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作者:小琪的食間

說起泰山封禅,不得不提首創之人秦始皇。這位靠一己之力完成六國統一大業的牛人,自然是有資格前往泰山,向上天宣告自己的功德,順便提點願望的。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此後封禅的還有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等,從這些名單不難看出,想封禅,昭示權威,與上天通話,得有資格才行。入場券是要在政治上有大的建樹,在軍事上有大的業績,簡稱豐功偉績。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雖說宋真宗趙恒也算是把北宋的經濟發展的不錯,創造了“鹹平之治”的景象,但他封禅的時機和動機都不對。

首先,公元1004年,遼國大軍南下,直逼澶洲(今河南濮陽縣),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告急,今天兩地的距離約100餘公裡,可以想見當時情況之危急。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群臣紛紛主張放棄都城南逃(好像很少有建國初期就棄都城逃跑的),宰相寇準強烈建議,不能逃跑,一則動搖軍心,二則都城被占,敵人趁虛而入,國家危矣。并力谏宋真宗趙恒禦駕親征。

宋真宗一聽,連忙擺手:“不行不行,前方如此危險,如此行事,恐怕動搖國本啊”。最後在群臣力谏之下,趙恒才勉強答應,禦駕親征。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果然皇帝親臨現場,效果挺好,衆将士一看皇帝都來了,奮力征戰,最終逼退敵軍,遼軍見勢不妙,請求議和。

此時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了,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宋每年需要向遼提供“白銀10萬兩,絹帛20萬”,宋尊遼國太後為叔母。打了勝仗,還是禦駕親征,不僅沒有收複失地,最後卻定立城下之盟,每年還要賠款!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此後趙恒也意識到這一點,但又無可奈何。大臣上疏,希望宋真宗收複失地,洗刷這一恥辱。可趙恒不敢再次發動戰争,否決了這一提議。

于是衆人想起了封禅,既不用動武,又可以借此彰顯君威、臣服四海,面子也就找回來了。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可最重要的事情來了,宋真宗沒有前任皇帝那麼大的功績,可謂“師出無名”。于是大臣王欽若想了一個馊主意,天降祥瑞,也就是上天給了訓示,讓你去泰山封禅,這不就順理成章了麼。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趙恒連忙指出,祥瑞豈是想有就有的。王欽若回道:“自古祥瑞皆非天降,而人力也”,于是便憑空掉下一個祥瑞,趙恒抓住這個機會,大肆宣傳。有了正當理由,與群臣去泰山封禅,前後曆時47天,耗費金銀頗巨。

而趙恒的這一行為,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檔次,他也成了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泰山封禅的皇帝,為何此後曆代君王放棄此事?

縱觀上下五千年,能被頌揚的君主,或能開疆拓土,或能收複失地,或能休養生息,或能以民為本。

迄今為止隻有6位皇帝舉行泰山封禅,這張入場券,分量頗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