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快過年了!

冬天嘛,可以選一兩部暖劇看看,那種人畜無害、溫馨暖人的好劇。也不圖啥,就是解壓,暖心。

而最近,剛好有這麼一部劇非常适合,那就是《舞伎家的料理人》。

該劇開播之後,豆瓣評分就直沖8.8,現在雖然跌下來一些,但,8.3分的評分,也是值得一看的。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從各種意義上說,這都是一部非常“奢侈”的新劇。

首先當然是它奢侈的陣容。

在已經被稱為“日本巨匠”的創作高峰期,是枝裕和居然聯手Netflix,執導了一部純正的日劇。

大師下場,當然一切都是頂配。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除了養眼的新面孔森七菜和出口夏希,還有我們熟悉的橋本愛、常盤貴子、井浦新。以及是枝裕和的愛用中川雅也、松岡茉優等一衆熟面孔(有心觀衆還可以留意一下三谷幸喜的客串)。

很驚喜的是,本劇的音樂居然是很久不為日劇配樂的菅野洋子。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在《掮客》的水土不服後,是枝裕和終于回歸本土,也回歸了他最駕輕就熟的題材——日常,且必須是日本的日常。

這也是本劇的另一重“奢侈”。

也許是大導演的分量,讓我們得以在電視劇的設定、情節、視聽都愈發“不驚人死不休”的流媒體大環境中,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日常流”。

它需要功力,需要節奏、深度和參與感,絕非言情劇中湊數的糖水置景。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舞伎家的料理人》都正中是枝裕和的靶心。

本劇改編自大熱的同名漫畫,故事線索非常簡單。

在曆史悠久的京都花街上,将培養舞伎的寓所叫作“屋形”。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故事就講述了從青森來到京都學藝的兩個16歲少女季代和小堇。

如何與一堆陌生的學徒為伴,寄居于一家名叫“朔”的屋形中,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個成為舞伎,一個卻陰差陽錯地成為屋形的料理人。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但從體量和内容上,較之原版的直白,是枝裕和增加了大量的細節和層次,将簡單的美食單元番擴充起來。

當然,這些本就是他最擅長的——少女、日常、衣食住行,無血緣的“羁絆”,以及京都大背景下濃厚的宿命感。

如果看《海街日記》時就猶覺不夠,恨不得擴充成一部日劇的觀衆,那麼,這部新劇一定能滿足你。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海街日記》

但不得不提的是,本劇的舞伎背景,勢必會引發很多争議。

在日本,它被稱為“行走的國粹”,但本質上又有糟粕之處。

而對于這部新劇來說,是枝裕和的政策,是有意地将重點轉移,大大壓縮了原作中做飯和舞伎科普的部分。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确切地說,他試圖以日常為底色,進行一次“不省略”的文化輸出,展示根植于百千年曆史的意識形态是如何進入21世紀的。

梳發髻、做和服的職人,服侍穿和服的男衆,舞伎表演的神社祭拜。

玄彬和海老藏都可以是餐桌話題,麥當勞與屋形毗鄰,JK與和服擦肩而過的奇妙觀感。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這種氛圍才是劇集想呈現的東西,是以就算你鄙視舞伎文化,也依舊會對京都心神往之。

是以,《舞伎家的料理人》最直覺的當然是字面意義上的“養眼”。

每一幀都可供截圖當桌面,粉雕玉琢的少女讓你和劇中初入屋形的練習生一樣,隻會連發“美少女!”的慨歎。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可以說,作為“治愈系”宗師的是枝裕和,毫不吝啬地開設了一次小課堂。

也建議所有導演都來學學怎麼拍好日常。

把這種表現方式簡單地稱作“治愈系”當然是一種速食主義的簡化。

它并非那種B站、抖音、流量劇所販賣的生活方式模版,而更像是日本獨有的“空氣系”。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我的鄰居山田君》

在無數日本動漫中也有這樣靜谧但物哀的情調。

它是日複一日,摒除具體時間的大旋流,在“無始無終的圓周上循環的”日常時間裡,被具體強調的是生活在“現在”。

劇中,季代成為料理人搬進小閣樓的場景,就充滿童趣的況味。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這是一種卷到盡頭情不止的流動感,不确定在哪裡切斷,也不确定在哪裡開始。 

第一話從雪國、紅豆麻薯湯、穿圍裙的歐巴醬講起,大量的生活細節被鑲進畫面中。

整齊切好的紫茄,藕斷絲連的秋葵,腌制三日才能入味的梅子,配合時令更換的門窗。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劇集大量的時間都在展示“無用之物”或“無用的對話”。

短暫出鏡的老妪,講着哪種昆布做高湯最好,隔着陽台互道早安的少女,故鄉青森寡言的棒球少年,夢想着打進甲子園。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而與之相對,人物的關鍵對話則常被隐去、截斷或飄遠。

