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麒麟媽媽,一個和你分享育兒經驗、心得的雙胞胎媽媽。
這還有兩天就要過年啦!估計你帶着孩子、拎着大包小包踏上春運的路途上,口袋裡也一定裝着要給親戚、朋友孩子的紅包。雖然現在大家都說年味淡了,但是每年春節給孩子“壓歲錢”這個“傳統的年俗”都必不可少。
對于孩子來說,收壓歲錢是接祝福、存期待,但對于家長們來說,送或者接壓歲錢卻考驗着彼此的關系、情感還有所謂的“情商”——畢竟現在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開放,有的家庭是一個孩子,有的家庭是兩、三個孩子,如何讓壓歲錢給得别人滿意,自己不吃虧,的确算是一道考題。對于這件事,麒麟媽媽我倒是有四個建議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敞開天窗說亮話,提前商量好壓歲錢的金額
或許你認為:壓歲錢這事兒怎麼可能商量着來,咱們這就是為給這錢的多少覺得把握不清呢!其實,壓歲錢最初的含義就是“壓祟”、“辟邪”,是長輩給予晚輩的一種祝福和疼愛。
正是因為如此,如果是彼此家人或是特别好的朋友的人,不妨提前商量着來(通過平時的花銷了解對方的經濟水準),做到彼此心裡有個譜,彼此合計好壓歲錢的金額,看重壓歲錢的含義和形式,而忽略壓歲錢具體的金額,不要讓“錢”攪亂原本的計劃。
就像和我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前兩年新年時,是新年又是她孩子一周歲的生日。當時我并沒有生孩子,我沒有給她孩子包壓歲錢,而是直接去首飾店買了一款萬足金的生肖挂墜送給孩子。後來,我生孩子過春節時,雖然我生的是雙胞胎(倆孩子),她則是直接包的一個紅包給我。我們彼此都覺得很正常,也很簡單,更沒有因為給壓歲錢多少這事兒的煩惱,反而有一種:“我們這些從小一起長大的孩子都已經人到中年,自己下一輩正在像我們當年那樣快樂成長”的感歎。
自己主動給紅包,等待對方“還禮”即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并不會時時都遇到和自己特别親、特别近的人,有時給孩子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禮節”。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不妨先大大方方地給對方紅包,等待對方還禮即可。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主動給紅包,一定要考慮周全。比如對方是一個孩子,你家是兩個孩子,你就别給500元,不然對方還禮時還250元,難免有“罵你娃”之嫌;你可以給400元、600元都行,總之要讓别人友善還禮,将“與人友善也就是于己友善”的思想付諸于給壓歲錢這事兒上是很有好處的。
如果你是被動收紅包的一方,那麼,不妨考慮還禮時的總額要與對方相等或是略大于對方,這樣彼此都特别容易接受。
特别是你如果是帶着孩子到别人家過年(拜年)做客,更要注意多給對方孩子包點紅包,畢竟帶個娃去“叨擾”對方,明面上是“孩子去拜年”,暗處說不定就是“孩子到處禍禍”,哪怕自己覺得自家孩子再聽話,再乖,對于他人來說都可能是被“打擾”了,是以咱自己心裡可得有點譜,适當别人家孩子多點壓歲錢很重要。
“大家族”發壓歲錢就得公平公開
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訊,有一個舅舅給自家親戚孩子發壓歲錢時,就是家裡每個孩子排成一排,孩子們得到的都是200元的紅包,萌娃們拿到壓歲錢後特别開心。
其實,壓歲錢也好、紅包也罷,都是大家夥兒借着春節過年這個喜慶的時間,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歡聚一堂。如果是家裡孩子比較多,就不妨一起過年時,由家中的長輩輪流給孩子每個孩子發紅包,紅包的金額量力而行,不必太多,每個人公開、平均就好。這種形式的紅包發放圖的就是個喜慶,玩的就是一個團聚。
紅包盲盒,讓壓歲錢紅包有新的形式和傳承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大人想從孩子壓歲錢上“掙錢”的想法也不多見,除去因為家庭上其他的事情和孩子父母有沖突,故意拿着“壓歲錢”說事外,更多的人願意把發放壓歲錢這事兒當成一件“樂事”來處理。#兒童家庭教育#
是以有了紅包“盲盒”的玩法,也就是包數額不等的壓歲錢,寫上新春的祝福,讓自家孩子進行“抽簽”,抽到哪個壓歲錢就算哪一個——這種方式令人感到不僅有傳承的意味,更有新春的祝福,很值得推薦。
好了,有關壓歲錢到底該怎麼給?你還有哪些好點子,不妨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我們一起來聊聊呀。
【麒麟媽媽:曾在胎停路上掙紮了7年的85後,有豐富的胎停就醫經驗,教過書,寫過文。現在陪伴雙胞胎男寶七七、一一成長,定期與你分享情感、育兒生活中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