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最大特點是氣溫低,是以魚情較差。因為魚受到低溫影響,身體僵硬行動遲緩,進食量受到極大的影響。并且越是天冷,魚越是紮堆不愛動,找不到魚窩自然難有收獲。不過魚情差的季節技巧上反而簡單一些,因為魚情基本沒變化,導緻規律性比較強。是以釣魚老手常說,冬釣的路數是最少的,總結下來無非隻有3個。
一、天時、地利
天時地利可以說是冬釣的基礎,因為天氣不當魚是根本不開口的,什麼技巧、餌料都是無效的。天氣講究釣穩定,整個冬季還有早春基本都是如此,這也是低溫階段的特點。鲫魚不怕冷,就怕水溫起起伏伏,進而造成的不适應,魚還沒适應水溫變化,自然不會開口。是以要選擇氣溫變化幅度不大的天氣出門,最好是老陰天、霧天,晴天出門建議釣持續的晴天,不要釣獨晴。雨雪天氣之前一般魚情不差,從風向的角度來說隻要南風天,魚情也一般不會差。
天寒地凍,魚活動範圍會變小。初冬階段是淺水比深水溫度高的時候,完全可以釣淺水,但是最好是找向陽避風的位置,這可以說是冬釣選擇釣位的基礎。随着氣溫下降,深水開始比淺水暖和而且穩定,是以要釣深水。釣深水也是要找向陽避風的位置,可以找暗草、橋墩、樹樁、蘆葦叢附近,或者是坡下深水、水下溝坑的深淺水交界的地方。找的深水,一定跟“覓食”關系比較密切才行,因為冬季的大鲫魚是不停口的。
二、友善就餌
氣溫低,魚的身體僵硬,開口幅度不如高溫季節,進食餌料的力度也不如高溫季節,如何讓魚比較輕松的就餌,也是極為關鍵的。冬釣的很多技巧,其實都是圍繞着這一點來的。比如子線要細,目的在于防止擋口現象出現。魚鈎要小而且輕,餌團要小而且輕,目的在于就算魚吸食餌料力度比較輕微,也能比較輕松的把鈎餌吸入口中,這樣才有釣到魚的可能。調漂稍鈍,至少讓一個鈎餌完全躺底,長子線稍稍松弛彎曲,這種狀态下魚吸食餌料也會輕松很多。
三、漂相傳遞
最後就是關于漂相傳遞的問題了,這個涉及到的方面還會更多一些。比如主線細一些,切水性更好,便于輕微動作的傳遞。調漂稍鈍確定鈎餌好入口,不能太鈍,否則漂相傳遞會出問題。浮漂的吃鉛要小,較小的進食力度也能傳遞出漂相。漂尾要細一些,輕微的漂相也會被放大;跟垂釣技巧也有一些關系,一些技巧可以讓魚的吃口變好一些,漂相自然會更加明顯一些。比如逗釣,尤其是挂活餌逗釣,就算魚不怎麼想進食,也會被動态的食物吸引。比如适當養窩,注意上魚節奏,讓窩點中魚的數量多一些,有了“競争”之後魚的吃口也會變好一些。
還要注意釣法,氣溫越低魚的活動範圍就越小,根據魚的藏身地深淺不同,選擇更夠精準夠到魚窩,并且高靈敏度的釣法,這樣冬釣的收獲就穩妥了很多。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