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記者 薛謙

今年是牛年。在中國的黃道十二宮中,牛往往與農耕文化聯系在一起,具有力量、勤奮等道德。而在國外,不同的文化對牛有自己的诠釋。對牛的描繪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印度和希臘文化中,牛具有宗教和神話意義。在現代,奧吉夫和畢加索等畫家在牛身上發現了豐富的隐喻。在牛年伊始,牛的消息已經與牛的藝術欣賞一起釋出。

古代壁畫:圖像的"魔力"

"公牛"是古代壁畫中的重要主題。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在洞穴中留下了大量的動物圖像,如野牛,猛犸象,馴鹿等,成為未來生活的重要資料。

也許最着名的描繪牛的古代壁畫來自拉斯科洞穴。拉斯科洞穴位于法國多爾多涅省蒙特内克村的Weezer峽谷,已有15,000至20,000年的曆史。它的發現充滿了戲劇性。1940年,幾個年輕的法國人玩耍,意外闖入了一個蜿蜒的洞穴,就像掉進兔子洞的愛麗絲一樣,打開了一個已經塵封了1萬多年的史前畫廊,引起了全球轟動。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黑牛地圖"拉斯科洞穴

"黑牛地圖"是拉斯科洞穴最令人興奮和最強大的圖像之一,一些學者稱之為"跳牛"。這根野牛線條簡潔,整體造型結實有力,尤其是頭部,雖然隻畫了單色,但卻呈現出逼真的動态效果,讓現代人也驚歎不已。另一頭重疊的野牛描繪了兩頭臀部相對的野牛,這表明動物将在夏季争鬥交配。拉斯科的"畫家"用一些視角來展示動物的攻擊性。在前景部分,奶牛的身體更重。較短的前肢會産生跳躍的感覺。将前景與後視圖分開,使其保持白色。為了強調運動,前肢比後肢更胖。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阿爾塔米拉洞穴中的野牛地圖

除了Lasco洞穴外,在法國的La Grotte Chauvet洞穴中發現了包括野牛在内的動物壁畫,該洞穴已有約36,000年的曆史,而在西班牙的Altamira洞穴中,已有約12,000年的曆史。一個更被接受的解釋是,這些洞穴壁畫被描繪為當時圖騰和巫術崇拜的儀式,描繪了意味着占有它們的動物,"最初的獵人認為,隻要他們畫出獵物 - 大概是用他們的長矛或石斧 - 真正的野獸就會鞠躬......對于原始部落來說,藝術也與人們認為圖像具有拼寫效果的觀點密切相關。貢布裡希在《藝術的故事》中寫道。

古印度"牛神":濕婆的騎乘

在印度,牛一直受到尊重,這與印度教神之一濕婆神,公牛南迪的騎行有很大關系。街道上三十五人一組,搖擺不定,每頭牛似乎都騎在濕婆的背上,在印度的土地上巡邏。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已故女王作為雪山女神的肖像

南迪可以在許多古印度雕像中看到。例如,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收藏中,一個名為"已故女王作為雪山女神的肖像"的雕塑描繪了一位女王冒充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在古印度,國王和王後被認為具有神聖的力量,是上帝在地球上的化身。死後,他們将與精神上的"祖先"團聚。在雕塑中,已故的女王被描繪成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站在公牛南迪上,兩側是濕婆和雪山女神的孩子 - 與象頭神Ganesha站在瑜伽姿勢,坐在戰争之神karttikeya。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南迪雕像,V.A.博物館

南迪的形象經常與濕婆一起出現,在V.A.博物館的收藏中,一個單獨的南迪雕像由蛇形制成,描繪了一頭躺在背上的小牛。根據介紹,這樣的雕像是在印度濕婆神廟中發現的。濕婆是創造和毀滅之神,印度各地都為此建造了寺廟。在濕婆神廟中,南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位于通往寺廟的長廊中,揭示了與濕婆的直接聯系,并将寺廟圍牆外的崇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其宗教核心"子宮室"上。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17世紀印度梅索爾市的南迪雕像

