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随着到了冬季氣溫最低的一段時間,鲫魚紮堆的現象變得更加明顯,正是找不到魚窩就找不到魚的階段。關于此時的魚情特點,民間有兩句釣魚諺語非常經典:小寒魚委靡,深處栖溫暖。大寒魚僵硬,沉睡不覺曉。找到鲫魚的藏身地,是能釣到魚的關鍵所在。鲫魚是不冬天的,尤其是大鲫魚必定需要偶爾進食,是以魚群的活動始終會有一定規律。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一、覓食友善的深水

體型大的鲫魚在冬季依然需要進食,這是因為鲫魚不冬眠,隻要不冬眠就會有較大的體力消耗。民間還有冬季魚“養籽”的說法,如果不正常進食保持體力,開春時大鲫魚就很難完成繁殖。是以雖然這個階段魚在深水,一定會藏身在食物比較豐富的深水區域。比如說一些較深,但是又有障礙物的地方。這種地方不但藏鲫魚,也是其他小魚小蝦甚至軟體動物、水中昆蟲過冬的地方。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可以找有暗草的地方,這種位置首先是比明草區域更深,其次是不會遮擋陽光,水溫自然會高出很多。或者是找蘆葦叢附近,蘆葦叢要注意方位,盡量釣蘆葦叢的南邊或者西邊,當然西南方位最好,因為氣溫最高的時間會在午後出現。或者是橋墩附近,也屬于深水中的障礙物。一些地形特殊的明水,例如坡、水下溝坑,也都是水深但是距離淺水比較近的地方,鲫魚覓食也相當便利。尤其是水下有溝坑的地方,這是鲫魚比較經典的過冬位置。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二、看迹象定位魚窩

魚紮堆不怎麼愛動,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動,還是需要偶爾進食的,當然進食的範圍會非常小。不過寒冬階段氣溫最低,導緻魚成大群,雖然輕微的動作也會對水色造成一定影響。比如說水質比周圍稍稍渾濁的地方,可能就是魚群活動攪動了水底泥沙造成的。還有水色偏深的地方,這跟地形也有一定關系。水色深,水下可能有溝坑,還可能有暗草或者其他障礙物,這就跟上面一點聯系起來了。總之,水色異于周圍,往往都跟魚群活動有關。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水色深,還可能有另外2個原因。一是這裡藻類較多,導緻透光性較差,藻類在這裡過冬,側面說明這裡水溫更高一些。二是水底可能是深色淤泥,這種地方吸熱保溫效果更好,比砂石底的區域暖和很多。除了看水色之外,很多釣友到水邊之後還喜歡先走走看看,選擇釣位之前,起碼要看看朝向和風向,向陽避風的區域才更可能有魚紮堆。在繞着水面觀察時,還可以留意是否有魚星,如果發現魚星也足以說明水下有魚群。是以,找魚星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冬季野釣,找到魚窩的2大政策,天氣越冷鲫魚越是紮堆

魚星跟天然魚窩有關,其實跟人為打窩也有關系。如果打窩的位置距離魚窩太遠,當天很難發窩,經常會出現次日才發窩的情況。是以冬釣從打窩的角度來說,足夠時間聚魚的隔夜窩才是效果更好的。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