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河文化産業帶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作者: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中提出了“建設區域文化産業帶”,中辦、國辦《“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和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均提出推進黃河文化産業帶建設的重要理念。随着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深入實施,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建設黃河文化産業帶要突破區域限制,立足沿黃地區曆史沿革、文化親緣和地理空間要素,将文化資源集聚優勢轉化為産業協同發展優勢,形成文化特色突出、多元業态融合、城鄉統籌發展的區域文化産業帶。目前,沿黃各省區文化資源特色突出,但産業發展還停留在較低層次,區域文化産業帶尚未完全形成。

  黃河文化産業帶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一,黃河文化産業帶狀格局有待優化。一是區域文化産業帶的規劃仍然有待理順。從沿黃各省區的規劃來看,對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旅遊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等相關規劃工作均較為充分,但省内和省際缺乏對文化産業帶的深入思考和清晰勾畫。部分省區雖然制定了相關文化産業帶規劃,但往往失之粗疏。二是主導文化産業有待培育。沿黃各省區普遍缺少龍頭企業,文化産業叢集效應不強,尚未形成共生互補的産業鍊和價值鍊。省區文化産業不平衡,難以形成叢集效應。三是文旅線路有待進一步打通。以沿黃旅遊線路為例,雖然國家規劃了10條精品旅遊線路,但目前尚未落地。同時,跨市縣旅遊線路設計也引發了當地對客源流失的擔憂,旅遊節點的連接配接缺少動力。

  第二,沿黃文化産業業态有待優化。一是曆史文化資源的市場價值和産業價值還未充分挖掘。擁有文化資源的機關疏于開發。如山西永樂宮、陝西吳堡石城等,在建築風格、曆史性、文化性、藝術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但由于當地财政有限,加上缺少創意開發能力,曆史文化資源優勢無法轉化為有市場價值和産業價值的産品和服務。二是已有業态缺乏鮮明的文化特色。盡管沿黃各省區文化風格各具特色,但在文旅開發中市縣一級熱衷于跟風模仿,喜歡上馬一些投資大、見效快、風險高的大型娛樂項目。三是黃河文脈不夠凸顯。由于沿黃市縣大多各自為政,發展文化旅遊業,難以形成跨區域的黃河文旅項目和文化消費場景,黃河文脈不夠彰顯。

  第三,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有待深化。一是放開搞活的意識有待提升。調研發現,盡管國家出台了《關于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意見》等檔案,但沿黃許多地區并不了解,創新文化文物管理體制機制的意願也不強,文物文化機關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二是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宣傳部門、行政主管機關、國有文旅機關和企業多頭管理的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制約着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在資金利用、機制改革等方面發展力量不充分,遇到較多困難。

  促進黃河文化産業帶建設的對策

  首先,要積極打造黃河曆史文化标志物。黃河曆史文化資源能充分展示華夏民族精神,是黃河文明的重要載體。利用黃河曆史文化資源打造黃河文化标志物,有利于彰顯黃河文化的價值。為此,一是加快沿黃地區曆史文化資源資料庫建設。繼續深入開展黃河曆史文化遺産資源普查,推動黃河曆史文化資源的體系化建設。尤其要加強與網絡平台的合作,推動文化資源的多元開發與創意設計。二是加強黃河文化和旅遊的融合。推動文化館、博物館、書店等文化空間功能的多樣化,打造黃河曆史文化消費新地标、新場景。選擇一批能夠充分展示黃河文化獨特魅力的标志性文化遺産與自然資源,融合陝北民歌、安塞腰鼓等傳統文化資源,創作一批高品質的旅遊演藝産品,打造文旅特色IP。三是加強曆史文化區域和傳統村落的地域文化節點作用。如吳堡石城等重要的曆史文化承載區,需要發揮其綜合優勢,集中展示黃河文明、黃土風情,真正發揮文物保護機關在沿黃區域文化保護傳承中的帶動作用。四是加強文化辨別物之間的交通連接配接。需加強交通網絡的連接配接,形成線路的完整性。沿黃各省區需提升沿黃觀光公路等級,加強節點城市之間的航道建設,增加縣域之間、城市之間、省區之間的交通密集度。

  其次,要凸顯黃河文化産業帶區域的文化特色。一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核心凸顯黃河文化産業帶特色。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應加強對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文化内涵、文化基因的提煉和傳承,促進非遺融入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如鼓勵剪紙、布堆畫、年畫、泥塑等傳統美術元素與畫廊、餐廳、咖啡館、酒吧、商場、生活美學館等現代消費場所有機結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融入城鄉建設,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創作黃河文化主題的公共藝術作品。發展特色文化産業,培育如西安鼓樂、華陰老腔等與現代音樂結合的特色演藝品牌。二是凸顯黃河文化産業帶的紅色文化特色。充分運用沿黃地區紅色資源,推動沿黃紅色文化線下研學體驗中心建設和線上展出。利用當地特色藝術形式,推動紅色劇目進校園,探索建設融文化、曆史、旅遊、教育于一體的VR課堂等。

  再次,要充分統籌産業帶省區各方建設力量。一是将市、縣作為重點建設力量。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推動各市縣形成文旅産業發展實施方案。将資源向市縣一級傾斜。二是推動省屬、市屬骨幹企業助力縣域文旅産業開發。推動各地文投集團、大型國有企業、國有演藝集團等文化和旅遊骨幹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援其跨市域、跨區域開展建設經營。各省區及中心城市,需加強市縣文旅企業的聯系,做好項目銜接。三是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鼓勵民間投資。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與金融、财政等省級部門共同發力,積極搭建文化和旅遊産業對接資本市場交流平台。

  最後,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加強省際合作機制建設。壺口瀑布、黃河幾處重要渡口、紅色旅遊線路等相對成熟的景點和線路,要做好跨區域項目對接和市場開放。參考長三角、京津冀的合作方式,打通行政服務、行政審批、資訊互通。可考慮籌建區域合作發展基金,重點用于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文旅項目、産業協作等,實作收益共享。二是強化改革發展意識。深化文化文物機關體制機制改革,将國家和有關部委檔案,如《關于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機關文化創意産品開發的若幹措施》等落到實處。(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 陸筱璐 陳 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