,而在當時,女性隻占所有專利申請人的1%不到。

瑪姬在華盛頓特區的喬治王子縣有一所自己的攢錢買的房子,還有幾英畝土地,為了節省開始,她把自己的房子合租給一位男演員和一位女仆,除此以外,社群裡還有一些像牛奶廠老闆、商店小販、水手、木匠和音樂家這之類的人平時和瑪姬走得比較近。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瑪姬也像喬治當年一樣,經常就跟他們講一些先進的理念,比如,平等使用土地的權利就像平等呼吸空氣一樣——隻要作為人而存在,就擁有這種權利。

這是喬治主義的精髓。

而瑪姬之是以會成為喬治主義的信徒,這和她的父親脫不了幹系,瑪姬的父親比喬治大12歲,曾經也是一位暗中支援喬治的新聞人,父親也曾在1850年代的時候,陪同林肯周遊美國,宣揚廢除奴隸制度的理念。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是以,在瑪姬讀大學的時候,父親就送給她一本喬治的《進步與貧困》,這讓瑪姬深受鼓舞,在她看來,自己雖然是女性,但也要繼承喬治的衣缽,繼續傳播他的理念。

但是,就像社群裡的那些普通群眾一樣,自己如何才能讓他們輕松愉快的了解喬治主義呢?

短篇小說嗎?

舞台話劇嗎?

其實這些瑪姬都嘗試過,不能說毫無用途,但終歸是被鄰居們報以禮貌的微笑……

終于有一天,在1902年的時候,36歲的瑪姬突然來了靈感——何不設計一種棋牌遊戲呢?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于是,瑪姬就設計出了最原始的大富翁遊戲,被她命名為——地主遊戲(The Landlord's Game),這裡是一份瑪姬于1904年獲批的美國專利(US1509312A号),專利中的棋盤已經與後來的大富翁棋盤幾乎一模一樣,環形的線路代表着周而複始的循環,棋盤中的地球代表着喬治主義的理念——為地球母親而工作,每當玩家們走到這裡的時候,他們都将獲得100美元的工資。

玩家可以在棋盤上購買土地,然後再用土地租金來積累财富,同時,地圖上也有各種監獄、挑戰類的格子,如果玩家走進去,也将面臨一定的懲罰和挑戰,這好像和現在的大富翁真的是一模一樣,那它究竟要如何傳播喬治的理念呢?

最原始的玩法

其實,在大富翁誕生之初,瑪姬設計了兩種玩法,一種叫做繁榮(Prosperity),一種叫做壟斷(Monopoly)。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在繁榮規則下,土地屬于所有玩家,而在壟斷規則下,土地屬于私人玩家。

壟斷規則好了解,和現在的大富翁一樣,土地屬于私人,玩家獲勝的标志,就是在棋盤上一家獨大,壟斷資源,再把其他的玩家都幹破産,這種掠奪和蹂躏的快感很讓人上瘾。

但在繁榮模式下,土地屬于所有玩家,雖然這聽上去有點符合喬治的理念,但問題是,土地歸大家,遊戲還怎麼進行呢?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原來,在繁榮模式中,當場上最窮的人也能賺到初始資金的兩倍時,那麼遊戲宣告結束,獲勝的并非單一玩家,而是參與遊戲的每一個人,是大家共同努力,為全體玩家創造了财富,有點現在網絡遊戲PvE,下副本的感覺。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當時,瑪姬在剛剛發明遊戲的時候,是這麼向社群的裡朋友們介紹的,她說 ,我們來玩兒個遊戲吧,我不是一直跟你們說,租金會讓地主變得越來越富,讓租客變得越來越窮嗎?

我們先以壟斷模式開始,土地屬于私人,你們很快就能明白這一點。

但同時,我不是也一直跟你們說,土地應該屬于所有人嗎?

在遊戲中,當我們中壟斷模式,進行到有人瀕臨破産的時候,我們隻需要進行投票,把遊戲中的土地所有權由私人所有改為全體所有,那麼我們就進入了繁榮模式,遊戲中的土地收入将平均分給每一位玩家,慢慢的,你們就會發現,那位瀕臨破産的玩家,也可以在大家的幫助下,很快也能積累出初始資金的兩倍财富。

