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作者:文史典

公元1368年,元順帝逃出了元大都,也宣告着朱元璋這次北伐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基本上可以安安穩穩的坐江山了。

兩年後,朱元璋為了讓明朝可以長治久安,就想方設法的加強皇室的力量。

在《明太祖實錄》中,朱元璋是這樣說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可以看出,朱元璋是非常憂心明朝後續發展的,是以提出設立藩王來保家衛國、安定民生。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據悉,朱元璋有24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被封為藩王。這些藩王的權力都很大,可以單獨設定官署,還有着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

可以說,藩王就是一個獨立于中央的一個小朝廷。這引起了一些朝中大臣的警覺,一個官員就曾站出來告訴朱元璋,說藩王勢力太大的話,會影響中央集權,對明朝的統治是極具威脅的。

朱元璋聽到這句話後,頓時火冒三丈,認為這個官員是在危言聳聽,于是将其處死了。事實上,這個官員說的沒有錯,曆朝曆代以來,藩王勢大,勢必會引起割據分裂的局面。

往遠點說,漢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全都是因為藩王勢力太大。往近點說,唐朝也是因為藩鎮勢力太強,導緻中央集權被大大削弱,進而造成藩鎮可以威脅、甚至取代皇帝。

老朱能從一個要犯流民,最終做到皇帝,淩駕于萬人之上,肯定是有一定實力的。這麼簡單的道理,他肯定懂。

那麼,他為什麼還敢封那麼多藩王呢?就不怕藩王造反,兄弟之間手足相殘麼?

朱元璋為什麼要立那麼多藩王?

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我們來看時間線,朱元璋大封藩王的時間是洪武三年。這個時候,朱标還沒去世。

作為朱家長子,朱标在弟弟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也都很尊重他。朱标也确實有能力,也能壓得住這些弟弟,是以朱元璋根本不害怕藩王作亂。

第二個原因,就是朱元璋為防止藩王叛亂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被封王的皇子要立即離開京城,沒有皇帝的指令不得擅自進京。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這樣一來,那些有異心的藩王自然也就沒法鞏固在朝中的勢力,形成與皇帝對抗的力量。

第二,就是藩王之間不得私下來往。進京城也是如此,藩王隻能一個一個去,不得結伴而行。

這點,就是為了防止一些實力強大的藩王勾結在一起,進而對中央造成威脅,與中央對抗。

這也是朱元璋為什麼不害怕有那麼多藩王的原因,因為他早就留好了後路。

不過,這一切,都因為朱标的過早去世而被打亂。按朱元璋所設想的那樣,他退位後,朱标繼位。二人在藩王中有威嚴,藩王們也不敢亂來。慢慢的,那些藩王就會習慣這種制度。漸漸的屈服于中央。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削藩引起叛亂

但讓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朱标居然早早去世。在看得孫子朱允炆身上有朱标的影子後,就将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朱元璋臨死前,已經将朝中大部分的開國功臣全都清洗了一邊,朝中已經不具備什麼樣的勢力可以威脅到皇權。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為朱允炆留下了齊泰、方孝孺等人輔佐他。本以為朱允炆可以坐穩皇位了,但沒想到隻過了四年,就被皇叔朱棣給揪了下來。當時齊泰這些人一上任後,就給朱允炆講藩王勢力太大不好,容易引起叛亂,應該盡早的削弱他們的力量。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朱允炆停了,立刻開始對自己的皇叔們動手。很快,周王、湘王、齊王、代王等人都被朱允炆給拿下,要麼被貶為庶人、發配邊疆,要麼就是押到京城軟禁。

這個時候,其他的藩王都害怕了。特别是朱棣,他認為早有一天會輪到自己頭上,就打算起兵謀反。

但當時他的力量是不足以與中央王朝對抗的,為此,朱棣裝瘋賣傻,暗中積蓄力量。等到實力發展的差不多的時候,就高舉“清君側”的大旗發動了叛亂。

朱棣當時的駐地在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是以要南下才能打到南京。在南下的途中,朱棣曾經過一個小鎮。随後,他為這個小鎮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可能朱棣也沒想到,自己随便改名的一個小鎮,在數百年後成為了一線大城市。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朱棣霸氣改名,數百年後小鎮成國際都市

