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作者:潮人志
看一個人穿什麼羽絨服,就能大緻判斷出他的收入水準?這種“穿衣識人”的現象不在少數,抛開貧富差距不講,一件的羽絨服的品質真由價格來決定嗎?

縱觀如今的羽絨服市場,價格還真是參差不齊,便宜的幾百塊,貴的幾千上萬。是以,今天就想和大家好好聊聊羽絨服與價格的關系,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選購建議~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一、羽絨服,幾百塊和幾千上萬的有啥差別?

一件羽絨服的成本價(包括填充物、面料、工藝),其實相差不了多少,而造成市場價格形成的鮮明對比,主要還是因為品牌溢價。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以鴨鴨為例,作為曾經的國産網紅羽絨服品牌,為什麼如今卻存在感幾乎為零?大部分原因還是受品牌影響。

從配置上來看,鴨鴨羽絨服大都采用鴨絨填充,絨子含量、蓬松度均符合标準,能夠滿足基本的保暖需求,隻是款式設計稍微有些欠缺時尚感,不過也對得起這三四百塊的價格。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相比之下,加拿大鵝、北面、始祖鳥、盟可睐等國際羽絨服品牌,抛去配置上帶來的成本價差距,顯然拉大距離的是品牌溢價,人氣、流量、知名度,這都直接影響着一件羽絨服的價格。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即便是國産波司登,與鴨鴨的價格差距也很明顯,這就跟李甯和安踏一樣,靠着品牌有了知名度而蓄意漲價,若是要說産品之間的差距有多明顯,其實也沒有!

二、為什麼現在人更注重羽絨服的“成本效益”?

說實話,每個人的消費水準是看自身能力,以及對這件單品是不是剛需,并且值不值得買。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在消費時都是理性的。拿羽絨服來說,三四百塊的鴨鴨和大幾千的加拿大鵝,若是不追求品牌為了面子,誰願意花高價甯願被割韭菜呢?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另外,隻要價格合理并且品質能夠滿足使用需求,這是大多數對于消費觀念上的極大改觀。鴨鴨羽絨服也正是憑借“高成本效益”,圈粉了大波消費者。

三、三四百塊的羽絨服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羽絨服最關鍵的就是看保暖效果,其次是款式設計。

至于一件三四百塊的羽絨服靠不靠譜,值不值得買?我想以我穿了一次鴨鴨羽絨服的經驗,來為大家提供一些選擇性的建議~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鴨鴨羽絨服的優點】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① 能夠滿足保暖需求

對于城市羽絨服來說,其實隻要能夠滿足基本的保暖需求就行。雖然鴨鴨羽絨服大部分采用的鴨絨填充,但是保暖性總體來說不錯。

② 價格便宜

鴨鴨羽絨服鴨絨款式三四百,鵝絨款式也才一千左右,對比來看成本效益算蠻高的了。

③ 小衆不易撞款

雖然穿鴨鴨羽絨服的人比較少,但也恰巧降低了撞款幾率,不會像加拿大鵝、北面一樣滿大街都是。

【鴨鴨羽絨服的弊端】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① 款式設計不夠時尚

鴨鴨羽絨服最大的問題在于款式設計,對比同類型品牌的羽絨服,設計偏土氣,缺乏時尚感,有種小家子氣。

② 存在“賣吊牌”嫌疑

近年來,網上關于鴨鴨“賣吊牌”的聲音接連不斷,打着鴨鴨的品牌賣别家的羽絨服,購買時得擦亮眼睛,盡量選擇實體專賣店。

一件羽絨服,三四百塊真的靠譜嗎?我穿了一次鴨鴨,來說說感受

綜合來看,羽絨服的價格與其品質并沒有太大的聯系,在選購羽絨服時,或許我們可以抛開品牌成見,不吹不黑,選擇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删除)