在季代有可能被淘汰回老家時,鏡頭也隻是在陽台外不遠不近的注視着,兩個少女也僅僅呢喃了兩句。

“什麼時候?”“下周”,就一帶而過。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不重資訊,隻重情境,這當然也是電影的手法。

幾次畫面隻看着人物并行遠去的背影,并不追上,原本如在耳邊的台詞對話也就漸漸淡去,直至無聲。

在季代被任命為屋形料理人後,花街上出現了兩個背影,一邊是穿着肥大短袖的季代,一邊是和服碎步的小堇。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兩條岔路,而看似被淘汰的那一邊卻沐浴着陽光。

畫面前後隐秘的聯系要遠比具體的情節更重要,故事沒有變化,隻是程序改變了,而我們什麼都不用擔心,隻管看下去就好。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在對美食的表現上也是一樣。

縮短了篇幅,也并未刻意拔高,好的食物會出現在最恰當的時候。

送别的紅豆湯,舞伎上台前直接入口的小三明治,閑聊時必備的炸吐司邊,最擅長的親子丼,預示新歲的年糕塊。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沒有預想中誇張的reaction和食評,或已經看膩了的美食番煽情,導演并不打算讓食物逆天改命、反轉人生。

就是小滿足、小雀躍——因為吃飽了才有力氣爬山,生病了用來開胃,吵架了用來破冰,以及吃到好吃的就覺得世界還不算太壞。

就像劇中角色的評價一樣:“季代的料理普通又超棒!”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這也是“空氣系”之奧義,在一箪食一瓢飲間有某種連綿不絕的哲學。

整個人物群像皆是淡淡的出場,鏡頭翻轉了也各有天命。

癡迷舞伎的膠片攝影師,花街酒館裡的神秘大叔,暗戀媽媽桑的建築系教授…沒有一個是多餘的,是工具的。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其中有男女的情誼,老少的情誼,百合的情誼也有主顧的情誼。

在不霸道的主線之下,好像什麼都沒講,一切都渾融在屋形中,譬如人的際遇之詭谲,也有愛“美”之心和對明日的希冀。

是以,隻是“養眼”對于是枝裕和來說太簡單,也太可惜了。

《舞伎家的料理人》的确有着“糖水”的賣相,但其核心,在一個面對海外觀衆的網飛平台上,無疑是大膽的,也是不讨好的。

它所意圖建構的,是一種既古也新的“想象的共同體”。

這對于東亞觀衆來說并不陌生,那種文化裡詩意的環境,含蓄到極緻的溝通都被準确地捕捉到了。

也正因為此,拍出這種雀躍的古雅才讓人嫉妒。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是枝裕和幾乎是不着痕迹地搭建着京都的地形圖。

它不是無聊的文藝空鏡,而是留夠時間給含苞的早櫻和縱橫交錯的京都街道。

八坂神社的祭拜、浴衣的花色,媽媽桑散步時有意無意地感慨着建築之陳腐。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而買菜的季代,則像人形導航般勾畫着這座仿唐長安城建造的古都的經緯。

在無數後撤的大遠景中,靜靜沐光落雪的勾欄瓦舍,不知道更換了多少代舞伎的碎步。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這種極端的含蓄,被導演盡可能不做作地安放在現代生活中。

劇中,多次讓遊客攔住舞伎合照,也毫不避諱地讓李帝勳、玄彬等韓流元素做梗。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逛公園的常盤貴子和井浦新會躲在油紙傘下低語,告白的句子則是“今夜月色真美”。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在最後的幾集中,導演借橋本愛飾演的舞伎前輩之口,道出了日常大循環的奇點:

“一期一會”。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每一次表演,做着相同動作的百子都将它當作是第一次,而在季代看來,看似無限重複的料理台,也因時令、心情而千變萬化。

而在坐落着金閣寺、祗園、舞伎發源地的京都,就是所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時空隧道。

它和遊客智能手機裡那張與舞伎的合影,本質上也無甚差别。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這種舉重若輕的感覺對于生活在古城的人一定并不陌生。

比如在顧曉剛的《春江水暖》中也是一樣,故事結束了,但時空還沒有。

那三百年的樹、幾千年的山,以及吸引了黃公望、郁達夫等人的富春江依舊深刻地參與着當代個體的生命。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春江水暖》

把每一瞬間都當作“一期一會”,這就是日常系影像的終極奧義。

當然,作為一部超水準的“文化輸出劇”,我們也不可回避它對舞伎文化的美化,在觀看本劇之餘,此前推上對舞伎業的披露,大家也可以酌情一同食用。

但是,也不得不感慨的是。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犬王》

這幾年無論是宮九《我家的故事》講能樂,山田尚子的《平家物語》,湯淺政明的《犬王》翻新名著,還是韓劇《彈子球遊戲》講南韓移民故事。

再加上這部品質絕佳的《舞伎家的料理人》,這樣的文化輸出着實讓人羨慕。

總之無論如何,辛苦了一年的各也可以看看這部新劇,自我療愈一下吧。

冬日暖劇,用它解壓可真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