這就是大富翁遊戲的最原始玩法兒,瑪姬介紹完以後,社群裡的那些人就這麼玩兒了起來。

但是,玩兒着玩兒,瑪姬發現,玩兒的最投入的是那個水手和小販,他倆總是在壟斷模式中玩兒的慷慨激昂,但到了繁榮模式就哈欠連天。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于是,到了1904年,瑪姬在第一次為遊戲注冊專利的時候,特意将壟斷模式(Monopoly)和繁榮模式(Prosperity)分開,玩家可以自行選擇以哪種模式開局,或者按照先壟斷後繁榮的标準模式進行。

後來,在1923年,瑪姬第二次為遊戲申請專利,她又在專利中專門加了一句話,說,遊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更向玩家們說明現行的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如何比其他人更具有優勢,以及如何利用喬治主義的土地稅政策來抑制土地投機……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慢慢的,瑪姬的《地主遊戲》在小圈子裡傳播開來,最早接受它的也都是幾個喬治主義深厚的地區,比如,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還有沃頓金融學院和賓大經濟系,在這裡,教授們會把地主遊戲當做一種教具介紹給學生們。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與此同時,地主遊戲還打入了美國東北部的貴格會(Quaker)社群,貴格會是美國南北戰争中堅決支援林肯,反對奴隸制的一個教會,他們思想進步,理念先進,費城的别名就叫做貴格城(Quaker City)。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是以,一切故事又回到了1933年的費城,那個失業的空調推銷員,突然有一天,在貴格會社群那裡,被朋友安利了這種遊戲……

圓形的棋盤

這幅圓形的棋盤就是那個空調推銷員——達羅,最早繪制的手工大富翁棋盤。

他删除了那些地球母親,全員繁榮的烏托邦設定,他認為,壟斷模式才是最符合人性的玩兒法,現在經濟大蕭條,誰不是日夜想着如何賺錢,如何幹死競争對手。

如果他們在現實中實作不了這種夢想,那我就在棋盤上為他們創造一個虛幻的鬥獸場,讓大家在這裡面用最原始的面目去搏鬥,最後獲勝的玩家隻有一個——那就是壟斷最多土地,蹂躏所有對手的強權——這才是真正的大富翁啊。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果然,達羅的理念很快就讓《地主遊戲》從高冷的貴格社群傳播到了千家萬戶。

但是,當達羅想更進一步,把遊戲專利賣給當時的玩具巨頭的時候,他卻碰壁了。

原來,這天達羅抱着自己的棋盤找到了帕克兄弟(Parker Brothers)公司,這是當時的玩具巨頭,沒想到公司經理對達羅的棋盤一點兒興趣都沒有,達羅連續三次拜訪,都被拒之門外。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達羅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他失魂落魄的回到家,跟社群裡的朋友抱怨,看來我們的遊戲是賣不出去了。

但朋友卻有意無意地說,你是不是沒把遊戲規則說清楚?

達羅一激靈,他突然意識到,對啊,隔行如何隔山,自己不過是個空調推銷員,帕克兄弟公司一定比自己見多識廣,他們沒準兒早就知道這個所謂的《地主遊戲》,但我現在要賣給他們的并不是什麼地主遊戲啊。

我要賣得是《大富翁》,是壟斷者的遊戲。

想通了這一點,達羅第四次寫信求見,信中開門見山的說,這是一款壟斷者遊戲,玩家在棋盤上扮演壟斷土地的強權,通過打壓對手,讓其他人全部破産來獲得最終的勝利,它的名字,叫做《壟斷》(Monopoly,即《大富翁》)。

果然,一周以後,帕克兄弟親自約見達羅,他們說,二十多年前就有人向自己兜售過這款遊戲,不僅規則複雜,還道具繁多,就像個經濟學院的課堂教具。

是以,你是如何改進這款遊戲的?

這當真是被達羅猜中了,原來,早在1906年的時候,瑪姬就和幾個朋友成立過一家小公司(Economic Game Co.),他們在社群和學校成功推廣《地主遊戲》以後,也曾在1910年前後接觸過帕克兄弟公司,瑪姬當時也想借助帕克兄弟的實力,讓她的遊戲被更多人知道,并且從中學到一些道理。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然而,就是這個并且除了出了問題,瑪姬當時堅持必須在遊戲中同時保留壟斷和繁榮兩種玩兒法,還要求在棋盤和說明書裡明确的寫出喬治主義的理念,但帕克兄弟則認為,瑪姬太高冷了,她根本就不了解玩具市場。

于是,雙方的合作并沒有達成,帕克兄弟也将《地主遊戲》列入不再考慮的投資對象。

但這會兒達羅輕松的說服了帕克兄弟,因為,他幫瑪姬删除了繁榮模式,還加入了很多讓玩家們互相厮殺的細節,最重要的是,他給遊戲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壟斷》(Monopoly,即《大富翁》)。

