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作者:湖北日報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種植示範基地生機勃勃,枝繁葉茂,智能工廠機器轟鳴,金色橄榄油流出,"東方橄榄園"産品眼花缭亂,機器人解說員幽默......

日前,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湖北濮陽油橄榄種植村振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圍繞油橄榄生産、加工等産業鍊技術研發,基地先後取得了2項發明,2項重大科技成果在湖北省注冊,建成了全國首家油橄榄深加工數字化智慧工廠,發展成為集種植、加工、銷售、文化旅遊等産業鍊于一體。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省首批農村振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共50個,以企業為主體,圍繞産業發展技術需求與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打造縣級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促進鄉村振興。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詩意寫作村振興

"别問我從哪裡來,我的家鄉離得很遠......"詩歌"橄榄樹"和詩歌"東方橄榄園"現在在濮陽區的楊溪堡鎮展出。

數千畝橄榄示範園、國際橄榄文化交流中心、橄榄育苗棚、橄榄園滴灌配套項目精彩紛呈,5G物聯網現代智能農業雲平台、産學研科普教育示範基地、充滿科技感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投資1.5億建設"東方橄榄園"田園綜合體,占地1700畝,其中"一帶一路"國際橄榄文化交流中心已經建成。中秋節和"十一"節假期,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濮陽區紅牌标志——橄榄燈觀光塔,正面俯瞰漢江,背靠綠山,内部5層都是油橄榄知識科普、共享觀光,夜晚五顔六色的燈光照耀在漢江上,成為名副其實的"邗江明珠"。

基地負責人、湖北鑫蘭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豔豔表示,該平台将提升湖北和興義在國際橄榄産業和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成為三産業融合和國際産業合作的典範。目前,東方橄榄園所在的楊溪包村,已帶動5組230戶家庭,121戶貧困戶轉入橄榄油種植,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智能工廠"吃不飽"

橄榄油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位于北緯32-33度的漢河流域,具有獨特的發展橄榄油的地理優勢。近年來,濮陽區油橄榄産業已被納入本地區新一輪産業振興發展規劃,作為阜陽區農業産業"三大鍊"之一,完整的橄榄産業鍊正在逐漸形成。

武漢輕工業大學何東平教授介紹,團隊與基地企業與高校合作,組建研發研發創新團隊,成立并獲批為2020年省級企業學校聯合創新中心,共同開展橄榄果、葉等科技研發工作, 獲得多項科技成果,陸續引進橄榄油、橄榄口服液、橄榄護膚品、橄榄露等适應市場的多元化産品。

基地始終把橄榄油的深加工放在首位,創造出更符合中國橄榄油烹饪習慣的橄榄油。新品研發、經驗、展示和成果轉化應用油橄榄深加工智慧廠16000平方米,引進"新蘭源"、"秀水仙山"、"銀恩妻子"等品牌。

朱曉璐主任表示,公司現有沖壓、灌裝兩條生産線,壓榨可達每小時1.5噸,每小時灌裝2噸,公司目前總供應基地超過9000畝,從目前的生産能力來看,遠遠不能滿足生産需要。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科技推動農民增收

"回到行業心不慌,每天賺回一大塊錢。陽西有一個橄榄園,你從門口就能賺錢。楊溪袍鄉村民于根生笑着說,他每天靠在山坡上除草修枝可以賺到一百多元,再也不用出去幹活了。

在岐岐山中,為什麼地中海油橄榄能成為"豐碩的果實"?近年來,該基地堅持科技創新,實施"科技型企業"戰略,芝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其中,與武漢輕工業大學及科研院所開展深入的産學研合作,打造"湖北鑫蘭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

據悉,2020年,該分廠基地從引進30多個品種,栽培适合當地生長的油橄榄品種5個,已經證明帶動了該地區近3萬畝橄榄油種植基地的發展。輻射山西省丹江口市廬陽區15個鄉鎮30個村,近200家大型油橄榄農從事橄榄油種植,現已發展了6家油橄榄公司,13家油橄榄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了當地貧困戶230餘戶,每戶每年增加3萬多元。

科技創新賦能油橄榄産業鍊 地中海特産成鄂西山區緻富果

(湖北日報全傳媒記者溫軍、記者陳漢武劉豔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