米諾托洛斯:希臘神話中的隐喻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耶稣和米諾托洛斯

在古希臘,最著名的"牛"可能是米諾陶洛斯。他是希臘神話中的半人半牛怪物,出生于克裡特島國王米諾斯的妻子帕西懷和克裡特公牛的幽閉恐懼症會議中的怪物。在古希臘人的想象中,米諾托洛斯是一頭牛頭和一條牛尾巴。他殘忍地暴力,被鎖在建築師和雕塑家Dedaros設計的迷宮中,最終被耶稣殺死。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基利克斯陶瓷杯上的米諾陶洛斯浮雕

古希臘的基利奇陶瓷杯和雙耳瓶描繪了古希臘神話的畫面,其中米諾托洛斯的外表經常出現在他被耶稣暗殺的形象中。快進到20世紀30年代,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在米諾托洛斯作為"牛頭怪物"的形象中發現了一個新的隐喻 - 米諾托洛斯被囚禁在迷宮中,被視為每個人潛意識和野獸本性的象征。從畢加索和疊戈·裡維拉到曼·雷,藝術家們試圖通過描繪米諾陶洛斯來解放壓迫的本能本質。

荷蘭的黃金時代:富足的象征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年輕的公牛保盧斯·波特

牛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風景畫中最常描繪的動物之一。保盧斯·波特的畫作《年輕的公牛》就是其中之一,保盧斯·波特的奇怪名字與倫勃朗同時代大師相比,他的早逝有很大關系。他去世時年僅29歲,完成這幅大型繪畫時隻有22歲,這幅畫幾乎相當于一個實物的大小。大尺寸使畫家能夠畫出逼真的細節,甚至幾隻蒼蠅在公牛周圍飛來飛去,而在遠處,村莊的農田和牲畜都清晰可見。這幅畫同樣以其大小而聞名,打破了油畫的等級制度,并将動物視為主要人物。有趣的是,雖然圖檔很逼真,但根據牲畜專家的說法,公牛的描繪實際上是由六隻不同年齡的動物組成的。這件作品已經在盧浮宮展出了20年,現在在荷蘭海牙的莫雷特斯皇家美術館展出。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照顧牛群的牧羊人,埃爾波特·蓋普

荷蘭風景畫家喜歡描繪牲畜,尤其是牛。對于荷蘭人來說,牛是富足的标志,他們對牛的描繪不僅反映了17世紀的社會和經濟狀況,也反映了他們對國家的感情。

現代藝術中的"公牛"

在現代藝術中,"公牛"似乎更像是藝術家表達個人思想的形象。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Bull Skull - Red, White and Blue》,Georgia O'Keefe

喬治亞·奧基夫(Georgia O'Keeffe)被稱為"現代美國藝術之母",他将牛與美國的力量和精神聯系起來。許多藝術家描繪了活生生的動物,而奧基夫則在動物的骨頭中發現了美麗和生命。1949年,奧基夫定居在新墨西哥州,那裡的公牛頭骨在沙漠中很常見,奧基夫将牛和牛頭骨的形象與更廣泛的美國身份聯系起來:"當大蕭條,經濟動蕩和幹旱威脅到國家的生存時,奧基夫發現風化的公牛頭骨的角和空洞是美國實力的有力證明。"作家兼策展人喬瓦尼·阿洛伊(Giovanni Aloi)寫了這篇文章。這些标志性的頭骨也低估了奶牛的重要性,這在美國曆史上經常被忽視......該國的大部分财富和國際身份都是由"奶牛"定義的,這支援了美國領土和經濟的快速擴張。"

鑒賞|從萬年前的黑牛壁畫看到畢加索筆下公牛

公牛地圖,畢加索

西班牙無疑是另一個有牛根的國家,出生的畢加索喜歡牛 - 他是鬥牛場的常客。在1945年至1946年的繪畫收藏中,藝術家用牛來展示他的藝術風格和思想的演變。他畫了11張公牛地圖,牛的形象逐漸從形象轉向抽象線條。畢加索将公牛視為重要的隐喻,這取決于它們有時代表西班牙人民的背景,有時表達對法西斯主義和暴力的看法,有時意味着男性生育能力,有時映射藝術家的自我形象。

負責編輯:顧偉華

校對: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