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企2022 變量、變陣、分化、進化、覺醒進行時

作者:铑财
新能源車企2022 變量、變陣、分化、進化、覺醒進行時

天助自助者、得使用者者得天下!

作者:于照野

編輯:夢陽

風品:藍海 沈禾

來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2022,對新能源車企是不平常的一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全年大陸汽車銷量2686.4萬輛,同比增長2.1%;新能源汽車則呈爆發式增長,銷量超680萬輛,同比增長93.4%,市占率提至25.6%,逐漸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賽道喧嚣的同時,水大魚大亦不乏洗牌變局。

特斯拉股價暴跌,讓馬斯克成史上“首位身家縮水2000億美元”的人;蔚小理傳遞了新車型,零跑港股上市,曾邊緣化的哪吒銷量異軍突起,昔日四小龍、被吐槽“危馬”的威馬欲借殼搏命;華為以問界、阿維塔之名高調造車,比亞迪超特斯拉奪得銷冠、長城、吉利、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更像商量好了似的,重磅加碼新能源、轉型力度前所未有……

趨勢而言,3060雙碳目标驅動下,新能源汽車進入行業主場已是大勢。另一廂,随着2023年财政補貼退場,行業不再能野蠻生長,往期銷量透支的虛假繁榮走向終結。真刀真槍肉搏中,市場驅動、核心實力比拼的邏輯轉換正在發生。

顯然,作為近幾年來“幸存”的風口賽道,新能源造車從不缺話題。大浪淘沙中回首2022,有哪些關鍵熱詞呢?

01

靈魂變量

智能化黃金期磨刀

LAOCAI

智能化更新,不得不提。

華創證券曾預測,汽車行業正經曆電動化、智能化變革。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8.4%,與2006年智能機滲透率相似,産品形态上也從機械時代、電子時代逐漸向智能化時代發展,有望開啟黃金十年。

2022年,黃金周期真的來了。

以三傑蔚小理為例,即可窺見智能化的潮頭所向。

作為智能化的忠實擁趸,2022年9月小鵬上新G9,基于X-EEA 3.0電子電氣架構打造;

蔚來在新車切換到NT2.0平台後,智能化水準亦有補足,搭載由4顆英偉達Orin X晶片支援的ADAM計算平台,以及包涵雷射雷達、800萬像素攝像頭等33個高性能感覺硬體的AUILA超感系統等;

理想的智能駕駛能力,更堪稱一次自我躍遷。計算平台全部更新至大算力晶片,并引入雷射雷達……

當然,默契更新的同時,硝煙從未止息。明處,車企們紛紛特色磨刀;暗處,伺機而動的跨界者生态賦能、以圖帶來系統性颠覆。

比如科技大廠華為的跑步入場,為賽道注入新的“靈魂”變量。

在任正非再三強調的“不造車”理念下,華為能做些什麼?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直言:“在整個新能源賽道裡面,華為不可能什麼都做,我們在做華為擅長的領域,尤其智能化是華為可以帶來獨特價值。”

有多獨特?

以搭載華為智能系統、完成飛升式成長的AITO問界為例,産品設計層面上,華為負責全棧式智能化解決方案,向合作方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智能車雲,以及傳感器+內建式熱管理系統等全套智能化部件。

同時,華為還派出了工業設計團隊和軟體團隊,深度參與開發;在産業鍊和品質管理上,華為介入全面品質管控;在服務方面,華為利用自身能源網絡體系,将AITO充電網絡覆寫至全國300多個城市。

體統生态加持下,AITO推出業内首個實作全場景智慧互聯的車型,補齊了移動出行最後一環。

不僅是賽力斯,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北汽極狐也都是華為合作的“座上賓”。憑借智能化“靈魂”武器,華為開疆拓土、朋友圈日益豐滿,江湖地位不可小視。

再如高調入場、2021年宣布造車的小米集團,雷軍喊出“小米自動駕駛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口号。

補足後發短闆,“金手指”同樣是智能化。據悉,小米選擇自研為主,投資為輔;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已組建超5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2022年底預計突破600人,全棧算法均将自研。

能否複制華為神話?

