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作者:蘭媽談育兒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文/蘭媽談育兒

一個家庭如果失去了和諧,那麼這個家庭肯定會變得混亂,教育也會失去威嚴和該有的效果

過完年三十,就是正月走街忙拜年,親人相聚樂融融了,大家也都會帶着自己的孩子,提上豐厚禮品、說吉祥話去敲響親戚家的新年祝福

而在這個忙碌一年,隻為回家團聚的特殊日子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也多以唠嗑為主

其中,有孩子的家庭,那簡直就是三句話裡有兩句半都是孩子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在這個美好、喜慶、又充滿祝福的日子裡,和家人們聊自己最在乎的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春節帶孩子拜年走親戚,唠嗑也要管好自己的“嘴”,有些話說出去就會成為一把傷人心的利刀,讓親子關系受損、還不容易修複過來

這幾天,我采訪了身邊的一些朋友,再根據以往春節拜年的走親戚經曆,總結了一些容易傷害親子感情的話

01

催孩子和親戚打招呼

“你這孩子,趕緊喊人呀”

正月帶孩子走親戚拜年,這句話成為很多有孩子家庭見面後的第一句話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見面知道喊人,也希望他們說出一籮筐吉祥話,但每一個自來熟的孩子背後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少不了樂觀環境、更少不了交際氣氛的感染

蒙氏教育曾提出,6歲以前孩子是處于社交敏感的一個階段,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和禮儀氣氛,最終也會讓孩子形成怎樣的禮儀和品行

有位媽媽,第一次帶4歲的女兒回娘家拜年,到家門口第一句話就是“趕緊喊人呀,他們是外婆,外公,”

第一次見到陌生的外婆、外公,小女孩眼裡充滿了陌生和恐慌,不敢親近、更不願意喊一聲外婆和外公

正當大家都覺得特别尴尬的時候,女孩畏畏縮縮地來到媽媽的跟前,說了句“媽媽,外婆和外公是什麼人呀”

媽媽溫柔地告訴女兒:“寶貝,他們是生養媽媽的人,也是媽媽的爸爸和媽媽”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女孩聽後,一改此前的陌生,立馬上前抱住外婆和外公,小嘴還可愛地說着“原來您就是媽媽常說的外婆、和外公呀,我終于見到你們了”…

其實呀,小朋友就是那麼的單純,甚至還帶着無知,家長不介紹清楚打招呼的對象,孩子又知道該流露怎樣的情感呢?

而關于正月拜年打招呼這件事,與其催孩子喊人、不如做好2件事:

第一,家長先把關系介紹清楚,比如,這是媽媽的爸爸和媽媽(你喊外婆、外公)、這是媽媽的哥哥妹妹(你喊舅舅和小姨),這些關系不管孩子聽不聽得懂,卻是給他們熟悉和大腦信号的接收階段

第二,家長做好打招呼的表率作用,還是以娘家爸爸媽媽、哥哥妹妹舉例,當媽媽喊出這些名稱時,孩子就會知道這些人該如何稱呼,這就是家長以身作則的效果

禮儀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習慣,不管任何時候家長都要先做好表率作用,比起催孩子,育兒先育己的品德和精神感染才更具教育意義

02

當衆踐踏孩子的尊嚴

正月拜年走親戚,大家聚在一起唠嗑就唠嗑,但千萬别說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有些父母平時在家裡任勞任怨習慣了,總需要一個發洩的時間和地點把不愉快趕走

發洩是我們情緒的自我修複,但發洩和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尤其是身處的時間和地點

08年,老媽帶着我到姑姑家拜年,正月初六聽上去就是一個好日子,可姑姑那張不消停的“嘴”,也成功把大家的好心情趕走了

那天,我和老媽提着重重的禮品剛到姑姑家門口,隔着房門就聽到來自老母親的抱怨聲:“你們一個個的,懶得跟隻豬一樣,我上輩子是做了什麼孽,這輩子要沒完沒了地伺候你們一家人”

到了姑姑家裡,的确看到了滿屋亂糟糟的樣子,姑姑尴尬地解釋說“他們昨天喝酒喝到太晚了,早上又起得晚,還沒有顧上收拾”

老媽當時二話沒說,就跟着姑姑一起收拾垃圾、打掃衛生,一邊忙碌着,還要聽姑姑一邊各種發牢騷,罵完表哥不好好學習、又罵姑父太懶不收拾家務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就那樣,沒過10分鐘,姑父就借着有事的由頭離開了,表哥也出去找他的同學玩兒

那天回家的路上,老媽收到了姑父的緻歉資訊,原來姑父實在是受不了姑姑的“毒嘴巴”,害怕再待下去夫妻二人會吵架讓大家都難堪

而在我的印象中,姑姑似乎一直都是喜歡唠叨的暴躁性格,不光是在夫家發牢騷,回到娘家也會各種哭訴,在親戚朋友面前更不會給丈夫、和兒子留面子,滿口貶低的話就像是家常便飯

有了如此對比,我特别幸運自己有個通情達理的媽媽,她每次讓幹活時都會說“請幫我拿下xx,可以嗎”、“你可以…嗎”?這種詢問、和需求,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尊重

其實,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該如此,在任何時候都要給你最愛的人留面子,不可将他們的尊嚴踐踏在腳下

03

當着親戚面揭孩子短

年三十的腳步馬上就要臨近了,這幾日“年味”感也慢慢來了

昨天,辦年貨的路上遇到了小姨,她告訴我“别叫車了,你表弟今年買了新車,馬上就來接我們”