帕克兄弟約達羅一周以後再一起吃早餐,因為,這期間,他們還有一點小問題要先處理一下。

瑪姬的報酬

這天是1935年的某一天,69歲的瑪姬無兒無女,她突然受到一封帕克兄弟公司的來信。

信中的内容簡單明了,是一張500美元的支票和一份出售版權的合同書。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信中說,帕克兄弟公司願意以500美元的價格買斷瑪姬的三款遊戲創意,其中就包括《地主遊戲》,而且還承諾,公司不再糾結繁榮模式的問題,将會按照瑪姬的要求,在印刷棋盒中保留所有的說明和玩兒法。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這會兒離瑪姬發明《地主遊戲》已經過去了30年,都說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再澎湃的激情,也禁不起30年的風霜。

這個時候的瑪姬,已經與一位大自己10歲的老伴兒結婚,雖然她還堅持着喬治主義的信仰,但是,衰老的身體,也讓她失去了從前的激進。

她想了想,簽下了這份合同書,因為,如果帕克兄弟公司能按原版發售自己的遊戲,這也算是一種勝利吧。

但瑪姬萬萬沒想到,這其實是壟斷巨頭們的一慣性操作,叫做——保護性收購。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什麼意思?

那就是,每當商業巨頭們要押寶一個商業項目的時候,他們會事先把市場上已有的類似項目全部以低價收購,然後,再大張旗鼓的推出自己的項目。

而那些被收購的小玩家,一般會被他們一點點圈養到無法呼吸……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是以,瑪姬上當了,她根本不知道,就在她簽下合同書的同時,帕克兄弟公司正在全美悄悄的把類似的遊戲專利全部買斷,而且,他們還在悄悄的為達羅的《壟斷》遊戲——《大富翁(Monopoly)》申請更加全面,更加具有侵略性的專利。

就這樣,一周以後,萬事俱備,當帕克兄弟和達羅共進早餐的時候,那個中年失業,發明遊戲,然後一夜爆紅,成為百萬富翁的雞湯故事也已經出現在報紙上。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宣傳機器開足馬力,果然,《大富翁》遊戲一夜爆紅。

而最諷刺的是,我們至今都不知道,《大富翁》最早因為反壟斷而誕生,卻在後來被壟斷巨頭們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個傳播壟斷理念,為他們的掠奪和欺騙搖旗呐喊的壟斷聖經……

而且,還是主要針對兒童的早期教育。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是以,這種驚世駭俗的操作,就問你服還是不服?

接下來還有更加驚人的操作,我們繼續看。

瑪姬的反擊

俗話說,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

瑪姬雖然已經老了,但她也曾經是轟轟烈烈的喬治主義鬥士。

一輩子反壟斷,到頭來被壟斷巨頭如此戲谑,她能忍嗎?

老伴兒勸他,算了吧,和帕克兄弟公司和解,沒準兒,你那三款遊戲還能一直擺在貨架上,雖然不如《大富翁》火爆,但好歹也把你年輕時的理念傳播出去了,何樂而不為呢?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瑪姬相信正義。

她公然通過媒體發聲,揭露達羅抄襲,以及帕克兄弟公司用500美金欺騙自己的卑鄙行為。

但是,帕克兄弟那邊早有準備,他們先是以貨架上的原版《地主遊戲》來堵媒體的嘴。

說瑪姬就是一派胡言,按照合同辦事,帕克兄弟公司早已經将她的遊戲也全部發售,但是銷量平平,她完全是眼紅《大富翁》的銷量才故意诋毀。

帕克兄弟公司的說法毫無問題,确實,在貨架上公平競争,你競争不過大富翁還有什麼好說的?

但瑪姬依舊不放棄,1937年,她又聯系上《華盛頓郵報》接受了專題采訪,全面指控帕克兄弟公司。

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帕克兄弟,他們決定拿出B計劃,再好好的教訓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瑪姬。

于是,先是各種小報開始瘋狂的攻擊瑪姬,從年輕時的男友問題到44歲才草草嫁人的私生活問題,都被小報扒出來,公開诋毀瑪姬。

瑪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就在這個時候,瑪姬的老伴兒去世了,這是她唯一的親人。

痛哭一夜以後,瑪姬似乎老得不成樣子了,她這個時候71歲,在料理完丈夫的喪事以後,沒想到,帕克兄弟的第二記重拳又來了。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他們哭喪着臉說,公司被審查了,相關部門認為,公司有幾款遊戲過于政治化,要求下架銷毀,瑪姬女士,很不幸,你的《地主遊戲》就在其中,我們不得不忍痛下架你的所有産品并按要求全部銷毀……

