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中國奇譚》劇照

《中國奇譚》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飓風,在短短幾天之内迅速成為了文娛話題的中心。1月1日開播,當日播放量超過200萬,不到十天,B站播放量已經突破4000萬,豆瓣近八萬人打出9.5的高分,這個罕見的高分是近些年來國産動畫最高的分數。

為什麼它會成為開年第一部現象級動畫?它身後的上影廠于中國動畫而言,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每次現象級動畫出來的時候,我們都會陷入“國漫複興”的讨論,而後沉寂?

今天的硬核讀書會,進入《中國奇譚》裡瑰麗的世界,也反思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動畫。

   國産動畫的昔日輝煌

《中國奇譚》的制作方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下稱“上美影”)。成立于1957年的上美影,著名作品貫穿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幾乎每一個重要的曆史時期。

1960年代制作《大鬧天宮》的萬氏兄弟在30年代制作過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78年,十四年前便已制作完成的《大鬧天宮》終于上映。并一舉拿下倫敦國際電影節(BFI London Film Festival)最佳影片獎。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大鬧天宮》劇照

在這之後的10年間,影響了許多代人的《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九色鹿》等作品相繼問世,《阿凡提》《黑貓警長》也誕生于這個時期。到了更加開放的1990年代,上美影的制作更顯先鋒和前衛。

改編自鄭淵潔童話的《魔方大廈》偏向心理驚悚,情節複雜,具有深度,光榮地成為一代人的“童年陰影”。世紀末的《寶蓮燈》衆星雲集,具有國際大片的風範。到21世紀,《大耳朵圖圖》等電視作品十分受歡迎,但整體偏向低齡。上美影似乎在新世紀失去了方向,直到《中國奇譚》爆火之前,都沒有一部足以稱為21世紀代表作的作品。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寶蓮燈》劇照

國産動畫曾經的輝煌讓觀衆們一直等待着一位“救世主”,能夠重振往日光輝。我們也不免問一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沒有人認真做動畫了?

如果有關注國産動畫電影市場,會發現其實品質尚可的動畫電影在市場上普遍可以獲得較多的關注和票房,這些作品有着一個普遍特征:都強調“中國元素”。

《大魚海棠》以客家圍樓為主要場景,《山海經》《逍遙遊》為故事的背景。《白蛇:緣起》《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背景在片名中就吊足觀衆的胃口。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之後,人們便期待有一個“中國神話故事宇宙”系列的出現,畢竟《搜神記》《山海經》等來自“傳統”中的作品提供了一個足夠發揮的藍圖。

《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然而國産動畫一直處于“崛起”和“完了”之間。

偶爾冒出的優質作品在獲得一段時間的流量之後就會被人迅速遺忘,文藝作品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快消品”。

好的動畫,制作的成本十分高昂。一般來說動畫電影的幀數與一般的電影相同,是24幀。也就是說一秒鐘需要有24張靜止不動的畫來組成一個看上去好像在動的畫面,每一張都需要畫師的繪制。而3D動畫的成本浮動極大,《瘋狂動物城》的成本高達2億美元,而在國内院線上映的國産動畫成本可能僅需數百萬人民币。迪士尼近年的動畫已經可以将人類的毛發、細微的表情等表現得很好。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迪士尼對于毛發、細膩的表情的表現值得一提。/《瘋狂動物城》劇照

粗糙的3D動畫中,廉價的模組化和糟糕的動作,表現力甚至不如flash動畫。近些年來大火的國産動畫作品多為制作水準較高的3D動畫。

如此出圈

《中國奇譚》在12月中旬釋出預告之後并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寥寥關注者的評價中也夾雜着不少質疑的聲音。但在2023年第一天,《中國奇譚》正片前兩集播出後,幾乎一邊倒的好評迅速席卷了網際網路。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以《西遊記》為背景,将一個頗為現代的職場故事植入陪伴許多人成長的故事架構中,社會議題是引起對其廣泛讨論的“原爆點”。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小豬妖帶上包子回家探望母親。/《中國奇譚》劇照

與當下人們心理狀态的契合也讓這集的傳播跳出劇集本身,“浪浪山”成了令人疲憊的職場的一個代名詞。各種公司的層級也在這集中有着明确的對應:欺下媚上又無作為的中層“熊妖”、一副神秘面孔的高層“狼妖”、從未露過面的“大王”。

這是一個有着清晰線索的故事,它的核心是現代的,人們接受起來十分輕松。同時結合了許多中國傳統美術的元素,相信看過這集的讀者都對狼妖追殺小豬妖時的水墨畫風格的追逐戲印象深刻。最後一場唐僧師徒四人的戲份更将“情懷”拉滿,一個已經離家多年的社畜,被童年時期的英雄拯救,誰能不感動呢?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小豬妖的英雄。/《中國奇譚》劇照

