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東北地區在清代之前長期不處于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當地生活的多是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赫哲族和滿族等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漢民族之間存在着較大差别。

直到清代後東北地區和關内地區的交流才逐漸增多,當地人的生活習俗也開始受到中原王朝的影響,春節也變成了當地百姓最重要的節日。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到了晚清時期,随着大量關内百姓通過闖關東來到東北,東北地方文化進一步融合發展,并産生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節習俗。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東北作為清代的“龍興之地”,在清朝一直受到統治者們的高度重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原地區的百姓是被嚴格限制進入東北地區生活的。

是以直到道光年間,東北三省的人口加起來才不過兩百餘萬人,這和關内密集的人口産生了鮮明的對比。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清代東北百姓

到了晚清時期,大陸北方各地自然災害多發,很多地方的百姓都無法保證生存需求,再加上當時西方侵略者們頻頻發動戰争,這讓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生存他們開始向東北地區移動,後來這股移民浪潮得到了清政府的默許,東北地區的人口也開始大幅上升。

截止至宣統元年,東北三省的常住人口數量便達到了一千六百多萬人,這個數目是道光年間的七倍有餘、

雖然這段時間裡東北的自然生長率也為人口提升做出了貢獻,但真正改變東北人口結構的還是那些來自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的移民們。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闖關東的百姓

這些關内移民的到來令東北的荒地開墾速度大幅提升,東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配合上這些移民高超的耕作技術,令東北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這些曾經食不果腹的難民們,大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他們的到來也讓東北地區的民間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族百姓與少數民族同胞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雙方不斷吸取彼此文化中的長處,并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東北文化。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東北黑土地

春節作為中國各族百姓都十分重視的節日,自然也成為了習俗文化交流演進的關鍵,在近百年的演變後,東北地區的百姓也擁有了自己的專屬節日習俗。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清末進入東北的移民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原人士,是以東北的春節習俗整體上和山東等地的習俗頗為接近,但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一些春節習俗也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首先是在春節穿新衣這件事上,東北地區就有着鮮明的地域特征。

在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雖然會在春節穿上新衣,但除了本命年的人外,大家對于新衣服的顔色都沒有什麼要求。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春節時的東北村莊

但在東北地區,人們一般會在春節到來時換上一身紅布做的新衣服,以此來增加節日的喜慶氛圍。

東北的女性更要從上到下換上一身紅衣,這和中原地區的習俗是十分不同的。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為老人置辦一身有特殊花紋的新衣服,上面多是和福祿壽相關的内容。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白雪覆寫的村莊

人們都希望老人們能夠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保佑小輩們在新的一年有所發展。

買完新衣服之後,節日的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東北物産十分豐富,是以在春節時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也是五花八門,其中尤以肉食最多。

在民國時期,東北地區百姓在春節時會準備紅燒肉、米粉肉、炖羊肉、元寶肉、紅焖肘條、魚凍兒、雞凍兒、豬肉凍兒等菜品,以及鮮果、幹果等零食。

這也讓春節成為了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東北肉凍

由于闖關東的移民多為曾經的難民,是以當時東北地區的百姓普遍生活節儉。

雖然東北地區物産條件比中原地區優越,但是在準備年夜飯的時候,人們也追求點到為止,基本沒有什麼過度浪費的現象出現。

除了豐盛的菜肴之外,餃子也是春節時的重頭戲。

東北地區春節時食用的餃子和北方其他地區并沒有顯著差別,唯一的特點是人們會在一個餃子裡包上硬币或者其他的東西作為标志物,那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就會交上好運氣。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硬币餃子

對于中國人而言,祭祀是每個節日的重中之重,春節時更不例外。

東北地區的祭祀儀式和流程與中原地區大同小異。

在臘月二十三的時候人們會在家中祭拜竈神,到了除夕夜的時候,人們則會在院子裡迎接各方神靈,希望他們能夠在新的一年中保佑自己的家人。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春節時祭祀的人們

在正月初一的時候,人們會在家中擺上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等供品,鄭重地祭祀神仙。