從那以後,瑪姬和她的《地主遊戲》徹底變成了曆史,再也沒有人提起,也慢慢的,沒有人再記得。

而《大富翁》則繼續一路高歌猛進,直到30多年後,1974年,又出現了一位新的反壟斷的鬥士。

熱血·安教授

安教授(Ralph Anspach)是一位熱血青年,12歲就參加了猶太青年團,反擊德國,22歲加入美國陸軍,後來又在以色列沙漠裡服役。

最神奇的事,他在服役期間,竟然還修完了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課程,并且成為一名經濟學教授。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然後到了1970年左右,他一眼就看出了《大富翁》遊戲的問題,他認為,這種赤裸裸宣傳壟斷主義的遊戲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售賣給兒童的玩具貨架上,但是,他隻是一個大學教授,能做什麼呢?

當然能做點什麼,安教授決定重新設計了一款大富翁遊戲,就叫做《反壟斷(Anti-Monopoly)》,遊戲的玩兒法很新穎,有點兒現在《狼人殺》的感覺,遊戲還是以壟斷模式開局,但是,在遊戲進行到某一階段,比如大地主開始蹂躏其他的時候,這個時候,會有新的玩家出現,他們是聯邦探員,專門起訴,針對這些大地主,在棋盤上大搞反壟斷,讓棋局慢慢的重回公平。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這個設計很有時代感啊,思路和瑪姬最初設計的先壟斷後繁榮模式相近,但是,用聯邦探員代替繁榮模式,這就讓玩家們的體驗感更好了。

于是,《反壟斷》遊戲上市以後,安教授也沒有想到,竟然一下子賣出去幾百萬套。

這讓帕克兄弟公司又坐不住了,他們決定起訴安教授,但找了一圈也找不到起訴罪名,這可怎麼辦?

突然,一個法律顧問說,起訴它的商标,它叫做《反壟斷(Anti-Monopoly)》和我們《大富翁(壟斷)(Monopoly)》的商标隻差一個字。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果然,帕克兄弟就以這個無厘頭的方式成功把安教授拉下了水,但結果沒想到,安教授可沒那麼好惹。

他為了這個案子,專門向學校請了好幾個學期的假,然後,又跟自己的律師朋友開始深入研究案件,接着,這一研究就出問題了,安教授徹底怒了,因為,他挖出了《大富翁》1935年之前的黑曆史。

也就是前面我們聊的那些喬治主義和瑪姬的故事,哦,原來你們這幫壟斷巨頭如此卑鄙,那你今天惹上我了,就不要怪我把你們做過的醜事兒全部抖出來……

就這樣,案件前前後後拖了十年,在安教授的一波波攻勢下,帕克兄弟公司也越來越招架不住。

最終,法院判決,由于壟斷(Monopoly)這個詞屬于公共領域詞彙,并不構成商标侵權,帕克兄弟公司也與安教授達成和解,那就是允許安教授的遊戲以《反壟斷(Anti-Monopoly)》的商标繼續發行。

同時,安教授也借助着這場法律大戰,重新向人們講述了瑪姬的故事。

原來,就在瑪姬被徹底被消聲以後,她又孤獨的生活了11年,是在1948年的一個雨夜,獨自去世,享年81歲,去世後按照遺願,她和自己的丈夫安葬到了一起。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再後來,帕克兄弟也沒有笑到最後,由于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競争原則,他們也在1991年,被另一個巨頭收購,這個巨頭,叫做孩之寶(Hasbro),孩之寶後來把《大富翁》改名,叫做《地産大亨》,似乎想洗掉它背後那段不堪的曆史。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但是,改名戰略僅僅在英文圈以外獲得成功,這款遊戲的英文名,至今依舊叫做《壟斷(Monopoly)》,就像一個深深的烙印一樣,已經無法更改。

這就是《大富翁》背後的黑暗秘密,當你重新向你的小孩兒介紹這款遊戲的時候,是否又會在壟斷模式之後,向他也介紹另一種來自于120年前,最原始的繁榮模式呢?

120年前,這位少女開發了一款反壟斷的遊戲,銷量堪比《聖經》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大富翁4》裡的點券設定,簡直讓這款壟斷遊戲變得更加虐心了啊。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