看看小米強勢生态鍊,有期許;看看小米手機的高端創新短闆,有挑戰。

可以肯定的是,紅海拼殺、技術升維,智能進化已是新老從業者下半場争奪排位的主牌,甚至彎道超車的必備殺招。

02

分化加速

銷量、業績變陣

LAOCAI

由此,頭部勢力快速分化,是2022年新能源江湖的另一看點。

2021年,小鵬以9.8萬輛的年銷量占據榜首,蔚來、理想緊随其後,年累計銷量分别達到9.1萬輛、9萬輛。

2022年,新勢力第二梯隊強勢崛起,重組江湖排位。比如“名不見經傳”的哪吒汽車,以15.21萬輛問鼎全年銷冠,二三名理想、蔚來分别為13.32萬輛和12.25萬輛。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則以12.08萬輛和11.12萬輛位列四五。

逆襲邏輯在哪?

答案是,更低價格。哪吒V車系售價均低于10萬元,哪吒U車系售價區間則在10萬-15萬元左右,以價換量自然優勢不小,但也讓銷冠成色打些折扣。

不是所有品牌都像哪吒一般幸運。比如威馬,2022堪稱徹底掉隊的一年,作為曾經的新勢力前四其全年隻賣了約3萬輛車。上市輸血又一再卡殼,讓外界不乏擔憂,好在2023開年的借殼上市消息,讓各方為之一振,能否終達夙願、否極泰來?

相比之下、零跑汽車在亂戰中跑過了生死線,2022年9月成功登陸港交所。隻是股價不振、持續破發,也意味着價值自證仍在路上。

昔日王者蔚小理,依然保持着一定“體面”,可銷量目标的“未完成”、陡然增加的虧額,亦折射出賽道分化進入深水區。

蔚來汽車訂立的2022年15萬輛的銷量目标本就相對低調,最終完成率約82%;理想汽車17萬輛的目标,年銷完成率78%;確定年銷25萬輛、沖擊30萬輛的小鵬汽車信心夠足,完成率卻最差,僅為48%。

2022年前三度,蔚來汽車收入332.05億元,同比增長26.56%;淨虧86.51億元,同比擴大4.3倍;小鵬營收217.15億元,同比增長74.67%;淨虧67.78億元,同比擴大89.54%;理想營收276.37億元,同比增長68.63%,歸屬母公司淨虧22.69億元,同比擴大267.79%。

“違和”的是,2022堪稱蔚小理“放衛星”之年,均不缺明星新品。

蔚來NT2.0平台的三款新車ET7、ET5、ES7問世,總裁秦力洪豪言ET5一年内銷量将超越寶馬3系;

小鵬汽車新車G9,則将小鵬價格拉到35萬元以上,何小鵬宣稱G9是“50萬以内最好的SUV”;

理想汽車更堪稱推新開挂、套娃戰術,釋出了從L9、L8一直到L6的系列新車。李想放話稱理想L9是500萬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哪怕是和庫裡南相比;

……

産品更新之态,無需累言。可光有口氣、自信還是不夠的,結合上述銷量、業績,三劍客的新舊交替、擴容進擊仍在較勁時刻。

比如小鵬汽車。由于新品G9的價格配置過于複雜,引來一片割韭菜質疑,企業不得不在新車上市不久就降價,重新調整定價。

何止是價格,2022年末小鵬、理想汽車均啟動了企業組織結構調整,蔚來也在考慮尋求變革,以為接下來的洗牌競争做準備。

戰場格局遠未定型。2022年銷冠哪吒汽車,年末12月銷量為7,795輛,環比暴跌超48%。低價戰略是否失效?