在祭祀時,除了點燃香火之外,東北百姓還會燃放鞭炮來祭祀,這也是為了增添一份節日的喜慶。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祭祀活動結束之後,就是拜年環節了,人們會帶着各式各樣的禮品走街串巷,向親朋好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在互賀新年之後,人們就會聚集到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其中以打麻将和玩紙牌最受歡迎。

在正月初五之後,東北地區的城市街道上還會出現一些文藝活動。

參加表演的既有專門的藝人,也有一些愛好文藝的居民,這讓東北的節日康樂活動更具有聯歡性質,其内容也更貼近百姓的喜好。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扭秧歌的人群

由此可見,在晚清至民國時期,随着移民大量進入東北,東北地區的春節習俗已經和中原地區十分相似了。

不過,當地的少數民族同胞們則還保留了部分民族特有的節日習俗,也讓東北地區的春節顯得更加熱鬧了。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當時東北地區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是滿族,他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進行隆重的祭祀,這個祭祀一般分為兩部分,即祭祖與祭天。

在祭祖時滿族人對于供品有着更多的講究,他們準備的供品一般由豬頭、蔬菜和糕點組成,其種類共有九種,然後每種各取一點分裝在九個盤子裡。

其中第一個盤子是用來供奉祖宗的,後面八個盤子則需要按照從北向南的順序擺放在供桌上。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滿族祭祀儀式

由于滿族人認為烏鴉曾經對自己的祖先有過救命之恩,是以滿族人的供桌上還要放着為烏鴉準備的一碗高粱和一碗小米(如今的沈陽市中心,仍然有成群的烏鴉與人們和諧相處)。

在這些供品都準備妥當之後,家長會帶領家人們在祖先的牌位前跪下,開始祭祀儀式。

在祭天的時候,滿族人會在家門東側豎起一根木制的“索羅杆子”,這根杆子上還要用繩子系上九道繩結,之後人們會對着杆子跪拜,進行祭天活動。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索羅杆子

除了祭祀活動之外,滿族人在春節到來之後,還有張貼族旗的傳統。

人們會根據自己所屬八旗的不同,在家門口貼上不同顔色的旗子,五顔六色煞是好看。

新春之後,滿族百姓也有自己獨有的娛樂方式,其中扭秧歌和打秋千是最受人們歡迎的兩項,而如今秧歌更是已經成為了東北地區的代表民間文化。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東北地區的秋千

除了滿族人之外,東北地區其他少數民族百姓也有獨特的慶祝新年方法。

鄂溫克族人會在新年舉辦拔河和騎射比賽;

鄂倫春族則會将男女青年組織到一起進行騎馬和射箭比賽,在比賽中拔得頭籌的人,預示着在新的一年中會幸福、美滿、快樂。

除了比賽之外,鄂倫春族人還有兩個特色的新年祈福儀式。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鄂倫春族人

一個是拿着桦樹皮盒繞着馬圈行走,然後嘴裡念着“馬合馬合”,來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馬匹能夠長得肥壯。

還有一個是在正月十六的早上,鄂倫春族族人會互相給對方“抹黑臉”,借此來為彼此祈福,不過青年人在給老年人抹臉的時候,是要先行叩頭之禮的。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鄂倫春族人

除了鄂倫春族之外,達斡爾族也有給親人抹黑臉祈福的習俗,這也充分說明了東北地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從清末闖關東移民浪潮開始之後,東北地區的文化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人口的攀升令當地的節日氛圍日益濃厚,各族文化之間的不斷交流也讓東北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相較于中原地區的節日文化,東北地區的春節習俗規矩更少,宗族色彩也更弱,這都讓東北地區的春節有着更加純粹的歡樂氛圍。

在清末闖關東浪潮後,東北地區産生了怎樣的春節文化?

▲如今東北春節歸家的人群

是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東北地區也成為了節日習俗改革的急先鋒,許多“春節新風”都是從東北地區吹向全國的。

如今随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地區特色文化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少曾經的節日習俗也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而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也是需要我們珍視的寶貴财富。

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内容,參考自《中國年節》,科學普及出版社,1983年出版。《清代東北人口社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

(此處已添加紀錄片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二十四史名家精講##春節習俗##東北春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