正說話的功夫,表弟就開着他的新車來了

可是,年貨期間大路小路看起來都比較擁擠,再加上表弟新手的原因,來來回回折騰好幾次也沒能成功掉頭

這個時候有幾個路人開始議論紛紛,小姨也不顧表弟的面子,當衆就揭短說“就你這兩把技術,我都不好意思看”

表弟當時就被激怒了,停車、拉手刹,嚷嚷着讓沒有駕照的小姨去開車,被怼得啞口無言的小姨不得已求助一個路人,才成功把車開出重重包圍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後來,回家的路人小姨也一個勁地唠叨,不是開車快了,就是刹車踩猛了,遇到一個坑發生碰撞感時也會抱怨表弟“不愛惜東西”

當時,我坐在車裡明顯看到表弟的臉一陣比一陣紅

或許,表弟的新手身份确實需要很多地方要改觀,但這些都是在時間、和技術中慢慢積攢出來的

臨别之際,我還告訴小姨“開車是一件特别危險的事情,過年走親戚時千萬别當衆去揭表弟的短”

而這份提醒呢,也不光是針對小姨的揭短,也希望所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多一份“善言”

說實話并不可怕,孩子也比我們想象當中更有承受真相的勇氣,但說出這個真相的方式一定不是揭短

04

讓孩子當衆表演才藝

“過年了,你去給大家表演個才藝吧”

記不清哪一次過年,大伯母讓家裡面的孩子都上台表演節目,堂姐邁着自信的步伐走向前,流利地把自己寫的拜年詩背了出來

背完詩後,我還沉浸在學霸的氣氛裡不可自拔

沒想到,大伯母有些不滿意地說“表情不到位,你昨天可不是這樣的”

當時我就想,堂姐可是從小優秀到大的,已經如此優秀了,還不被大伯母看好,那剩下的學渣水準如何上得了台面

快到我表演才藝的時候,我有些緊張地拽了拽老媽的衣角,老媽也投了一個“我明白”的眼神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然後,轉過身對衆人說“這孩子,昨個熬夜陪我包餃子,有些受涼感冒了,現在身體還有些不舒服,我們就不去湊那個熱鬧啦”

聽到老媽的救場聲音,我投去了感激和幸福的眼神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我依然感激老媽當初的護場,盡管如今依舊才藝平平,但我和老媽的關系一直親如姐妹

老媽還告訴我“人生在世,攀比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才藝,如同他們的成績一樣讓衆人皆知,但有的時候保護自信比施展才藝更重要

也要記住,但凡是孩子上台表演了,就要讓他享受來自舞台的自信魅力,當衆潑涼水隻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畏懼出現在人前

05

逼孩子把玩具讓出去

過年走親戚,大人走的是人情禮送,孩子走的是交朋友、開心玩鬧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玩具的地方就有争搶沖突,不一會的功夫,上一刻還玩得你侬我侬的孩子,下一秒可能就因為一個玩具争得分外眼紅

此時,有些家長認為,先妥協懂得把玩具“讓”出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是以,帶孩子拜年期間,也少不了一些“把玩具讓出去”的教育

有些家長好言相勸地誘導:“你把玩具讓出去,等回去時我給你買更好的玩具”

也有家長會直接逼迫就範:“趕緊把玩具給人家,你都多大了,還玩玩具,丢不丢人”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這種為了玩具而破壞美好氣氛的情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而大家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在我看來,好言相勸的誘導、和逼迫就範的指令都不是好辦法,因為一個玩具是社交、因為玩具争搶也是社交

在這方面,家有二胎的時不時上演争搶玩具就是最好例子了

自從妹妹2歲後經常和姐姐玩具開始,我就琢磨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大人别參與”

記不清多少次了,每次姐姐跟妹妹為了一個玩具争得你吵我哭,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玩的時候,家長越參與事情越糟糕

試着做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沒有所謂的偏心,孩子鬧過之後,依然是分不開的好朋友、好姐妹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現在想想,小時候和兄弟姐妹之間的拉仇恨,并不是因為誰本身就讨厭誰,而是因為爸爸媽媽參與過後的偏心引發隔閡

孩子們之間的社交就應該由他們自己去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但不可包辦

要知道,離開過年走親戚的孩子間相處,他們将來也會遇到更多社交對象,難道每一次都喊爹喊媽求助嗎?

是以,春節帶孩子走親戚的時候要懂得把空間留給他們自己

新春佳節,是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機,家長與其提前彩排孩子在衆人面前大放才藝,不如幫孩子建立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新年儀式感

包括,準備喜慶簡潔的一段拜年詞、親自挑選紅包封面的新年賀詞等等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本來就是齊家歡樂的傳統節氣,在這段特殊日子裡,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還要讓孩子在儀式感裡重視傳統、感受家的溫暖

帶着孩子拜年之前,家長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新年賀詞,然後再請孩子幫忙查閱,讓孩子體驗一把當“小老師”感覺同時,家長那滔滔文采的情感流露也會不知覺感染到孩子

正月帶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記得這些傷感情話别說

還記得,往年每一次到親戚家拜年的時候,老媽都會在我之前跟大家說新年賀詞,有了前邊的新年賀詞作為模仿對象後,我就能很輕松說出新年的祝福語啦

此外,作為新年代表的紅包儀式感,如果能讓孩子參與進來就更好了,挑選一個自己中意的紅包賀詞,然後提筆寫上去,這份參與感、和儀式感都是平時所體會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