這個小鎮最早的名字叫直沽寨,在四千多年前是一片海洋。後來經過黃河泥沙的不斷沖洗,慢慢露出海底。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泥沙累計,這片地區慢慢的形成了一片陸地。由于地理位置比較不錯、航運通達等因素,這個地方吸引來不少人定居。

但那個時候,直沽寨還沒有形成城市,基本上都是部落。漢朝的時候,漢武帝在該地區設立了鹽官。

隋炀帝修建運河的時候,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彙處也剛好在這個地方。到了唐朝的時候,又在這裡開辟了鹽場,負責産鹽。

遼占領時期,該地區也被設定了管理鹽務的官員。可以看出,這個地方,一直都與鹽離不開關系。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一直到南宋金國時期,這個地方才慢慢發展起來,逐漸有了街道。值得一提的是,直沽寨這個名字,就是南宋金國時期起的,這也是它最早的名字。

到了元朝的時候,這個地方被改名成海津鎮,是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到了明朝的時候,該地區依舊像元朝時一樣履行着最初的義務,名字也還是海津鎮。

一直到靖難之役後,海津鎮的命運才發生了變化。當時,海津鎮是朱棣南下的必經之地。在路過途中,朱棣發現這個城鎮意義非凡。

首先,它靠近北京。其次,該地地勢險要。而北京是朱棣當時的根據地,是以又在這裡修建軍事重地來拱衛北京。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畢竟他當時主要的目的還是要靖難。于是,他就向人詢問此地叫什麼。當屬下說出“海津鎮”的時候,朱棣覺得不夠霸氣。

屬下便問要取什麼名字為好,朱棣想都沒想,随口說出“天津”,其意思就是天子的津渡。

當時朱棣可還沒做上皇帝,就已經敢自稱天子了,可見其信心不一般。之後,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最終取得了明朝的江山。

正式命名

當上皇帝之後,朱棣就打算将都城遷到自己的根據地北京去。因為當時北方有遊牧民族時常南下,将都城定在這裡,也好方面做統籌工作。

在決定定都北京後,朱棣便開始着手天津事務。他先是派出了近2萬的将士來到這裡,設立了天津衛,打算将這裡打造成軍事要地,拱衛京城的安全。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而随着天津發展的越來越快,人口聚齊的越來越多,朱棣又先後在這裡設了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朱棣這一舉動,也揭開了天津發展新的篇章,為天津後續成為國際都市做下了鋪墊。

天津的後續發展

清滅明後,依舊以北京為都城。和朱棣一樣,清朝的皇帝也都非常重視天津的發展及拱衛京城的作用。

順治在位時,将朱棣當初所設的三個衛合并成天津衛。然後大力發展天津的鹽運、民政以及軍事實力,設定了非常多的官署。總的來說,天津的職能越來越多,之是以會設定如此多的官署,也是因為它越來越像一個大城市。

乾隆年間,正式将天津衛天津州,不久後又升為天津府,所轄的地區也越來越大。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到了近代以來,天津依舊繼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像晚清的時候,清朝被迫開放了天津,列強先後在這裡設定租界。

清朝覆滅後,天津又成為清朝遺老以及廢帝溥儀的聚集地。日軍侵華戰争期間,武力統治了天津,是這裡成為人間地獄,不少人慘遭日軍殺害。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才終于恢複到正軌上來。在改革開放的途中,天津被國家設成直轄市。

作為最早對外開放的一個城市,天津自身的工商業發展的非常不錯,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工商業發展模式。

除此之外,天津還是國家科技的研發中心、北航的核心區域。

2020年,天津市GDP為14007.99億元。2021年的時候,為15695.05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2%,發展勢頭非常猛。
朱棣起兵時,為途經一小鎮改了個霸氣的名字,多年後成一線大城市

這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排名也穩定在前十,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一線大城市。而随着各項政策的不斷落實,以及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相信總有一天,天津可以一躍成為像北上廣那樣的國際大都市。

相信朱棣得知天津日後會發展的這麼好,肯定也會露出驚訝的神情吧。畢竟他當初将這裡設定為城市,也隻是出于軍事考慮,隻是将将其發展成軍事重地。但沒想到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裡慢慢的成為了一個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