看看補貼退潮後,近日多家廠商的一輪漲價潮,特斯拉的再次逆勢降價、降維打擊,分化或還有加劇之态。

中國乘用車産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認為,2023年國内将有超100款新能源汽車上市,市場競争烈度會超過以往,新勢力的格局和座次還将迎來數輪沖擊和改變。

03

自我覺醒

傳統車企後來可居上?

LAOCAI

江湖未定,黑馬難測。

一個有趣現象是,2022年新品牌潮湧中,多數來自傳統車企的自我覺醒、自我革命。

合資及跨國品牌們壓下重注。一汽奧迪純電旗艦跑車RS e-tron GT上市,市場指導價146.88萬元;奔馳全新純電EQE号稱引領電動豪華, 廠商指導價35.18萬元到42.37萬元……

東風、長安、北汽、吉利、長城等傳統自主車企,推出岚圖、阿維塔、極狐、極氪、沙龍等全新高端品牌,成長速度令人眼前一亮。如極氪、岚圖,傳遞量同比增幅分别達到1098%、186%,成為傳統車企轉型的一個範例。

如何做到的?

2021年3月極氪問世,次月釋出首款産品001車型,定位純電動中大型獵裝車,彼時為電動領域首創。錯位競争,讓極氪快速出圈。

特色之外,質價比也是征服消費者的一大利器。001車身尺寸足夠大,用料、配置厚到。同配置陣容而言,成本效益高,駕控性能也不錯。種種彙成一脈,才有了2022下半年的銷量猛增,10月、11月銷量破萬的傲人成績。

另一悍将廣汽埃安,更在12月新晉單月銷冠,銷量突破3萬輛大關。

當然,看看燃油車的增長乏力、新能源的強悍分食,不發力也不行了。隻是,能分多少羹、勝算多少仍需時間觀察。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目前市場中傳統高端品牌主要還是在燃油車領域發力。跨國品牌雖有百年品牌積澱和基礎,但在新能源市場優勢并不明顯,自主品牌一系列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産品更受市場青睐。

并非虛言,雖從0到1、打開了局面,可紅海競争仍然熾熱,逆水行舟意味着後浪追趕時不我待、亦如烹小鮮。面對更嚴苛的市場檢驗,沒有多少試錯誤判空間。

相比階段性小成,全面決絕轉型的比亞迪已領先數個段位:2022年賣出約186.35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08.64%。其中,純電乘用車和插混乘用車2022年銷量分别為91.11萬輛和94.62萬輛。不僅是少數超額完成年度銷量目标的車企,還結結實實地超越特斯拉跻身銷冠。

傳統車企中,是否能跑出下一個“比亞迪”?能否整體後來居上?

看轉型的決絕程度、實力的比對基礎、市場眼光的前瞻及精準度。傳統車企的自我覺醒、自我革命,後浪追趕是一場進行時。

04

握住主動權

缺芯少電、延遲傳遞

LAOCAI

不是苛求。細觀這股大潮奔湧、咄咄升勢,亦有暗灘險礁、激流旋渦。

比如瓶頸關鍵詞——“缺芯少電”。

2022年,也是充滿不确定性的一年。疫情反複、晶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價上漲等因素影響下,多數車企生産制造受困,進而影響傳遞周期。

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話說:“傳遞問題已成制約公司目前發展的首要問題。”

并非誇言。2022年第三季财報業績溝通會上,長安汽車稱,受疫情反複、高溫限電,以及供應商物資短缺影響,1-9月公司累計掉量58.1萬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産環節的種種掣肘,在新勢力們銷量沖鋒中拉了不少後腿。延遲傳遞成為投訴新熱點。

據車質網顯示,2022年1月至12月10日,車質網新能源車投訴TOP 50車型累計投訴量高達8477起,比去年多出近30%,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品質表現不及去年。

細觀企業細胞,苦于供應鍊的不止長安汽車一家。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副總經理席忠民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600萬輛以上,但企業仍未盈利,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高漲。”

具體看,碳酸锂價格從5萬元/噸一度漲到60萬元/噸,晶片短缺造成晶片價格上漲10%至40%,還有其他因素造成的供應短缺問題,挑戰的确不可謂不大。

再比如蔚小理的銷量未達目标,一大原因即在供應鍊。

隻是,抱怨歎息之餘,自身短闆又知多少?