這樣的鋪墊讓較為晦澀的第二集《鵝鵝鵝》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中,其故事原型源于六朝志怪小說《續齊諧記》。魯迅稱這則故事是“尤其奇詭者也”,這樣的志怪故事沒有什麼大道理要講,觀衆看完可能隻剩下一種怅然的感受。

其他許多六朝的志怪故事也是如此,如以下這個與《陽羨書生》同時期的志怪故事:

“神仙麻姑降東陽蔡經家,手爪長四寸。經意曰,‘此女子實好佳手,願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見經頓地,兩目流血。(《太平禦覽》三百七十)”

《中國奇譚》的核心概念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在預告片中則點明其為八個“志怪故事”。何謂“志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講: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漢志》乃雲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職惟采集而非創作,‘街談巷語‘自生于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于神話與傳說。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衆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1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小說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種文體。脫胎于民間口頭流傳的志怪故事,則更是如此。但正是這樣口耳相傳下來的故事,構成了民族對于世界想象的底色。

然而大多數古典小說已經失傳,隻在曆史典籍中得知他們曾存在過,《齊諧記》失傳已久,《續齊諧記》也非原典。到明清,志怪小說的叙事結構、寫作手法更為複雜多變。明初的神魔小說《平妖傳》也是由民間傳說整理編著而成,《天書奇譚》便脫胎于其中的章節。

在前兩集的造勢之下,第三集《林林》釋出之後,迅速登上微網誌的熱搜榜單。在這一集播出後,人們感到有些失望,其故事結構較為老套,許多人評價其“看到開頭就知道結尾”。與第一集的貼近現實及第二集豐富的解讀空間不同,觀衆對于這個故事并不是那麼買賬。但是其靠着音樂扳回一城,該集配樂運用了許多中國傳統樂器,收獲了很好的評價。

誰來講述下一個故事?

圍繞“中國元素”的讨論一直是國産動畫的最大争論點。

《中國奇譚》八個不同團隊制作不同集數的形式必然會令人聯想到《愛當機》,将兩者對比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在播出後,知乎熱門問題果不其然地出現了“《中國奇譚》能不能算是中國版的《愛當機》?”

認為“不算”的主要理由是兩者的内容源頭不同,一個是“中國傳統故事”,一個是“大型幻想故事會”。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民族情感一定位于這場讨論漩渦的中心。在《鵝鵝鵝》制作的幕後花絮中,導演胡睿提到用黑眼圈來表現角色陰郁憂傷的手法來源于哥特式美學,這是一種“美學上技術性的嫁接”。其中一些片段也令人聯想到伊藤潤二的《漩渦》,但人們普遍可以感受到這個故事中充滿了“中式意趣”。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胡睿講解自己的創作思路。/《中國奇譚》幕後花絮劇照

但中國動畫的曆史,也是一部與世界各地藝術交融碰撞的曆史。其實早在《天書奇譚》制作前,BBC就有與上美影合作的意向。

我們似乎十分急迫地想要“傳統文化”重振旗鼓,但是多年來的口号式的宣傳和機械的元素拼貼帶來的成效并不理想。

反觀幾部口碑好的國産動畫,《天書奇譚》中玉皇大帝、當朝天子、各級官吏都與傳統叙事不同;《大護法》的故事背景荒誕黑暗,充滿複雜與不齒。“動畫”這種表現形式在中國市場早已不是兒童台的專屬,人們對不回避現實問題的動畫十分歡迎。傳說在“被記住”和“被轉述”中構成民族文化的一部份,如果故事讓人不願被記住,又何談傳承?

2005年起,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出版人傑米·拜恩号召一批作家重新書寫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神話故事。中國作家蘇童給出的作品是以孟姜女哭長城為故事藍本的《碧奴》。

在自序中蘇童寫道:“最瑰麗最奔放的想象力往往來自民間。我寫這部書,很大程度上是在重溫一種來自民間的情感生活,這種情感生活的結晶,在我看來恰好形成一種民間哲學”。如果更加樂觀一些地看,我們也時刻在生産着屬于現在的“傳統”。

你給《中國奇譚》的五星,有多少情懷分?

《碧奴: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蘇童 著

重慶出版社,2020-8

我們為什麼要重述古老的神話故事,傑米給出的理由是:“這是一場世界範圍的聯合行動,通過對所涉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遠古神話的現代語境下的重述,賦予其新時代的意義,寄托更深刻的文化和生存内涵,對現代人們在物質膨脹、精神匮乏的時代裡産生的精神家園的缺失給予療傷,通過神話的重述,讓人們産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國家意識,更有利于世界的穩定和區域的健康發展。神話是代代相傳、深入人心的故事,它表現并塑造了我們的生活——它還探究我們的渴求、我們的恐懼和我們的期待;它所講述的故事提醒着我們:什麼才是人性的真谛”。

就像《中國奇譚》,将這樣的讨論再次帶到公共的視野中,或許是逃離枷鎖的先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