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作者:金融電子化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文 /《金融電子化》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業務策劃中心

雲計算在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已經成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和樞紐,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先後出台多項重要措施,支援和鼓勵金融業積極發展和運用雲計算。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加快雲計算技術規範應用,有效釋放雲端壓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為金融數字化轉型提供更為精準、高效的算力支援。随着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成熟,雲計算已成為銀行業金融科技新技術的支撐平台,得到廣泛應用。

大陸金融機構數量衆多、發展規模和服務水準各不相同,對金融科技的了解和應用水準不一,在私有雲的建設和管理上存在較大差異。大型商業銀行基本完成了業務場景全覆寫的金融雲服務建設,同時實作了全棧自主創新雲服務供給。但多數中小銀行由于技術和業務需求的原因,還未進入私有雲和信創雲的建設階段。

為全面了解現階段金融行業私有雲建設現狀,挖掘建設中可借鑒的建設模式,避免在建設過程中“走老路、走彎路”,盡快彌補雲計算建設技術鴻溝,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程序,《金融電子化》雜志社開展了針對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的調研工作。共有12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調研。最終,将調研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私有雲建設上的方向、方法和趨勢。

銀行業私有雲應用現狀與趨勢

一是中國銀行業對雲計算認可度高,私有雲成為首選。參與調研的12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89.9%已使用不同形式的雲計算服務,其中私有雲使用率最高,達到53.5%(見圖1)。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1 銀行業雲計算服務使用情況調查

二是中國銀行業私有雲主要用于應用開發測試、管道類系統和業務類系統。從被調研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料來看,應用開發和測試系統占比最高,達到53.5%(見圖2)。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2 銀行業私有雲支撐的業務系統調查

三是信創雲建設是銀行業基礎設施目前及未來關注的焦點之一。在雲計算建設方面,信創雲關注度排名第一;在關注“金融科技新技術發展趨勢”中“信創雲”占比77.6%(見圖3)。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3 2022年銀行機構關注的新技術發展趨勢

四是銀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多條技術路線并存,虛拟化正在被雲計算替換更新。調研中我們發現:虛拟化技術的替換更新計劃增多,成為資料中心的重點工作,整體占比25.6%,其中有超過45%的被調研銀行業金融機構表示将從虛拟化更新到雲(見圖4)。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4 銀行業資料中心2022年工作重點

五是銀行業私有雲和容器雲的主流建設思路是合作共建。私有雲建設以外部合作為主的占70%,其中“選擇多家廠商分别建設,賽馬制”占比36.2%,“選擇獨家廠商建設”占比35.3%(見圖5)。與私有雲相比,容器雲自研比例較高,占比34.0%,外部合作占比64.0%(見圖6)。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5 銀行業2022年私有雲建設思路調查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6 2022年銀行業容器雲建設思路調查

六是容器雲是銀行業雲原生建設基礎,主要用于管道類系統、開發測試和支付類系統。被調研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中,66.0%完成了容器雲建設。應用業務中,管道類業務(個人業務和櫃台業務)最高,占比51.1%(見圖7)。

釋出 | 建構銀行私有雲,夯實數字化轉型發展底座 ——《銀行業私有雲建設發展調研報告》解析

圖7 銀行業容器雲支撐的業務調查

七是平滑更新能力和“一雲多芯”能力是私有雲建設最受關注的高價值技術。其中,平滑更新能力的提升,是雲平台産品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關注度最高;“一雲多芯”是快速實作基礎軟硬體替代和統一業務支撐的關鍵能力,也備受關注。

八是一體化能力是銀行業容器雲最受關注的使用價值。在容器雲建設的應用價值調查中,“一體化功能,實作容器、DevOps和微服務統一治理管理”“雲平台和容器雲平台的整合、雲和容器統一編排排程”這兩項結果名列前茅。

銀行業機構雲建設的思路與規劃

參與調研的12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未來的雲建設持樂觀心态并充滿期待,對下一步發展提出四方面建設思路與規劃。

第一,加強IT基礎設施标準化建設。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把提高标準化建設水準作為雲計算建設的未來工作重點。标準化工作建設和規劃思路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踐行雲原生基礎資源擴縮容必備的“不可變基礎設施”理念,采用IaC(基礎設施即代碼)技術與各類鏡像形成—體化管理,為應用所需的基礎資源提供快速精準的生産能力,提高雲平台的資源供給品質與效率;二是提升基礎資源體層的融合,提升雲平台元件相容性,逐漸建立規範化雲計算運維服務體系,加強資源管理水準,逐漸完善雲計算安全技術管控手段和規範,提升運維效率;三是依靠雲技術提升規範化、标準化能力,進而提高自動化能力,逐漸達成對外提供IT服務的目标;四是加快雲計算技術規範應用,穩妥推進資訊系統向多節點并行運作、資料分布存儲、動态鍊路負載的分布式架構轉型。

第二,提升雲計算自主可控能力。在被調研機構中,部分機構計劃并希望,未來基于多雲架建構設“一雲多芯”的雲計算平台,提供自主可控的算力能力;逐漸加大自研力量,消化吸收業界廠商好的雲底座,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雲平台;在完善自身雲計算能力的同時,将信創工作與雲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雲計算技術路線,逐漸形成對分布式架構的自主開發設計和獨立更新能力。部分機建構議,雲計算應堅持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原則,對業務經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平台、關鍵元件以及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要避免單一來源、降低外部依賴。大力發展和建設信創雲,從平台、主機、資源、應用、代碼等各個層面進行安全政策管理,切實保障自主可控基礎體系建設的供應鍊安全。

第三,有條不紊分步建設雲平台。在雲計算平台實施和建設上,被調研機構普遍都是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持續改進的原則,業務上“先簡後繁”,技術上先易後難,持續推進分布式架構轉型。大中型銀行的做法是,先持續建設總行雲和分行雲,再規劃建設場景生态雲;或者先推動基礎設施池化、雲化,再推動應用上雲,提升應用靈活性,最後推動信創的使用。對于區域銀行機構而言,他們的總體思路是,搭建信創雲、同城災備雲,異地災備雲,推動新老應用上雲。

第四,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力度。人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建設高水準金融科技人才高地,提升金融科技從業人員的能力和水準,已成為行業共識。造就一大批勇于奉獻的科研人才和一線創新實踐者乃至大國工匠還需要一個過程。

雲計算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等多種雲正在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上的支撐。出于安全可控、服務效能等方面考慮,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建設和應用私有雲尤為重視。建設好銀行業私有雲,将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程序,推進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