以“蔚小理”為例,除作業系統及相關軟體實作自研外,多數核心零部件依賴于外部供應鍊,以緻于有輿論認為,“蔚小理”目前僅處“攢車”階段。

說千道萬,增強反脆弱能力,還需“強者”解法。

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動力電池的成本太高了,我們都在給甯德時代打工”,并喊出口号,廣汽要自己造電池。

不止說說而已,一個月後,廣汽便通過兩項董事會決議:投資109億搞自主電池的研發;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建設生産基地,總投資36.9億元。

行業分析師劉俊群表示,寶貴之處在于戰略構想。隻有扼住上遊咽喉、夯實産業鍊基礎,新能源車企才能活得好一點,離拐點更近一點。

宣布停産燃油車的比亞迪,便是一個鮮活樣本。決絕全面擁抱新能源的比亞迪已裝備可滿足純電汽車、混動汽車以及傳統燃油汽車共線生産的高柔性化生産線,這也是公司新能源車“從200萬輛到300萬輛”僅用時半年的重要推手之一。

再如蔚來,計劃投資總部位于澳洲的礦石開采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下稱“Greenwing”),總金額最高或超6億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的分析一針見血:“比亞迪有刀片電池技術,特斯拉推出了4680無極耳電池,這才是核心技術。面對供應鍊掣肘,國産新勢力們更需要拿出颠覆性創新,把主動權放在自己手中。”

沒錯,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彎道超車、賽道C位,主場之戰離不開基本功的日拱一卒。

市場喧嚣之餘,夯實基礎盤的“冷闆凳”還要多坐坐。

05

規模效應競逐

坐透冷闆凳、得使用者者得天下

LAOCAI

當然,終極蓄力,還在規模效應追逐。

看看王者比亞迪,2022年不僅銷量碾壓,更憑借電池業的生态協同、整體規模效應實作了稀缺盈利。

人人都想活成比亞迪。

比如2022年三季報電話會上,蔚來提出要在2024年實作全年盈利;

可也是三季度,蔚來淨虧41.108億元,同比激增392.1%。盡然容易嗎?

中信建投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程似骐認為:“銷售價格為30萬元、25萬元、20萬元和15萬元的純電車型,受碳酸锂漲價和補貼退坡沖擊後,銷量分别需要增加19.6%、21%、27.9%、41%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簡言之,規模效應是盈虧平衡的關鍵破壁點。

就在2022年12月,甯德時代與華為達成合作,騰勢汽車與騰訊SSV達成合作。當電池與軟體、車企與網際網路公司強強聯手,鲶魚效應還遠麼?

留給時間作答。

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車業不缺新鮮血液,注入活力張性的同時,也加大了盈利難度。

簡言之,市場呼喚真正的規模效應:速度體量隻是面子,相應的精細化營運、專業化沉澱、特色化突破才是裡子,隻有質效一體才能真正提升盈利能力,反之可能跌入規模陷阱、陷入越賣越虧、大而不強困題。

好消息是,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逼近30%,造車新勢力們也實作了從出生爬行到站立奔跑的進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先發夾位、持續蓄力,有望讓其享受更多市場紅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900萬輛,同比将增長35%;國盛證券也預測,2023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将達40%。

不過,真正吃到紅利的依然是少數。

至少短期挑戰已擺在眼前。國泰君安研報預測,2023年第一季度乘用車銷量存在較大波動,且全年銷量有壓力這一因素,資本市場已經充分反應。

顯然,國補退場将帶來更深入的颠覆效應、良币效應。更加市場化的排位争奪,擡高規模效應門檻,從業者不容絲毫怠慢。

如何應對呢?

天助自助者、得使用者者得天下!時間會給甘坐“冷闆凳”的蓄力者想要的一切。

本文為铑财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